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跨国企业在华的社会责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初期有人炒作“国际铁公鸡”,最近又有人炒作“捐款门”,在被炒作的跨国公司中,有不少是IT企业。
在汶川大地震以前,企业都在谈论社会责任,也在做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各种事。不过,这个话题并不太被人们所关注,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强调社会责任是企业做秀的手法之一,企业自我炒作的成分居多。可是汶川大地震之后,相信人们的看法已经改变了,不论公众、媒体,还是企业自已,都是如此。
首先,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利益相关。在汶川大地震中,以王老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由于在大地震中的动作,被媒体和大众高调追捧,而另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企业,则被人们冠以“冷血”、“铁公鸡”、“傲慢”等相当负面的标签。
对于这些标签的公正性我们姑且不论,单从商业利益上看,一旦这些标签被人贴上,都或多或少会使品牌蒙尘。品牌中具有社会责任的内涵、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动作,使品牌或增美誉或添恶声,这是在平时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影响力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企业商业利益之所在。
其次,社会责任与所在国的价值观相关。一般情况下,跨国企业可能在中国有庞大的分支机构,但总部不在中国。一些企业,关于社会责任有全球统一的规则,这些企业更愿意按既定规则办事。由于世界各国价值观的差别,导致一些在美国被认为属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在中国就可能受到非议,这是历史文化渊源不同所造成的。这次一些跨国企业之所以被冠以恶名,这种情况是原因之一。
非常遗憾,以美国或西方的价值观确定社会责任的内涵并在世界各国推行,无论以何种标准,都难免被认为是傲慢。特别是在美国进入式微轨迹的世界大格局中,这种傲慢正在演变成愚蠢。这一个问题,是值得跨国企业领导人反思的。
第三,社会责任与本土化程度相关。从这次汶川大地震各个企业的所作所为和实际效果来看,不论是收获美誉或恶声,都与企业在社会责任动作中的目标确定和实际操作手法相关联。从效果上看,大致有这样的规律,企业决策者与执行部门的本土化程度越高,效果就越好,反之就差。
其实,正如前面所说,社会责任行动与各国的价值观密切相关,不论是目标还是操作手法,都与价值观相关。而价值观常常又具有理性和感性两种要素,只有深深植根于本土的人士才能对此有深刻、正确和敏锐的感受与判断。按说,如果目标不尽合理,可以通过操作手法弥补,而目标正确又可能因操作手法的失当而出问题,这次跨国企业不论成功与失败,这两种情况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此次汶川大地震其实是一次跨国企业本土化水平与深度的试金石。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都可以通过此次的收获与得失,来反思或检讨自身本土化策略。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级经济体。中国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担当起中国进步与发展的重任。在互联网的促进下,汶川大地震已经改变了中国。汶川地震以后,跨国企业应该如何在中国定位,如何通过社会责任行动拓展商业利益,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此时此刻,跨国企业应该思考,应该调整。
在汶川大地震以前,企业都在谈论社会责任,也在做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各种事。不过,这个话题并不太被人们所关注,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强调社会责任是企业做秀的手法之一,企业自我炒作的成分居多。可是汶川大地震之后,相信人们的看法已经改变了,不论公众、媒体,还是企业自已,都是如此。
首先,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利益相关。在汶川大地震中,以王老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由于在大地震中的动作,被媒体和大众高调追捧,而另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企业,则被人们冠以“冷血”、“铁公鸡”、“傲慢”等相当负面的标签。
对于这些标签的公正性我们姑且不论,单从商业利益上看,一旦这些标签被人贴上,都或多或少会使品牌蒙尘。品牌中具有社会责任的内涵、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动作,使品牌或增美誉或添恶声,这是在平时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影响力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企业商业利益之所在。
其次,社会责任与所在国的价值观相关。一般情况下,跨国企业可能在中国有庞大的分支机构,但总部不在中国。一些企业,关于社会责任有全球统一的规则,这些企业更愿意按既定规则办事。由于世界各国价值观的差别,导致一些在美国被认为属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在中国就可能受到非议,这是历史文化渊源不同所造成的。这次一些跨国企业之所以被冠以恶名,这种情况是原因之一。
非常遗憾,以美国或西方的价值观确定社会责任的内涵并在世界各国推行,无论以何种标准,都难免被认为是傲慢。特别是在美国进入式微轨迹的世界大格局中,这种傲慢正在演变成愚蠢。这一个问题,是值得跨国企业领导人反思的。
第三,社会责任与本土化程度相关。从这次汶川大地震各个企业的所作所为和实际效果来看,不论是收获美誉或恶声,都与企业在社会责任动作中的目标确定和实际操作手法相关联。从效果上看,大致有这样的规律,企业决策者与执行部门的本土化程度越高,效果就越好,反之就差。
其实,正如前面所说,社会责任行动与各国的价值观密切相关,不论是目标还是操作手法,都与价值观相关。而价值观常常又具有理性和感性两种要素,只有深深植根于本土的人士才能对此有深刻、正确和敏锐的感受与判断。按说,如果目标不尽合理,可以通过操作手法弥补,而目标正确又可能因操作手法的失当而出问题,这次跨国企业不论成功与失败,这两种情况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此次汶川大地震其实是一次跨国企业本土化水平与深度的试金石。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都可以通过此次的收获与得失,来反思或检讨自身本土化策略。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级经济体。中国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担当起中国进步与发展的重任。在互联网的促进下,汶川大地震已经改变了中国。汶川地震以后,跨国企业应该如何在中国定位,如何通过社会责任行动拓展商业利益,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此时此刻,跨国企业应该思考,应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