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迄今各种假说有40多个,其中有星云说,也有双星说,但是到现在,太阳系起源的问题仍然没有最终得到解决。以下我从新的角度探讨太阳系起源的问题。
在地球上,有一个叫做科里奥利效应的现象,说的是在地球的北半球,在地球上空的大气环流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逆时针的。笔者认为这一效应也适用于宇宙的另一个地方,因此金星和天王星及其卫星是太阳的另一面形成的,它们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其余的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但是鉴于太阳系中旋转方向相反的行星质量只占极少数,所以原始太阳星云一定不是球形的(因为球形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质量必须相等),很可能是一个类似伞面的状态,造成这种状况只能是由于另一颗星的作用力。
另一颗星的存在并无几率问题,因为在宇宙中双星系统甚至多星系统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后来由于这另一颗星的离去,太阳系才逐渐趋向平面,这另一颗星的离去可能是由于银河旋臂变化的应力所导致的。
当另一颗星最终离开太阳系时,地球的自转轴必须指向那另一颗星,并保持在这个方向上。因为根据陀螺的特性,在重力场内的旋转体的旋转轴必须指向重力中心,而地球环绕太阳运转是处于失重的状态,它的自转轴可以任意指向。其余行星的旋转轴的指向,也根据其动量矩来决定。各大行星环绕太阳运转,相当于一个大陀螺,它的轨道面的法线指向也是根据动量矩来决定的。小行星带可能是在太阳赤道上空形成的,因为在那里不存在旋转力吸引周围物质生成的行星。
由于另一颗星的离去,太阳的拽力相对增大,行星的半径缩短,行星速度增加,使得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呈现异常。
主持人:金文龙读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对太阳系起源的阐述另辟蹊径。而目前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认为,太阳系诞生于原始星云,研究上已有相关证据,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们发挥想象力,去探索新的研究方向。相关内容可参阅我刊2012年第12期《太阳系的生与死》一文。
在地球上,有一个叫做科里奥利效应的现象,说的是在地球的北半球,在地球上空的大气环流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逆时针的。笔者认为这一效应也适用于宇宙的另一个地方,因此金星和天王星及其卫星是太阳的另一面形成的,它们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其余的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但是鉴于太阳系中旋转方向相反的行星质量只占极少数,所以原始太阳星云一定不是球形的(因为球形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质量必须相等),很可能是一个类似伞面的状态,造成这种状况只能是由于另一颗星的作用力。
另一颗星的存在并无几率问题,因为在宇宙中双星系统甚至多星系统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后来由于这另一颗星的离去,太阳系才逐渐趋向平面,这另一颗星的离去可能是由于银河旋臂变化的应力所导致的。
当另一颗星最终离开太阳系时,地球的自转轴必须指向那另一颗星,并保持在这个方向上。因为根据陀螺的特性,在重力场内的旋转体的旋转轴必须指向重力中心,而地球环绕太阳运转是处于失重的状态,它的自转轴可以任意指向。其余行星的旋转轴的指向,也根据其动量矩来决定。各大行星环绕太阳运转,相当于一个大陀螺,它的轨道面的法线指向也是根据动量矩来决定的。小行星带可能是在太阳赤道上空形成的,因为在那里不存在旋转力吸引周围物质生成的行星。
由于另一颗星的离去,太阳的拽力相对增大,行星的半径缩短,行星速度增加,使得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呈现异常。
主持人:金文龙读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对太阳系起源的阐述另辟蹊径。而目前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认为,太阳系诞生于原始星云,研究上已有相关证据,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们发挥想象力,去探索新的研究方向。相关内容可参阅我刊2012年第12期《太阳系的生与死》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