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本文对表象训练法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表象训练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表象训练方案的制定问题,然后又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时应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应注意表象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两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女子举重训练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举重 女子 表象训练 运动训练
近些年来,我国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十分迅速,选手水平也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不断发展,目前在世界级别的女子举重赛事中,各个女子举重运动强国的选手在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能水平以及体能水平等方面的实力也开始越来越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能量的临场发挥情况和心理潜力的挖掘情况就成为了影响比赛局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表象训练法则是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心理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表象训练法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表象训练的概念及内涵
表象训练就是以表象作为训练内容,以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作为训练目标的一种心理训练方式。其常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感觉意识性训练、鲜明生动性训练以及表象控制力训练等。这种训练方式可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水平,是心理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干预的一种常用手段,因此,其常被应用于各种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中。
二、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表象训练方案的制定
表象训练方案的制定是顺利高效的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前提。通常来说,在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制定表象训练方案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环节:
其中,第一个环节是一般的表象训练环节。在一般表象训练环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通过训练,让运动员对表象训练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现有的表象基础),有针对性的组织表象训练的内容,制定表象训练的计划,以期能够通过一般表象训练的开展,让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表象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个环节,常常采用的表象训练方法主要有:五角星训练、快乐房间训练等等。
第二个环节,则是结合女子举重项目的特点而进行的表象训练。这一环节的表象训练是在运动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感觉经验的前提下,通过结合女子举重项目的特点而专门制定的表象训练手段,来促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女子举重运动员会更容易适应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例如:根据女子举重训练的细节、分段动作等而开展的专项表象训练就属于第二环节的表象训练范畴。
三、有关表象训练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应用的两点建议
(一)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时应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将会对其是否能够顺利的回忆起相关的动作表象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表象训练的成效。通俗来说,也就是所谓的一心不可二用。这种说法形象的说明了人体在同一时间在内外信息处理上的局限性,在针对女子举重运动员开展表象训练的过程中亦是如此。因此,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内外干扰因素的排除,使运动员将注意力尽可能的全部集中到对举重动作的描述上,以呈现出正确的动作表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人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负荷限度,因此,集中注意力进行训练的时间也不宜持续的太久,而与此相对应的,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时,应针对所开展的表象训练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限度。
(二)应注意表象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表象训练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只有经过长时间、有效的练习和积累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因此,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时,也应该注意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问题,才能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表象练习,实现预期的训练目标。
具体来说,在女子举重运动员表象训练中,要确保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首先,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将表象练习列入日常的运动训练日程之中,将表象训练作为与整个训练内容有机融合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其作为附加的、额外的训练方法或训练内容;其次,应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任何两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均不可能完全相同,而是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就要尊重运动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内容,设置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让表象训练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得以科学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左琼,钟秉枢,蒋志学,李业武,姜兴华,张锐铧,刘立强.全国体育系统教练员人才队伍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04).
[2] 邢芬.对我国举重项目体制改革及发展的探讨与分析[J].体育科技.2008(02).
[3] 罗陵,谢勇.国家举重队“科技攻关模式”的理论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 杨素冠,田麦久,万德光.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3).
摘 要 本文对表象训练法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表象训练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表象训练方案的制定问题,然后又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时应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应注意表象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两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女子举重训练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举重 女子 表象训练 运动训练
近些年来,我国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十分迅速,选手水平也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不断发展,目前在世界级别的女子举重赛事中,各个女子举重运动强国的选手在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能水平以及体能水平等方面的实力也开始越来越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能量的临场发挥情况和心理潜力的挖掘情况就成为了影响比赛局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表象训练法则是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心理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表象训练法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表象训练的概念及内涵
表象训练就是以表象作为训练内容,以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作为训练目标的一种心理训练方式。其常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感觉意识性训练、鲜明生动性训练以及表象控制力训练等。这种训练方式可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水平,是心理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干预的一种常用手段,因此,其常被应用于各种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中。
二、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表象训练方案的制定
表象训练方案的制定是顺利高效的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前提。通常来说,在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制定表象训练方案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环节:
其中,第一个环节是一般的表象训练环节。在一般表象训练环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通过训练,让运动员对表象训练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现有的表象基础),有针对性的组织表象训练的内容,制定表象训练的计划,以期能够通过一般表象训练的开展,让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表象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个环节,常常采用的表象训练方法主要有:五角星训练、快乐房间训练等等。
第二个环节,则是结合女子举重项目的特点而进行的表象训练。这一环节的表象训练是在运动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感觉经验的前提下,通过结合女子举重项目的特点而专门制定的表象训练手段,来促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女子举重运动员会更容易适应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例如:根据女子举重训练的细节、分段动作等而开展的专项表象训练就属于第二环节的表象训练范畴。
三、有关表象训练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应用的两点建议
(一)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时应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将会对其是否能够顺利的回忆起相关的动作表象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表象训练的成效。通俗来说,也就是所谓的一心不可二用。这种说法形象的说明了人体在同一时间在内外信息处理上的局限性,在针对女子举重运动员开展表象训练的过程中亦是如此。因此,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内外干扰因素的排除,使运动员将注意力尽可能的全部集中到对举重动作的描述上,以呈现出正确的动作表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人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负荷限度,因此,集中注意力进行训练的时间也不宜持续的太久,而与此相对应的,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时,应针对所开展的表象训练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限度。
(二)应注意表象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表象训练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只有经过长时间、有效的练习和积累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因此,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时,也应该注意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问题,才能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表象练习,实现预期的训练目标。
具体来说,在女子举重运动员表象训练中,要确保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首先,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将表象练习列入日常的运动训练日程之中,将表象训练作为与整个训练内容有机融合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其作为附加的、额外的训练方法或训练内容;其次,应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任何两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均不可能完全相同,而是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在利用表象训练法开展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就要尊重运动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内容,设置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让表象训练在女子举重运动训练中得以科学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左琼,钟秉枢,蒋志学,李业武,姜兴华,张锐铧,刘立强.全国体育系统教练员人才队伍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04).
[2] 邢芬.对我国举重项目体制改革及发展的探讨与分析[J].体育科技.2008(02).
[3] 罗陵,谢勇.国家举重队“科技攻关模式”的理论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 杨素冠,田麦久,万德光.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