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协调”——1927—1937年国民政府管控矿工运动的政策论析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矿业的近代化发展,矿工运动成为社会矛盾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1927年以后,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不得不从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将"劳资协调"作为处理劳资关系的政策目标。从表面上看,矿业劳资纠纷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劳资协调的目标似乎得以实现。但实际上,这种协调是建立在劳资组织力量的不均等以及矿工牺牲自己权益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被动的"协调"。事实表明,不把提高工人待遇、福利以及各种权利作为目的的"协调",是一种口惠实不至的"协调",根本无法缓和紧张的劳资关系。
其他文献
2003年10月10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在初选通过的50件组档案文献中,专家评定出35件组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中国古
当前,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技术应用相对较少,是传统的邮政企业在转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撑,邮政无法对客户现实及潜在的用邮需求进行精确统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