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点 助力课堂翻转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学生学习效果、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系统化知识等方面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以“助学案”为支点的解决途径,实施精准制定学习目标、知识点问题化处理、实践活动任务化驱动、适当给予学法支持等方法,以期达到助力课堂翻转的目的。
  关键词 助学案;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59-03
  1 翻转课堂中问题的发现
  近几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治愈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压制个性和创造力这一大顽疾的新希望。然而,随着翻转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诸多问题逐渐显现。
  1)翻转课堂自主学习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然而由于该部分脱离了教师的面对面指导,使得部分学生无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自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翻转课堂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凭借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当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理不清头绪的状况。
  3)翻转课堂强调自主先学,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容易受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导致只能学到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部分知识,影响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构建[1]。
  因此,如何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整合化与系统化的知识,成为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将具有校本特色的助学案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整合,构建以助学案为重要支撑的翻转课堂创新模式。
  2 助学案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助学案是南通市第二中学率先提出的学习方案,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编写,以此来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技能,是达成学习目标的载体。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助学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协助学习者完成自主先学、同伴互学、展示评学、精点深学等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助学案就像杠杆上的一个支点,助力课堂顺利翻转,有效解决了翻转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
  3 助学案在翻转课堂中的实施
  精准地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仅是自主学习的出发点,而且是自主学习的归属,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设。每个学生的起点可能存在差异,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也有所不同,在自主学习型课程中精确地制定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活动锁定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至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迷航。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带给学生的自学引领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如“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这节课,将下列两种学习目标做一个比较。
  学习目标一:了解结构化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结构化处理。
  学习目标二:了解文本信息结构化表达的方式;理解各种结构化表达方式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能根据具体的文本信息选择适当的结构化方式来表达信息;使用字处理软件实现结构化表达方式。
  显然第二种学习目标之间具有递进关系,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循序渐渐、步步深入的设计思想,更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再如“信息的编程加工”这节课,笔者设置学习目标为:掌握算法的概念,领会其重要性;知道编程加工信息的一般步骤;在助学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简单的编程加工信息的全过程;通过体验编写程序画圆的过程,领会计算机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领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提高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共事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课堂使用辅助工具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与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定方式不仅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对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做出明确要求,也从过程与方法角度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具备主动获取学科知识的能力,包括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确立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知识点的问题化处理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顺序,将知识传递放在课外,知识内化放在课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以操作实践为主,但操作实践又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编制助学案时可将这些理论知识点(概念、原理、方法等)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或材料,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途径形成问题的答案,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这节课,在操作实践前,设置如下自主理论学习内容:
  自主梳理一:请同学们根据因特网信息交流经验,小组讨论总结表1所示信息交流方式的特点。
  自主梳理二:阅读一组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材料1: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病毒
  材料2:2017年5月勒索病毒
  材料3:病毒与中国国家网络安全——网络间谍李芳荣利用网络刺探军事情报
  材料4:病毒的克星——殺毒软件
  材料5:网络安全的防线——防火墙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和生物病毒一样吗?
  2)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
  3)计算机病毒是怎么传播的?传播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4)我们如何防止或减少病毒的影响?
  5)制造、利用、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犯罪行为吗?
  这张表格和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学生如果想准确完成,不阅读材料不行,阅读材料不详细也不行;光阅读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课前习题的方式,让学生从书本中寻找现成的答案,或者机械地死记硬背,以期达到知识传授内化的目的;否则,所谓的翻转课堂只是形式上的翻转,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活动的任务化驱动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2]。因此,教师应当彻底地将传统的教学思想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有效融合”转变,联系生活,将程序性知识转变为目标明确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表格数据的处理”这节课,以某高档小区一户人家的家庭用电情况为例,设计如下一系列的任务:
  任务一:数据的计算
  ①计算一天中所有电器的工作用电量、待机用电量、总用电量、因所有电器待机而浪费的总电量,了解家电用电情况和浪费电的严重性。
  ②计算之后的这张表格,你看到了什么?
  任务二:数据的排序
  ①对本表按照正常功率从高到低(正常功率相同的再按待机功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了解哪些家电功率较大?
  ②排序之后,你看到了什么?
  任务三:数据的筛选
  ①筛选出工作用电量超过1.8度的电器,了解哪些家电用电量较大?
  ②任务三和任务二的结果结合起来看,电脑的工作功率并不是很大,为什么它的工作用电量却不小呢?
  任务四:数据的分类汇总
  ①统计一周中每天的总用电量情况。
  ②从“分类汇总”后的这张表格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任务五: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以实际行动开展节约用电活动?请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展节约用电活动”的主题讨论。
  以上五个任务之间既有系统性、计划性和逻辑性,又保持着一定的难度,遵循“低门槛,密台阶,缓高度”的原则。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任务路径步步深入学习,从而得到清晰的知识脉络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完成一项项“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适当地给予学法支持 高中单位班级人数较多,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难以及时解答所有人的问题,保证每一个学生明确课堂探究任务或者项目的具体实施要点,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因此,对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保证。利用助学案中的学法支持,教师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又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还会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具体的方法提示,更力求使学生将自己的学法体会总结和提炼为学习规律。
  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节课,其中某一任务的学法指导如下。
  【学法指导一】文字的描边效果:选中相应的“文本图层”—在选中的图层缩览图上右击—选择“混合选项”—在“图层样式”窗口中勾选“描边”—在“描边”选项上单击鼠标—在右侧的窗口中设置描边的大小和颜色两个参数。
  【学法指导二】内发光效果:选中相应的图层—在选中的图层缩览图上右击—选择“混合选项”—在“图层样式”窗口中勾选“内发光”—在“内发光”选项上单击鼠标—在右侧窗口中设置发光的大小和颜色两个参数。
  【学法指导三】对任何图层进行操作前,首先需要选定該图层。
  其中,学法指导一、二是基于某个具体问题解决方法和过程的提示,而学法指导三是具有更一般意义的学习原理的指导及具体运用。翻转课堂通过助学案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置于首位,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3]。翻转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对学生自主先学的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为保证,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及时的支持。
  4 结语
  总之,以校本特色为依托的助学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助”学生有的放矢、预设台阶“助”学生化难为易。将助学案与翻转课堂模式有机整合,就能以助学案为支点,助力翻转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开动脑筋,将助学案的助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更好地搭建和凭借这一支点助力于课堂翻转。
  参考文献
  [1]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
  [2]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3/3/25/art_4267_114964.html.
  [3]李红梅.搭出台阶好“助跑” 科学引领效更高:谈高中数学“助学案”的编写[J].数学教学通讯,2016(24):24-25.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绵阳市教育装备工作实践为案例,从智慧装备理念、智慧装备工程、智慧装备管理、智慧技术培训、智慧装备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如何从一个区域去整体策划、构建充满智慧的基础教育装备体系,争创全国教育强市,打造绵阳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  关键词 幸福教育;教育装备;智慧装备;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5-001
摘 要 结合某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专家公寓建设项目,分析常见的两种装配式主体结构的优缺点及工艺流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为建设项目进行方案设计。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体系;建筑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47-02  吉林省长春市某高校异地建设新校区,投资近800万元建设规模为3000平方米的一栋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工程。该工程共五
摘 要 校园电视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以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为例,主要介绍学校在校园电视台建设中的初步探究成果,旨在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关键词 校园电视台;系统架构;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5-0068-03  1 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科学同步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注意力也就越集中,学习效率与学习效益也随之提高。在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尤其是室内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持久兴趣,是时代所趋,也是培育人才与世界接轨所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1 多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使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处理信息,发挥多媒体集图、声、像于一体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学生,优势显而易见,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语文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摘 要 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项内涵为分析视角,剖析RICH课程中“研究式学习”“整合性课程”和“合作式学习”之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最终揭示RICH课程能促进学生实现“人文素质全面发展”,达成其课程育人价值。  关键词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ICH课程;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63  摘 要 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银桥镇中心完小自2012年起成立双子座天文科普基地,数年来开展多种形式、多维度的天文科普教育。以该校开展天文科普历程为例,探讨建立科普基地,开展小学科学特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小学科学;天文科普基地;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会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全会强调,党内监督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
摘 要 “一张网”指的是铜陵市实施的教育城域网工程,是以铜陵市教育局为中心,以教育系统所属学校及教育相关的对象和内容为主体,多维度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上联互联网、上级教育部门,下联各区县教育局及下属学校的一个开放的教育城域网。  关键词 “一张网”工程;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在线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9-0020-03
摘 要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从课堂教学环节和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入手,探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方便师生之间即时沟通交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土木工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54-02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影响校园内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