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也正在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必然会对中国劳动力供给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有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对中国劳动力供给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计划生育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绝对数量因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下降趋势,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因此开始向老龄化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因为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深刻认识这种变化的性质和现状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因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造成严重影响。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1.1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人口的结构因此长期实施技术生育政策而发生了改变。
1)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的相对比重和绝对数量都在不断的上升。我国大陆人口总量截止到2013年底是136072万人。196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5.5%,总量为0.38亿人;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4.9%,老年人口总量为2.02亿人。从1964年到2013年之间的近50年间老龄人口总量增加了约1.64亿。
2)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增多。201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比2000年的预期寿命提高了3.43岁。2000年我国80岁以上人口总量为1199万人,在60岁以上老龄人中占比为9.22%;2010年我国80岁以上人口总量为2099万人,在60岁以上老龄人中占比为11.82%。
3)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国人口的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普查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10.92%,到2010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12.01%。10年来农村老年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在城市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城市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0.05%增加到2010年的11.47%。城市与农村对比来看,2010年城市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要低于农村中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国的占比。
2.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和对应年龄的人口劳动参与率决定了劳动力供给总量。在总劳动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时,劳动参与率的状态决定了劳动力的供给。我国人口总量因为30多年持续的计划生育政策进入了稳定状态。因此目前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情况决定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状态。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工作状态决定于我国劳动参与率的状态。现在我国劳动参与率的状态为:1)目前我国总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总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是79.18%,总劳动参与率在2005年降为76.27%,这说明在此15年间我国总劳动参与率呈现出的是下降趋势。2)各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0年16岁至29岁年龄段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为83.01%,2005年次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降为65.86%。1990年30岁至44岁劳动力参与率为94.66%,2005年此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降为88.17%。1990年45岁至64岁的劳动参与率为72%,2005年此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降为71.0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劳动供给的总量和质量
1)在社会总人口稳态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必然会使非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收到压缩,劳动力市场上能够供给的劳动力就好处于困境,甚至会造成劳动力的短缺。因此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造成的影响就是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总量。
2)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总人口中青年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中年勞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好增加,人进入中年后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都会逐渐的衰退,体力与精力也会逐渐下降,中年人在心里上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应新事物、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能力都会逐渐下降,与青年劳动力先比生产效率明显偏低,这些都会降低劳动力供给的质量。
4.政策建议
针对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造成的影响,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政策及对策进行应对。
1)应该把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削减到最弱。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在生产要素中增大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效用,以科技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削弱和减少老龄化对劳动工和生产率产生的负作用,使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不断增强老龄化影响的承受力。
2)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了资本。对人力资本加大投资,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对老龄人口中具有生产经营管理和文化科学技术优势的部分人口进行充分利用,充分的发挥其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的作用。对于那些仍然愿意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老年人可以支持他们从事一些技能培训,这些有利于减弱劳动力供给因人口老龄化受到的影响,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运行的协调发展。
总结,目前我国总人口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和中年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受到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不断下降,老年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却不断升高,我国劳动力的供给量会因此而不断下降。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相关的研究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应该深刻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造成的影响,加大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避免劳动力供给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受到严重影响,保证我国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数量才能为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彭秀健,Dietrich Fausten. 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J]. 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v.304:43-63.
[2] 刘平.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 杨胜利.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
[4] 沈飞.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预测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计划生育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绝对数量因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下降趋势,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因此开始向老龄化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因为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深刻认识这种变化的性质和现状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因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造成严重影响。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1.1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人口的结构因此长期实施技术生育政策而发生了改变。
1)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的相对比重和绝对数量都在不断的上升。我国大陆人口总量截止到2013年底是136072万人。196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5.5%,总量为0.38亿人;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4.9%,老年人口总量为2.02亿人。从1964年到2013年之间的近50年间老龄人口总量增加了约1.64亿。
2)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增多。201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比2000年的预期寿命提高了3.43岁。2000年我国80岁以上人口总量为1199万人,在60岁以上老龄人中占比为9.22%;2010年我国80岁以上人口总量为2099万人,在60岁以上老龄人中占比为11.82%。
3)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国人口的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普查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10.92%,到2010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12.01%。10年来农村老年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在城市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城市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0.05%增加到2010年的11.47%。城市与农村对比来看,2010年城市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要低于农村中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国的占比。
2.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和对应年龄的人口劳动参与率决定了劳动力供给总量。在总劳动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时,劳动参与率的状态决定了劳动力的供给。我国人口总量因为30多年持续的计划生育政策进入了稳定状态。因此目前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情况决定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状态。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工作状态决定于我国劳动参与率的状态。现在我国劳动参与率的状态为:1)目前我国总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总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是79.18%,总劳动参与率在2005年降为76.27%,这说明在此15年间我国总劳动参与率呈现出的是下降趋势。2)各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0年16岁至29岁年龄段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为83.01%,2005年次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降为65.86%。1990年30岁至44岁劳动力参与率为94.66%,2005年此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降为88.17%。1990年45岁至64岁的劳动参与率为72%,2005年此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降为71.0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劳动供给的总量和质量
1)在社会总人口稳态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必然会使非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收到压缩,劳动力市场上能够供给的劳动力就好处于困境,甚至会造成劳动力的短缺。因此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造成的影响就是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总量。
2)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总人口中青年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中年勞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好增加,人进入中年后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都会逐渐的衰退,体力与精力也会逐渐下降,中年人在心里上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应新事物、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能力都会逐渐下降,与青年劳动力先比生产效率明显偏低,这些都会降低劳动力供给的质量。
4.政策建议
针对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造成的影响,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政策及对策进行应对。
1)应该把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削减到最弱。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在生产要素中增大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效用,以科技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削弱和减少老龄化对劳动工和生产率产生的负作用,使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不断增强老龄化影响的承受力。
2)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了资本。对人力资本加大投资,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对老龄人口中具有生产经营管理和文化科学技术优势的部分人口进行充分利用,充分的发挥其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的作用。对于那些仍然愿意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老年人可以支持他们从事一些技能培训,这些有利于减弱劳动力供给因人口老龄化受到的影响,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运行的协调发展。
总结,目前我国总人口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和中年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重受到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不断下降,老年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却不断升高,我国劳动力的供给量会因此而不断下降。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相关的研究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应该深刻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造成的影响,加大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避免劳动力供给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受到严重影响,保证我国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数量才能为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彭秀健,Dietrich Fausten. 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J]. 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v.304:43-63.
[2] 刘平.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 杨胜利.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
[4] 沈飞.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预测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