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黛玉和尤三姐的爱情命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因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把自己的希望和生命交付给对宝玉的爱情,也因此付出了生命。可以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林黛玉,她用她的生命唱出了一首缠绵哀怨的情歌。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似乎是命中注定。因为他们初次相逢就彼此有了惊异之感,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但是,天生就是情痴的宝玉并不仅仅属于黛玉一个人,正当林妹妹沉浸在甜美而纯真的爱情中的时候,薛宝钗的到来则一下子把她推入到痛苦之中,而这种感觉从此再也没有停止过。因为天定的金玉姻缘就是林黛玉难以超越的一道鸿沟,是她爱情道路上永远的障碍。贾母信命、王夫人信命,可以说贾府中所有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都信命,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姑娘来说,又怎么能与这些人相抗衡呢?他们不懂爱情,只知道人的命天注定。
  黛玉对宝玉的感情并不是一时全部的迸发,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之中。由于宝玉天生是个不喜功名利禄之人,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因此,一有人说让他读书作文,将来也好谋得一官半职之类的话,他就厌烦至极,认为这些人真真无聊透顶,惟有林妹妹理解他,从不在他跟前说这种混账话,可见林妹妹才是最疼爱、最体贴、最了解他的人。
  宝玉遭受父亲的毒打之后,身体上受着疼痛的折磨,而林妹妹的心里也受着巨大的疼痛的折磨,看到受伤的宝玉之时,她“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绝利害……”她强压自己心头的悲痛,但越是压抑,越能让读者强烈的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
  痛中的宝玉托晴雯送给黛玉两条半新不旧的绢子,这令晴雯好生疑惑,不知此有何用意,想必各位看官读到此处也是一头雾水,但黛玉,能够体会出宝玉的心思,她“细心揣度,一时方大悟过来”,“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驰心醉”。若不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她能体会出来吗?
  秋霖脉脉的晚上,宝玉探望病中的黛玉,临走之时两人的一番对话更加体现出了黛玉用情至深的一面。如文中写道:“回手向书架上把一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儿来,递于宝玉,道:‘听说,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夜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嗔怪中饱含着关心与疼爱。
  宝玉无时无刻不在黛玉的心头占据着,日里想的是他,夜里念的是他,连梦中都是宝玉的影子,小说第八十二回中,“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真是催人泪下,那虽是一场恶梦,但又无不是厄运的象征,让黛玉再一次明白,自己与宝玉的爱情终归是没有完美的结局的,对于这样的结果,真要致重情的黛玉于死地了。
  清代涂瀛在《林黛玉赞》中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黛玉一直为了爱情而与整个封建家庭抗争着,因此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生命早早结束的道路,但她的这种抗争并没有错,她一生为情而生,又为情而死,用书中的一句话说就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尤三姐是《红楼梦》诸多女性中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但在天空中留下了生命的痕迹。她泼辣、洒脱的性格,以及她不甘屈辱、为爱而自尽的刚烈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
  尤三姐如带刺的玫瑰,很美丽,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对于那些滥情之物,她是不屑一顾的,当他们触怒她时,她又毫不客气。例如,文中第六十四回中:“却说贾琏……不禁动了垂涎之意……因而趁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那三姐却只是淡淡相对”,当贾蓉要给尤二姐介绍贾琏的时候,尤三姐因看不惯他们爷们的一副色相,于是骂道:“坏透了的小猴儿崽子!没了你娘的说了!多早晚我才撕他那嘴呢!”
  当贾琏嬉皮笑脸有意搓合尤三姐与贾珍时,“三姐听了这话,就是跳起来,站在火炕上,自己拿起壶来,斟了一杯,自己先喝了半盏,揪过贾琏来就灌……”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豪爽,又是何等的痛快淋漓!
  尤三姐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泼辣、洒脱,不拘小节,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渴望拥有一份真感情,和自己心爱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不舍利求荣,不把爱情当儿戏,当尤二姐想劝说尤三姐给贾珍当妾时,尤三姐“滴泪说道:‘……但终身大事,一生至死,非同儿戏……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
  尤三姐对柳湘莲的感情是至真至深的,“她自己说了,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常斋,念佛,再不嫁人。”并且折断一根玉簪来起誓。
  没有见到人,但尤三姐等来了定情之物——一把鸳鸯剑,“三姐儿喜出望外,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喜终身有靠。”但尤三姐的一片痴情并没有赢得柳湘莲的心,他以为尤三姐也只不过是一个不干不净的浊物,因此回来之后反悔,不屑娶尤三姐为妻。听此消息,尤三姐真如五雷轰顶,她“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颈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她以死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以死证实了自己对“情”的专一,同时她也以死战胜了环境,使自己的灵魂永远傲视着卑劣之人!
  总之,林黛玉、尤三姐,都是《红楼梦》悲剧主题中的角色,她们的结局是凄惨的,但她们演绎的真情却是极其美丽的!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神话作为叙事形式渐渐失去了原初的功能,但神话因子却活力依旧,大量地呈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在各类文学体裁中,史诗中的神话因子尤其活跃。本文以《玛纳斯》为例,从母题和叙事空间的角度,探究史诗中的神话因子的功能。  关键词:神话因子 《玛纳斯》 母题 空间叙事 功能  作为我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族有着丰富的神话资源。其神话多与草原、沙漠、山川、动物图腾等相关,具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竹影》作为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影响广大。本文从郁达夫的观点“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出发,解读《竹影》中的“人情”之美,包括三个部分:其一,见微而能知著、弦外善弹余音,以平民的视角写平民的生活。于平民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映现出他的凡人之情;其二,怀抱一颗自然澄澈的童心体察世间万物,重情趣、尊率真、贵自然,汩涌出作家返朴归真的性灵,映现出他的稚子之情;其三,
内容摘要:散文是郁达夫文学创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郁氏强烈的个人特征,文章立足于此,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概述了郁达夫散文中的艺术美。文章首先从声音以及画面两个角度介绍了其散文中的词汇运用,然后从整散句、长短句的交叉运用探讨了其句式选择,最后,从古典以及幽默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散文的独特意蕴。  关健词:郁达夫 散文 艺术美  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郁达夫在其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中
扎米亚金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联众国”的管理处处体现了阿伦特所界定的“极权国家”要素,学界也一直着力于对小说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是异类化入人间,也有人、物互变的内容,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特别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花妖狐媚世界更是摇曳生姿、引人入胜。  《聊斋志异》里的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中便有所寄托、寓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