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防控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10例,分析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51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共40例(7.8%)。经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肥胖、住院时间过长、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切口引流、手术侵入操作、Ⅱ类及Ⅲ类切口等都是诱发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切口感染,临床上应对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肥胖、住院时间过长、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切口引流、手术侵入操作、Ⅱ类及Ⅲ类切口患者采取针对性术后强化感染防控护理措施。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
  普外科手术操作常会对切口组织产生刺激,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状况等都会对切口感染产生影响。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就会加重患者生理与心理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手术预后、诱发脓毒血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为了解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诱发因素,针对性采取术后抗感染措施,本次研究对我院51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10例,其中男292例,女218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7.1±2.8)岁;胃穿孔52例、痔疮59例、甲状腺瘤90例、腹股沟斜疝102例、阑尾炎207例。
  1.2 方法
  搜集5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切口细菌学检查结果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对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普外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不同的体重、合并症、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引流与否患者的感染率。
  1.3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1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共40例(7.8%)。经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肥胖、住院时间过长、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切口引流、手术侵入操作、Ⅱ类及Ⅲ类切口等都是诱发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对比结果见表1。
  表 1 40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n 切口感染例数 切口感染率(%) x2 P
  年龄 <60 349 25 7.2 4.806 0.022
   >60 161 15 9.3
  糖尿病 有 51 6 11.8 4.152 0.019
   无 459 34 7.4
  肥胖情况 肥胖 167 21 12.6 8.001 0.007
   正常 343 19 5.5
  住院时间 ≥5d 380 17 4.5 9.052 0.006
   <5d 130 23 17.7
  切口大小 <10cm 299 17 5.7 9.116 0.006
   ≥10cm 211 23 10.9
  手术时间 <3h 309 13 4.2 13.051 0.004
   ≥3h 201 27 13.4
  切口引流 有 391 32 8.2 3.958 0.015
   无 119 8 6.7
  侵入操作 有 311 30 9.7 4.557 0.019
   无 199 10 5.0
  切口类型 Ⅰ 44 2 4.6 10.994 0.005
   Ⅱ 338 24 7.1
   Ⅲ 128 14 10.9
  3 讨论
  普外科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切口感染(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据国外学者统计[2],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总感染率为4.75%。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后,会打乱原先术后康复计划及强化治疗计划,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大患者痛苦,延长术后投入正常工作所需时间。研究表明[3],若院方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切口恢复情况加强感染预防,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不同的普外科患者体质不同,但会因病情及手术操作出现免疫功能不同程度减弱,从而加大术后感染率,老年患者及肥胖、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过长、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切口引流、手术侵入操作、Ⅱ类及Ⅲ类切口患者容易在术后康复期间出现切口感染现象。老年患者本身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减退现象,且多伴动脉粥样硬化,术后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切口部分的组织对细菌入侵的炎性反应能力减弱,因而更易发生切口感染。国外学者统计[4],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约有8.5%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这个年龄段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是14岁以下儿童的6倍。另外,体质虚弱状态下,人体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免疫细胞生成减少、免疫功能减弱,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由于手术刺激和病情影响,一些患者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会产生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骨髓粒细胞祖细胞大量增殖,并缩短细胞周期,从而增强成熟细胞趋化作用及杀菌功能,相对减少体液免疫各类成分,直接或间接诱发切口感染。若患者肥胖,则心血管健康状况堪忧,且由于腹部皮下脂肪过厚,局部脂肪组织血液循环欠佳,手术刺激及病情影响会导致腹部脂肪组织液化、坏死,从而诱发切口术后感染。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则体内胰岛素水平过低,不能满足机体术后恢复过程中切口部分组织细胞对能量的需求,酵解水平相对较低,因而不能供机体红细胞、白细胞、内脏细胞和脑细胞的正常糖代谢,细胞能量缺乏,尤其是血糖≥11.2mmol/L环境下,机体白细胞功能严重受到抑制,局部感染几率增高。而且,糖尿病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加厚,對机体组织毛血管炎性反应、渗出作用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诱发切口感染[5]。
  总之,本次研究通过对51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体质、恢复情况等采取针对性感染防控措施,降低术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蒋晓琴.普外科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76-2077.
  [2] 汪亨通,项和平,张长乐等.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36):66-67.
  [3] 叶燕婷.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护理。方法: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监管,规范护理工作者的行为,不断学习相关护理知识,与现代迅速发展的输血医学的需求相适应。结果:使临床输血不存在风险与危害。结论:加强临床输血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出现输血事故,对安全用血、安全输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输血是在医学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输血是挽救一些患有血液病以及急性大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应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和观察组40例,均用于术后PCIA中,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使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均有良好术后镇痛效果,但是观察组术后的Ramesy镇静评分和VAS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在阿酚咖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C18( 250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02)(用三乙胺调节pH至3.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采用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本法简便可靠、灵敏、准确,马来酸氯苯那敏在17.61~27.12μgml-1
期刊
摘要:病理诊断被医学界誉为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在医疗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疾病诊治的终末诊断又具有法律责任,而基层病理医师的培养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在其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病理诊断基层医院  在近二十年的临床病理实践中,我深感基层医院病理医师培养与诊断水平提高的艰难 ,因此想通过本文就如何提高基层医院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谈几点心得体会,以供年轻的病
期刊
感染科是各类传染病人相对集中的场所,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医护人员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增多,在处置各类物品及污物时损伤性操作较多,感染的机会较大。因此,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保证充足的防护用品,齐全的手卫生设施,嚴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感染科 医护人员 职业防护  1 职业防护培训  1.1 新入科医护人员由护士长进行一对一培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5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我院给予的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毒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196例使用阿奇毒素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阿奇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还有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因其良好的抗炎效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也较多,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可以预防,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奇霉素注射液
期刊
【摘要】:目的:采取权重配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麻醉的优化配伍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8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以权重配方法,将病人分为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不同剂量配伍,对患者行连续检测心率、、脑电双频谱指数、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以BIS为指标,咪达唑仑为0.06mg/kg、异丙酚1.1mg/kg、芬太尼5ug/kg配伍时,异丙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护士与年轻护士的合作。【方法】老护士言传身教,小护士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结果】老护士与年轻护士配合默契,科室工作受到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只有老护士与年轻护士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护士与年轻护士、沟通、合作。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密切护患关系及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已成为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儿生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对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80例患者均及时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大小便的颜色变化和神经系统表现。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的护理。患儿家长能根据黄疸的原因,出院后给予正确的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