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诗书之家的吴芝瑛和出身名门的徐自华是秋瑾后期走得最近的两位密友。在闺密眼里,秋瑾“生平好侠负气”,遇到“不达时务者”,往往当面指责,丝毫不留情面。
有一次,秋瑾和徐自华等人在上海同游张园。小憩喝茶时,恰逢一个日本留学生带着一个雏妓,乘马车而至。他们在临近的茶座,恣意笑谑。秋瑾喟然叹息:“看到留学生的腐败模样了吧?我要过去劝谏他。”徐自华笑着阻拦:“这些家伙在学校待了半年,好比鸟入笼中。如今来到这花嫣柳媚之地,正欲赏心悦目,关你什么事?”秋瑾不听,起身以日语问询留学生并交谈,留学生面露惭色,雏妓则气得怒目走下台阶,独自乘车而去。徐自华打趣秋瑾,此举大煞风景。秋瑾笑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徐自华和妹妹与秋瑾有“异姓骨肉”之谊。秋瑾在浔溪卧病时,两姊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在秋瑾的感召下,徐氏姐妹加入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秋瑾创办《中国女报》时,经费困难,徐自华姐妹勉力捐资1500元,使刊物得以投入编印。徐自华姐妹俩对秋瑾非常敬佩,只是处境和志趣不同,没有像她那样挥戈上阵罢了。秋瑾却有点儿一根筋,她见了徐氏姐妹,就一阵猛劝,遗憾于她们眷顾家庭,不能与她同泽同袍。秋瑾还写诗词给她俩,一再劝勉,希望她们能换下红装,拿起武器。
1907年春,秋瑾在杭州筹备起义时,曾与徐自华相遇。她觉得首期《中国女报》比较草率,自己又事务繁多,想让徐自华驻上海代理几个月。徐自华因母亲生病而推辞,秋瑾颇不高兴,责备她“忘公益,恋家”,并作诗规劝。
当一个人气场强大,能量充沛又自居正义、正确时,容易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意志加诸他人。这种狂热浓到极致,就容易构成道德上的居高临下与偏激。徐自华在秋瑾身上,常常能感到这种说一不二的强势。然而,她也说,秋瑾虽然喜酒善剑,放纵自豪,行事不拘小节,看似张扬,但其本心“殊甚端谨”。由于她跟秋瑾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所以能拨开那些蒺藜似的凌乱的尖刺,看到秋瑾惊世骇俗外表下的端正,还能领略到她机敏有趣的真性情。可对于外人,秋瑾的刚直爽烈,很容易让她树敌。
1907年5月下旬,秋瑾突然着男装来到徐自华家,告诉她说筹备已久的浙江起义即将举行,成败难料,故特意绕道前来话别。徐自华听说起义经费困难,又将自己所有积蓄和首饰约合黄金三十两倾囊交给秋瑾,秋瑾极其感动,当即褪下手腕所戴翡翠玉镯一对,回赠留念。临行时,秋瑾嘱托徐自华,如遭不测,请“埋骨西泠”。
7月,秋瑾在绍兴遇难,徐自华闻讯,心如刀绞,作《哭鉴湖女侠》十二首哀挽。之后,徐自华冒着风雪到绍兴秋家,连夜与秋瑾大哥手持火炬进山寻找秋瑾之棺,并商量运送秋瑾灵柩到杭州。在徐自华、吴芝瑛等人的努力下,1908年1月,秋瑾被葬于西泠桥畔。
编辑/夕颜
有一次,秋瑾和徐自华等人在上海同游张园。小憩喝茶时,恰逢一个日本留学生带着一个雏妓,乘马车而至。他们在临近的茶座,恣意笑谑。秋瑾喟然叹息:“看到留学生的腐败模样了吧?我要过去劝谏他。”徐自华笑着阻拦:“这些家伙在学校待了半年,好比鸟入笼中。如今来到这花嫣柳媚之地,正欲赏心悦目,关你什么事?”秋瑾不听,起身以日语问询留学生并交谈,留学生面露惭色,雏妓则气得怒目走下台阶,独自乘车而去。徐自华打趣秋瑾,此举大煞风景。秋瑾笑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徐自华和妹妹与秋瑾有“异姓骨肉”之谊。秋瑾在浔溪卧病时,两姊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在秋瑾的感召下,徐氏姐妹加入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秋瑾创办《中国女报》时,经费困难,徐自华姐妹勉力捐资1500元,使刊物得以投入编印。徐自华姐妹俩对秋瑾非常敬佩,只是处境和志趣不同,没有像她那样挥戈上阵罢了。秋瑾却有点儿一根筋,她见了徐氏姐妹,就一阵猛劝,遗憾于她们眷顾家庭,不能与她同泽同袍。秋瑾还写诗词给她俩,一再劝勉,希望她们能换下红装,拿起武器。
1907年春,秋瑾在杭州筹备起义时,曾与徐自华相遇。她觉得首期《中国女报》比较草率,自己又事务繁多,想让徐自华驻上海代理几个月。徐自华因母亲生病而推辞,秋瑾颇不高兴,责备她“忘公益,恋家”,并作诗规劝。
当一个人气场强大,能量充沛又自居正义、正确时,容易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意志加诸他人。这种狂热浓到极致,就容易构成道德上的居高临下与偏激。徐自华在秋瑾身上,常常能感到这种说一不二的强势。然而,她也说,秋瑾虽然喜酒善剑,放纵自豪,行事不拘小节,看似张扬,但其本心“殊甚端谨”。由于她跟秋瑾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所以能拨开那些蒺藜似的凌乱的尖刺,看到秋瑾惊世骇俗外表下的端正,还能领略到她机敏有趣的真性情。可对于外人,秋瑾的刚直爽烈,很容易让她树敌。
1907年5月下旬,秋瑾突然着男装来到徐自华家,告诉她说筹备已久的浙江起义即将举行,成败难料,故特意绕道前来话别。徐自华听说起义经费困难,又将自己所有积蓄和首饰约合黄金三十两倾囊交给秋瑾,秋瑾极其感动,当即褪下手腕所戴翡翠玉镯一对,回赠留念。临行时,秋瑾嘱托徐自华,如遭不测,请“埋骨西泠”。
7月,秋瑾在绍兴遇难,徐自华闻讯,心如刀绞,作《哭鉴湖女侠》十二首哀挽。之后,徐自华冒着风雪到绍兴秋家,连夜与秋瑾大哥手持火炬进山寻找秋瑾之棺,并商量运送秋瑾灵柩到杭州。在徐自华、吴芝瑛等人的努力下,1908年1月,秋瑾被葬于西泠桥畔。
编辑/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