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炎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结果的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o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湿疹皮炎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常见的阳性过敏原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10家医院皮肤科就诊并进行了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且至少一项阳性的湿疹皮炎患者。

结果

4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09例(45.63%),女249例(54.37%),年龄(28.13±23.11)岁。前3位常见阳性过敏原为蟑螂(180/458,占39.30%)、尘螨组合(152/458,占33.19%)、花生(116/458,占25.33%)。89.66%(26/29)特应性皮炎患者及86.84%(33/38)面部湿疹患者存在多种过敏原。皮损相对泛发者过敏率(88/110,占80%)较皮损相对局限者(245/348,占70.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80, P= 0.049)。吸入变应原阳性率在11~ 20岁年龄组最高(39/43,占90.70%);牛奶(26/98,占26.53%)、牛肉(19/98,占19.39%),特异性IgE阳性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北方与南方常见变应原不同,艾蒿、蟑螂、牛奶、黄豆、牛肉、淡水鱼特异性IgE阳性率(10.35%、42.42%、14.39%、13.89%、11.36%、13.38%)均分别高于南方(1.61%、19.35%、3.23%、3.23%、1.6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17、11.959、5.958、5.594、5.641、5.235,均P< 0.05)。

结论

蟑螂是湿疹皮炎患者致敏率较高的变应原,临床意义值得研究.面部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更容易多发过敏。年龄是影响变应原致敏的较重要因素。不同地域常见变应原不同。

其他文献
期刊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手术中其标准化地位的确立以及严格的手术质量评估的引入,使直肠癌的手术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下降,明显提高了生存率。TME成为手术质量控制和改善治疗结局的典范。鉴于此,近年来有人相继提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作为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术,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同样能改善治疗效果。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
目的探讨完全经肛门或联合腹腔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间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完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或联合腹腔镜taTME的11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1例患者中3例顺利完成完全taTME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10、230和215 min;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taTME手术,手术时间150~290(中位数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及IL-17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0例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患者分为治疗1组(复方甘草酸苷+抗组胺药+外用药)、治疗2组(抗组胺药+外用药),每组各15例,以1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I
期刊
目的分析12例乳腺癌术后丹毒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菌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12例乳腺癌术后丹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患者行乳腺切除术,12例患者均有术后患侧的淋巴水肿。丹毒发生于乳腺癌手术治疗后1~ 18年(平均8.0年),4例患者存在复发。8例患者感染部位为手术同侧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