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要善用法律思维开展工作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严治党的当下,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干事越多,出纰漏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被“追责”,借此在工作上不作为。其实,出纰漏与干事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只要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善用法律思维,就能大大降低出纰漏的机会,从而规避被“追责”的风险。
  一、在工作开展之初,听取各方陈述
  听取各方的陈述,是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它强调裁判者在作出裁判时要充分听取各方的陈述,这是作出正确裁判的基础。它的核心功能是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活动中开创的“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也是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领导活动之中,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完成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这种民主作风由此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至今。
  当下的领导干部开展工作也应如此。领导者在开展工作之初,应积极听取各方陈述。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扩大领导者的智囊团,发动群众为领导决策或拟制工作计划献计献策。二是可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让群众知道即将开展的工作内容。如“十三五”规划在制定之初,就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信息,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群众对此反映良好。三是可以减少领导者决策失误的风险。
  在运用听取各方陈述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工作计划涉及群众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时,要及时公布内容、程序与标准,让群众知晓将要进行的工作,并做好听证准备。二是领导者要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听证会,给群众听证的机会,让群众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意见、建议。三是领导者要充分倾听各方的心声,并将其中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意见建议吸收到决策之中。
  二、在作决策之际,天平倒向弱者
  天平倒向弱者,就是说,在诉讼过程中要一碗水端平,对诉讼双方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但是,当一方太强而另一方太弱的时候,天平应该倒向弱者。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处理问题时要一碗水端平,主要是指在群众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或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但是,在群众信息占有不对称,人力物力财力支配不平衡时,领导者在作决策时心理天平应倒向弱者,这样有助于激励弱者积极进取,有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在管理理论中,有个木桶理论,指的是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弱者就相当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工作中,领导者的心理天平倒向弱者,有利于弥补短板的不足,使得各方能支配的资源相对平衡,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运用天平倒向弱者的思维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依据。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平等,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倾向弱者,必须要有依据。二是弱者的标准要准确。所谓弱者,是指信息占有、资源调配等方面处于弱势的人群,不能把关系亲近、利益寻租的一方作为弱者,作为暗中输送利益的借口,否则,只能加大被“追责”的风险。三是要落到实处。不能口是心非,表面上支持弱者,捞取政治资本,实际上蜻蜓点水,让弱者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支持,这只能加剧弱者的不满。
  三、作出的决策结果,要充分“说理”
  所谓“说理”,在司法领域指的是,判决不能仅告知当事人“就是这样”,更要告知其“为何这样”,使其觉得“应该这样”或是“很有道理”。“说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修辞”功能。正如一位法官所言,“修辞产生的是说服”“修辞并不是空洞的辞藻和堂皇的外衣,而是让枯燥的法律成为更容易吞食的胶囊或糖衣”。可以说,如果轻视判决“说理”及“说理”的语言表达形式,判决的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判决书“说理”,人们才能了解判决书产生的过程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才能搞清这个结果是如何得出来的,才能接受这个结果,才能心服口服;否则,就可能对结果的正当性、准确性提出怀疑。
  领导者作出的决策结果,也应有个决策“说理”的环节。很多领导者对于所作决策,往往只通告结果,而不愿通告作出决策的理由,其可能的原因,一是领导者嫌麻烦;二是领导者认为决策过程存在诸多因素的博弈,有些情况不能、也没必要让群众知道;三是领导者认为这是权力的象征。但是,群众毕竟是群众,不可能像领导者那样在思想上站得高、看得远,如果对于决策结果产生的理由不清楚,就会产生疑虑、不信任,后果就是工作上的不配合、不支持,甚至产生意见,滋生矛盾。
  领导者对决策的结果或拟制的工作计划进行“说理”,要做足功课,要知道决策的背景、现状,以及对多种方案优中选优的定量分析结果,才能讲出道理。在说理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群众能听得懂,入脑入心。
  四、在决策实施中,要确保过程完整
  法律思维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作出任何判决都必须有正当程序或正当的法律过程。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是强调过程要完整。
  在领导活动中,过程完整思维方式的好处是,控制了过程,也就控制了结果。决策后或完成工作任务后,出纰漏的概率会大大减少。对于经常性工作,有固定程序,明确了各步骤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方法与要求,只要按照这些程序开展工作,一般来讲,都能达到公开透明,对群众的监督心不慌。对于临时性工作,要对工作任务或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或借鉴其他工作经验进行程序设定,按照程序完成相应工作,这样也不易出现纰漏。
  在领导活动中,运用过程完整的思维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工作程序的设置要科学。目前,有的领导者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领导活动中,但是由于过程繁杂而被嫌弃,导致落实质量不够好,成了摆设。事实上,只要抓住工作过程的主要环节就好,越简单明了,越便于执行。二是各环节的标准要明确。“二八定律”告诉我们,百分之八十的人能达到的,这个目标就是合适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标准了,结果才会达到标准,结果才有保障。三是工作过程要有监督。過程完整,不能被动地达到完整,而是要抓住几个重点环节,查看其环节标准是否达到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整改,把没有完成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完成好。
  (责编 / 傅建芬)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26日,由于案件主要被告二审死刑改为无期,不接受判决结果的原告唐慧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诉,等候再审。  没有结案,一切都还在继续。  6年来,唐慧赴京上访30多次、赴长沙50多次。作为信访属地第一责任人,陪访近4年,魏斌已经记不清陪访次数了。4年陪访,非官方统计耗资422万元,几乎抛家舍业、专职陪访的魏斌,已经成了唐慧事件的另外一个隐形受害者。  破灭的息访曙光  2012年两会
[摘 要]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更有重大建树。西柏坡时期,董必武不但在依法行政、破旧立新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具有很強指导意义的法制建设新思想,对新中国以至现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西柏坡时期;董必武;法制建设;贡献  [
由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对外公布的《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7月1日起施行。从此,国家机关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有了量化的新标准,也有了具体执行的新要求,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热议。  新标准是约束,是规范,是进步。纵观《标准》,无不透露两个信息:一是更加量化。对相关通用办公配置的限额进行明确规定,与老标准的“长期使用”
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6月30日上午,即中国共产党第94个生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102名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前夕的重要讲话,表达出党中央对县委书记这一群体寄予的厚望。  树标杆——时隔20年再评优意义重大  6月10日零时,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表彰人选名单上网
近日,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的女儿蒋丹丹被指控犯受贿罪在广州市中院受审。蒋丹丹涉嫌受贿的财物为人民币7万元以及价值84万余元的保时捷跑车一辆。此前的5月16日,蒋尊玉涉嫌受贿财物折合人民币7000余万元在广州受审。  蒋丹丹受审之所以引起媒体如此关注,是因为她是“五毒干部”蒋尊玉的女儿。蒋尊玉涉嫌受贿财物折合人民币7000余万元,不仅严重违纪违法、官德沦丧,而且家风不正、教子无方。在蒋丹
饮食之事,在被誉为“烹饪王国”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果腹充饥,还多了交际的意义,甚或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呼朋唤友,席列八珍,觥筹交错中,陌生的变熟识,友谊之花随着颊上酒晕盛开,谓之饭局。但是,饭局这种对于常人来说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一和官场挂上钩,便多了许多是是非非,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参与其中的大大小小官员们,在其间或为主角或为配角,打造出了诸多喜剧、闹剧或悲剧,成为新时代《官场现形记》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