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语录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当时,用我们的理想,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是春晖给别人以温暖。在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如此。朋友之间,待之以诚,肝胆相照,不就是相互照耀,相互温暖吗?
  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只有不幸而生于富贵之家被捧在手里,含在嘴做活宝见烘软了骨头的现代青年,才是很不幸地只配在历史的大轮子下被碾成肉呢!
  青年!你们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你们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是中学生,一定得有这个气魄:有一个挨得起饿,受得起冻,经得起跌打的身体,有一个不怕风吹,不会失眠,不知道什么叫做晕眩的脑袋……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底,襄州区教育局局长汤德东在校长以上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成长每一名学生》的主题报告。他说,办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句话,就是要“围绕学生办教育”。围绕学生办教育,既是汤德东的施政理念,又是一位教育局长的责任担当。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在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你赠物于他并不能心暖,而赠他一份真情可能就是冬天也觉得暖的——推心置腹的交谈,忘情的一次郊游,互相推荐几本可读的书,帮他出一个能摆脱困境的主意??这一切都像你赠他一片白云一样,会永远地飘荡在他的天空里,使他欣喜,使他兴奋,使他的生命充满活力
正说着,只见宝玉已到了宫门,蓦然见了晴雯,不由的一阵伤心,忙松了金钏儿的手跑上来,一捏手便将晴雯的脖了搂住,流泪道:“我的亲姐姐,你这几年可好?活活儿的想坏了我了!”晴雯心中虽有十分的亲爱,见宝玉当着金钏儿搂住了他,也觉不好意思,连忙把宝玉的手推下来,哭道:“我的小爷,你怎么还是这个毛病儿,怨不得林姑娘哭着不肯与你面见儿!”宝玉听了吓了一跳,忙问道:“好姐姐,你告诉我,林妹妹为什么哭着不肯与我见面
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精细化策略”,即在目标化策略前提下,根据教材编排写作体系,精细化地对初中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具体包括校本课程资源的扩充、单元写作专题的分解和课文读中学写的拓展三个精细化策略。  一、校本课程资源的扩充  校本写作课程资源精细化扩充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校本写作课程资源力求精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细致深入。如,七年级的何军艳老师为达成“培养初中生写作中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年级
冯回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数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首批校外导师。  在“国培”讲课时,有一位青年教师问我,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是否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结果,因为教材中没用符号来表示。  在我看来,他问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引进“符号”是必须的,因为它简洁、方便;用符号(a,b)和〔a,b〕来
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研究过程中,笔者倡导学生在课内进行海量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  一、合理利用时间,注重积累  笔者在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积累放在首位,形成了一套较为扎实有效的以积累带动语文学习的经验。  1.积累美词佳句  在语文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大量的美词佳句,笔者要求学生在读文时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传统课文,数不胜数的经典实录中,基本不离“赞叹、惋惜、仇恨”三个词——赞叹惊世之美、惋惜毁灭之痛、仇恨侵略者之卑劣。初次教本文,我赞叹依旧,惋惜未变,仇恨却只有更甚——究竟是怎样的劫掠,将圆明园摧残至此?  在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人生地不熟的侵略者进入圆明园时,为什么能畅通无阻?西洋园的石制建筑不惧火烧,为什么至今所剩无几?大片的山形水系本可以保持原
高慧明  北京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部课程改革“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特邀主讲专家,受邀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做有关数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报告多场;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中
“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如果能适当进行补充,你的观点会更完美……”在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九(1)班语文课上,“飞翔组”小组长夏小宇的发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个镜头只是汉川市课改的一个掠影。出现这种可喜的局面,得益于该市教育局于2014年启动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而推动这场“马拉松式”课改的背后,有一位甘当幕后“推手”的“耕耘者”。他,就是曾多年担任初高中毕业班英语教师,现任汉川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课文。文章节选自《红楼梦》,选入课文时略有改动。笔者梳理近五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文的教学案例,发现作者不约而同地将教学内容聚焦为“人物形象的品析”,且品析过程趋于道德审判,即“王熙凤不是一个好人”。  笔者对此有以下疑惑——  一,通过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品评一部皇皇巨著中的重要人物,合适吗?原著中,王熙凤在这一章节里正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