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时30分,老挝航空112次航班自柬埔寨暹粒机场起飞,途径首都万象机场签证后,穿云破雾准时降落在琅勃拉邦机场。
这是2017年元旦的傍晚。
外面飘着丝丝细雨,天有些凉。当我们走出机场,街上已是一片灯火、一派节日气氛,古城已沉浸在欢庆新一年到来的沸腾时刻了。
琅勃城邦位于老挝北部群山之间,湄公河之滨。她是一座不足10平方公里、有3万居民依山傍水的山城小镇,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古色古香、精致幽静的古都重镇,也是一个拥有30多座寺庙,佛塔林立,香火缭绕的佛教中心,人间之世外桃源。
我们此行之目的就是寻找位于这山城古都的老挝国家主席苏发努·冯亲王的故居。
在细雨中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一家古旧的宾馆卸下湿漉漉的行李。伴我同行的阿宽是位60多岁的柬埔寨籍的老华侨,人粗犷而热情,但不通老挝语言,也是头一次踏上老挝的土地,我们俩人都是陌生的游客。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且正值元旦佳节,会讲汉语的导游在老挝本来就很少,此时就更难找了。语言不通工作起来难度就更大了。
天微微亮,吃过早餐我们就匆匆赶到最火的旅游景点——王宫蹲守。一看面孔,二听语言,我们寻找会汉语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将近中午终于碰到了一位正用流利的汉语讲解老挝最后一位国王宫廷生活的年轻善良的导游。当他用老挝文字在本子上写下亲王故居详细地址时,我感动地差点儿流下眼泪。要在举目无亲的国外办件事好难,从昨晚飞机着陆的那时起,一路向东,十几个人没有一人知道亲王的故居在何处。我们两个人东跑西颠到处碰壁,跑了多少冤枉路不说,还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王宫入口处找了位嘣嘣车司机,按路条指示的方向,一路向小城郊外奔去。在老挝,目前还没有我们在国内乘坐的出租车,也没有收费标准。游客或是租辆自行车、摩托车或者乘坐机械三轮嘣嘣车,别看设备不先进,但挺个性也蛮实用,只是价格偏高。
随乡入俗,上车赶路。抓紧把手,一切皆忘。一心想的就是赶快到亲王的故居。40多分钟后,一个偌大的恢宏的古院落出现在我的眼前,司机没打招呼就直冲进大院。
抬眼看前方,一座白墙红瓦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立即冲进我的眼帘。根据多年的拍摄名人故居的历练,第一反映,是她,应该就是她啦!你看小楼那风水,那气势,那包浆,那用材,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尽管历经江风山雨的洗礼,已是一身的疲惫,一身的沧桑,但她依然焕发着昨日曾经的富贵辉煌的王者气势,傲然矗立于绿草翠坪之上,滚滚大河之畔。
故居终于找到了!新年的第二天我们就幸运地做客于亲王王府,这份喜悦将我们两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穿行门前一湾池水上的小石桥,走进亲王的故居,整座楼舍空无一人,清冷幽静,空旷无声。呈现在眼前的是宽敞明亮的接待大厅、会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等,那些收藏在桌椅、灯盏、餐具、图片中的陈年往事点点滴滴地向我们这远来的客人流淌着、倾诉着,好像亲王就在床前整装梳理,在桌前挥墨读书,在门厅迎接拜访的客人……而眼下,物是人非,令人感叹!
就在故居二层椭圆形的阳台上,举目望去,奔腾4800多公里,穿越六国山河的湄公河在门前滔滔南去,蓝天河水间,船影渔歌,远山近水,彰顯着一派仙境圣地之灵韵。故居周边为一座座古典雅致的民族建筑所拱卫,兵梓佳木,绿地红花,如火似霞,崭新的楼舍又一排排矗立于天地间,昔日的王宫现已成为豪华的酒店。
当我结束拍摄,满怀喜悦地走到酒店服务台告别的时候,我顺手拿过大厅一张酒店宣传册页,突然被宣传册上的图片震蒙了。
这哪是苏发努·冯亲王的故居,而是佩差拉亲王的王府——香乔宫!
佩差拉亲王何许人也?
原来,佩差拉亲王是老挝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是老挝副国王马哈乌巴拉·汶孔亲王之子,是老挝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和老挝国家主席苏发努·冯亲王的兄长。
他曾出任老挝第一副王,琅勃拉邦首相,老挝国家元首,是老挝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改革家,老挝现代社会制度的创立者。在他从政时期,琅勃拉邦王朝迅速壮大并最终统一老挝。他高瞻远瞩,以兄长之胸怀在两位弟弟幼年时就毅然将他们送到国外读书深造,后来成为老挝早期革命家、专家型国家领导人。他一生为老挝的民族独立与法国殖民主义者、日本和美国侵略者进行了不懈斗争。1957年,当他结束9年的流亡生涯,自泰国踏上祖国这篇血染的土地时,受到老挝人民英雄般的欢迎。他去世多年后的今天,老挝人民家中还是摆着他的照片,以示怀念。
嘣嘣车又响起来了,望着渐渐远去的那经典而别致的楼舍,望着那刚刚相识又匆匆挥别的亲王的香乔宫,我的心难以平静:万水千山,万里迢迢,这是意外收获,还是有缘相会?悠悠万事,参透易,但我相信:辛苦耕耘总该有收获!
这是2017年元旦的傍晚。
外面飘着丝丝细雨,天有些凉。当我们走出机场,街上已是一片灯火、一派节日气氛,古城已沉浸在欢庆新一年到来的沸腾时刻了。
琅勃城邦位于老挝北部群山之间,湄公河之滨。她是一座不足10平方公里、有3万居民依山傍水的山城小镇,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古色古香、精致幽静的古都重镇,也是一个拥有30多座寺庙,佛塔林立,香火缭绕的佛教中心,人间之世外桃源。
我们此行之目的就是寻找位于这山城古都的老挝国家主席苏发努·冯亲王的故居。
在细雨中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一家古旧的宾馆卸下湿漉漉的行李。伴我同行的阿宽是位60多岁的柬埔寨籍的老华侨,人粗犷而热情,但不通老挝语言,也是头一次踏上老挝的土地,我们俩人都是陌生的游客。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且正值元旦佳节,会讲汉语的导游在老挝本来就很少,此时就更难找了。语言不通工作起来难度就更大了。
天微微亮,吃过早餐我们就匆匆赶到最火的旅游景点——王宫蹲守。一看面孔,二听语言,我们寻找会汉语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将近中午终于碰到了一位正用流利的汉语讲解老挝最后一位国王宫廷生活的年轻善良的导游。当他用老挝文字在本子上写下亲王故居详细地址时,我感动地差点儿流下眼泪。要在举目无亲的国外办件事好难,从昨晚飞机着陆的那时起,一路向东,十几个人没有一人知道亲王的故居在何处。我们两个人东跑西颠到处碰壁,跑了多少冤枉路不说,还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王宫入口处找了位嘣嘣车司机,按路条指示的方向,一路向小城郊外奔去。在老挝,目前还没有我们在国内乘坐的出租车,也没有收费标准。游客或是租辆自行车、摩托车或者乘坐机械三轮嘣嘣车,别看设备不先进,但挺个性也蛮实用,只是价格偏高。
随乡入俗,上车赶路。抓紧把手,一切皆忘。一心想的就是赶快到亲王的故居。40多分钟后,一个偌大的恢宏的古院落出现在我的眼前,司机没打招呼就直冲进大院。
抬眼看前方,一座白墙红瓦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立即冲进我的眼帘。根据多年的拍摄名人故居的历练,第一反映,是她,应该就是她啦!你看小楼那风水,那气势,那包浆,那用材,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尽管历经江风山雨的洗礼,已是一身的疲惫,一身的沧桑,但她依然焕发着昨日曾经的富贵辉煌的王者气势,傲然矗立于绿草翠坪之上,滚滚大河之畔。
故居终于找到了!新年的第二天我们就幸运地做客于亲王王府,这份喜悦将我们两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穿行门前一湾池水上的小石桥,走进亲王的故居,整座楼舍空无一人,清冷幽静,空旷无声。呈现在眼前的是宽敞明亮的接待大厅、会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等,那些收藏在桌椅、灯盏、餐具、图片中的陈年往事点点滴滴地向我们这远来的客人流淌着、倾诉着,好像亲王就在床前整装梳理,在桌前挥墨读书,在门厅迎接拜访的客人……而眼下,物是人非,令人感叹!
就在故居二层椭圆形的阳台上,举目望去,奔腾4800多公里,穿越六国山河的湄公河在门前滔滔南去,蓝天河水间,船影渔歌,远山近水,彰顯着一派仙境圣地之灵韵。故居周边为一座座古典雅致的民族建筑所拱卫,兵梓佳木,绿地红花,如火似霞,崭新的楼舍又一排排矗立于天地间,昔日的王宫现已成为豪华的酒店。
当我结束拍摄,满怀喜悦地走到酒店服务台告别的时候,我顺手拿过大厅一张酒店宣传册页,突然被宣传册上的图片震蒙了。
这哪是苏发努·冯亲王的故居,而是佩差拉亲王的王府——香乔宫!
佩差拉亲王何许人也?
原来,佩差拉亲王是老挝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是老挝副国王马哈乌巴拉·汶孔亲王之子,是老挝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和老挝国家主席苏发努·冯亲王的兄长。
他曾出任老挝第一副王,琅勃拉邦首相,老挝国家元首,是老挝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改革家,老挝现代社会制度的创立者。在他从政时期,琅勃拉邦王朝迅速壮大并最终统一老挝。他高瞻远瞩,以兄长之胸怀在两位弟弟幼年时就毅然将他们送到国外读书深造,后来成为老挝早期革命家、专家型国家领导人。他一生为老挝的民族独立与法国殖民主义者、日本和美国侵略者进行了不懈斗争。1957年,当他结束9年的流亡生涯,自泰国踏上祖国这篇血染的土地时,受到老挝人民英雄般的欢迎。他去世多年后的今天,老挝人民家中还是摆着他的照片,以示怀念。
嘣嘣车又响起来了,望着渐渐远去的那经典而别致的楼舍,望着那刚刚相识又匆匆挥别的亲王的香乔宫,我的心难以平静:万水千山,万里迢迢,这是意外收获,还是有缘相会?悠悠万事,参透易,但我相信:辛苦耕耘总该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