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闺蜜眼中的女汉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诗书之家的吴芝瑛和出身名门的徐自华是秋瑾后期走得最近的两位密友。在闺密眼里,秋瑾“生平好侠负气”,遇到“不达时务者”,往往当面指责,丝毫不留情面。
  有一次,秋瑾和徐自华等人在上海同游张园。小憩喝茶时,恰逢一个日本留学生带着一个雏妓,乘马车而至。他们在临近的茶座,恣意笑谑。秋瑾喟然叹息:“看到留学生的腐败模样了吧?我要过去劝谏他。”徐自华笑着阻拦:“这些家伙在学校待了半年,好比鸟入笼中。如今来到这花嫣柳媚之地,正欲赏心悦目,关你什么事?”秋瑾不听,起身以日语问询留学生并交谈,留学生面露惭色,雏妓则气得怒目走下台阶,独自乘车而去。徐自华打趣秋瑾,此举大煞风景。秋瑾笑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徐自华和妹妹与秋瑾有“异姓骨肉”之谊。秋瑾在浔溪卧病时,两姊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在秋瑾的感召下,徐氏姐妹加入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秋瑾创办《中国女报》时,经费困难,徐自华姐妹勉力捐资1500元,使刊物得以投入编印。徐自华姐妹俩对秋瑾非常敬佩,只是处境和志趣不同,没有像她那样挥戈上阵罢了。秋瑾却有点儿一根筋,她见了徐氏姐妹,就一阵猛劝,遗憾于她们眷顾家庭,不能与她同泽同袍。秋瑾还写诗词给她俩,一再劝勉,希望她们能换下红装,拿起武器。
  1907年春,秋瑾在杭州筹备起义时,曾与徐自华相遇。她觉得首期《中国女报》比较草率,自己又事务繁多,想让徐自华驻上海代理几个月。徐自华因母亲生病而推辞,秋瑾颇不高兴,责备她“忘公益,恋家”,并作诗规劝。
  当一个人气场强大,能量充沛又自居正义、正确时,容易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意志加诸他人。这种狂热浓到极致,就容易构成道德上的居高临下与偏激。徐自华在秋瑾身上,常常能感到这种说一不二的强势。然而,她也说,秋瑾虽然喜酒善剑,放纵自豪,行事不拘小节,看似张扬,但其本心“殊甚端谨”。由于她跟秋瑾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所以能拨开那些蒺藜似的凌乱的尖刺,看到秋瑾惊世骇俗外表下的端正,还能领略到她机敏有趣的真性情。可对于外人,秋瑾的刚直爽烈,很容易让她树敌。
  1907年5月下旬,秋瑾突然着男装来到徐自华家,告诉她说筹备已久的浙江起义即将举行,成败难料,故特意绕道前来话别。徐自华听说起义经费困难,又将自己所有积蓄和首饰约合黄金三十两倾囊交给秋瑾,秋瑾极其感动,当即褪下手腕所戴翡翠玉镯一对,回赠留念。临行时,秋瑾嘱托徐自华,如遭不测,请“埋骨西泠”。
  7月,秋瑾在绍兴遇难,徐自华闻讯,心如刀绞,作《哭鉴湖女侠》十二首哀挽。之后,徐自华冒着风雪到绍兴秋家,连夜与秋瑾大哥手持火炬进山寻找秋瑾之棺,并商量运送秋瑾灵柩到杭州。在徐自华、吴芝瑛等人的努力下,1908年1月,秋瑾被葬于西泠桥畔。
  编辑/夕颜
其他文献
有时候,你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很对自己的胃口,然后仰天感慨:“太对味儿了,说着真带劲!”其实,这些流行语早已被古人注册了,而且他们说得委婉又动人,美到没朋友!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发言人:佚名《诗经·小雅·车辖》  也是醉了……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发言人:佚名《诗经·王风·黍离》  我秒杀你们这些渣渣跟玩儿一样!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美国在独立战争爆发前一年,就开始抵制从英国进口茶叶、酒等日用品,美国国父华盛顿喜欢的英国波特啤酒此时也断了货。还好,他在庄园中的私人酿酒厂可以仿制波特酒。华盛顿还对配方进行了改良,他的配方不仅有超标的原麦汁和酒花,甚至加了不少糖来提升浓郁度。  杰斐逊在独立战争之前就有一个小酒厂,产量不大,由他的妻子经营。到独立战争后,有感于美国啤酒产量和质量的缺口,杰斐逊开始研究起酿酒技术来。1812年,已卸任
交锋  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臨安,料峭春寒。左司员外郎、侍讲官张栻冒着严寒早早上朝,他要劝谏孝宗,不可任用安庆军节度使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  宰相虞允文要任用张说为枢密院事,也就是枢密院的二把手,而枢密院是掌军国机密、兵防、边备等的关键机构。宰相为国延才没问题,问题是张说这人万万进不得枢密院。个中缘由,大家都清楚:张说是武官,更是外戚。  宋朝仰文抑武,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武官就一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犯东北,清军抵抗部队屡遭失败,朝廷决定派湘军名将刘坤一出关抗敌。尽管刘坤一全力指挥作战,但由于清军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因此,几次发起主动进攻都溃败下来。  清政府再也无心抵抗,主和派开始计划与日和谈,并开始商议谈判筹码。刘坤一得知后,十分悲愤,多次上疏请求坚持抵抗。此时,主和派传出流言,说和谈是因为刘坤一领兵不力,打了败仗……这些消息气得刘坤一多日卧床
众所周知,胡适的人缘很好,有人甚至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为荣。其中除了胡适的学问、人品好之外,胡适喜欢帮助人也是原因之  。  顾颉刚在自传中念念不忘胡适对他的帮助:一是胡适对他治学方法的指路作用,“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于胡先生”;二是胡适对他经济上的救助。“我在北大毕业后回校工作,因助教薪水开头只有50元,(胡适)知道我有一妻二女,这点钱不够用,拿他私人的钱每月借给我30元。”可见,没有胡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内部分裂成“主战”和“主和”两派。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力主明令讨伐西安,并出任“讨逆军”总司令,迅速组织陆军向西安逼近,空军轰炸西安近郊。  “讨伐”的主张最初是得到部分国民党元老支持的,其中尤以戴季陶的支持最为强硬有力。起初戴季陶在召开中央政治会议时,大声疾呼,主张声罪致讨,说到大义凛然之时,大拍桌子,以补声泪俱下之不足。但后来由于宋美龄在中央军校
香菱还未出场之前,就已经作为一个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被荣国府的人知晓。他们的亲戚、那个号称“呆霸王”的薛蟠因与人争购这个女子而犯下命案,险些被官府通缉,幸好审判此案的贾雨村与他们家有些瓜葛,设法放过了薛蟠,让他能够顺利从南京来到北京。  这样一来,荣国府的人自然对香菱充满好奇,纷纷猜想:一个让人宁愿为她去死的女子应当是风情万种的吧?待大家见到她本人时,发现她确实很美,就连阅美无数的贾琏都忍不住在凤姐
北宋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氛围浓郁,文明程度也是世界一流。如果穿越到宋朝,你会发现宋朝人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比现代人还小资。  1宋朝人对生活细节的追求一点儿不比现代人逊色,他们精致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大宋百姓在报时人的钟声中醒来,然后洗脸、刷牙。他们的牙刷材质霸气,刷柄上还雕刻有各种花纹,堪称日用品中的艺术品。  2洗漱完毕,大家就陆续上街吃早餐了—是上街吃,不是在家里吃。繁华的汴梁每天早
在《水浒传》里,王婆开了一间茶坊,具体位置就在武大郎家隔壁。  南宋人对当时茶坊的描述是:“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屬。”但王婆的生意似乎不是如此,她对西门庆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  可见,王婆茶坊的主业至少在三年前就开始悄然转型,利润来源不再是靠卖茶水,而是从事杂趁(正业之外的买卖)。用王婆的话说是“
音乐家哈德莉·理查森是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可以说没有哈德莉,海明威不可能成为著名作家。  1920年,29岁的哈德莉和21岁的海明威一见钟情,她单纯直率、心地善良,且对他的才华十分赞赏。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初涉文坛的生涩写手,当他惴惴不安地请她读他不成熟的作品时,她毫不怀疑地肯定他的才能:“我看得出來你是当作家的料,无论如何,你有天分。”  哈德莉的由衷赞叹让靠写“垃圾文案”赚取可怜稿费的海明威深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