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写出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写出个性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是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是作文的本质体现。作文个性化缺失的原因是,作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注重模式训练,过于程式化;评改“统一标准”、评价模式单一。作文写出个性,要拟个性化标题;选个性化素材;用个性化语言。
关键词:作文;个性;标题;素材;语言
作文是表达心声的载体,是交流情感的工具。“言为心声”。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思想,从中学生的作文中可以洞悉他的内心世界,甚至是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一览无遗。当然,这是建立在讲实话、说真话、自由地表情达意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今学生的文章很多时候如出一辙,从文章中看不到作者的与众不同,听不到作者的内心真实的看法,感觉不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让众多中学语文教师黯然神伤。
一、作文写出个性的意义
当今社会,企业做假,律师说假,商家造假等现象屡禁不止。让那些涉世不深的中学生也有些迷茫,如能在作文中真实、真情、真挚、真切,没有丝毫隐瞒地敞开自己心中的一切,的确难能可贵。这是一种品质,这更是个性化写作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可见,作文写出个性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作文写出个性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人类要想充分地发展自己,就必须首先发展自己的个性。作文写出个性,追求个人能写出自己得意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成功;个性化作文追求各抒性灵,不仅仅是为了经验的积累。然而一次次写作体验,好似一回回检阅。一回回检阅,就是一次次促进。可见不经意间却能成为最有效的作文积累,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作文写出个性是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个性化教育是新课程以来再次浮出水面的一股强劲的教育思潮,是本次教育改革中标志性的指导思想。个性化教育强调人的主动性、自由性、创造性,重视自我实现,追求个体达到最高度的发展。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作文是一种情绪化的活动,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个性化作文从
满足学生写作需要、兴趣、个性出发,重在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使学生的个性达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它适应了当前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三)作文写出个性是作文的本质体现
作文是作者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一种最具个性的高级思维创造性活动。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只有具有独特个性的作文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见,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自在之趣是作文的本质体现。苏东坡说:“文章最忌随人后”,那些无个性、无真情,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文只是无病呻吟。
二、作文个性化缺失的原因
(一)作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写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学生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也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写作素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内容的空洞。对一些现象、观点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章语言干巴,内容空洞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二)注重模式训练,过于程式化
由于作文在中考中占据半壁江山,语文教师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会注重一些模式化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往往导致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这种写作公式化的作文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文训练的途径和方式,有30%的教师认为靠多掌握写作技巧。可见,仍有部分教师还局限于靠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技巧,写作能力就能提高,忽视了写作技能必须靠“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评改呈现“统一标准”、评价模式单一
作文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后一环,但决不是可以忽略的一环。作文讲评课既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作文评改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己之见代替学生的想象和发挥。作文评改更多地关注结果,缺乏对写作过程和态度的关注,不能站在学生创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致使作文评改出现所谓的“统一标准”。此外评价模式也以教师评价为主,极少数由教师学生合作批改。
三、作文写出个性的方法
(一)拟个性化标题
人们看文章通常首先看的是标题。那么怎样在标题上做好文章,给读者在第一印象上就产生新颖独特的感受呢?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原则:切中文章思想内容,切忌“文不对题”,标题与文章脱节无关联。一是巧用修辞法,例如《我的空中楼阁》《诚信是金》;二是引用、化用法。即巧妙引用或者化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歌词、熟语、成语、广告语等作标题;三是设置悬念法,这类标题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老班”密闻》《我闯的大祸》等。
(二)选个性化素材
在选材上的要求也是尽可能标新立异。平时作文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校园生活,我就叫他们写广阔的社会;都是写学生亲人我就叫他们写工农兵官商,都是写足球篮球我就叫他们写其他有趣又新鲜的体育项目;都是写环保热爱大自然我就叫他们写科技经济军事法制等领域。这样一来所选择的题材都是平时不多写的,对读者来说就是新鲜的。
(三)用个性化语言
作文语言具有个性化是指文章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优美华丽,质朴淡雅,清新自然,幽默诙谐,深沉睿智,辛辣尖锐,热情奔放,含蓄委婉等。我们在写作中可以根据题材内容,主题思想,创作意图,自己的个性特长来选择合适的风格。比如生性开朗乐观的人写的文章就常常透出一种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类文章往往能令读者忍俊不禁,心情舒畅,故一直受到读者青睐。
关键词:作文;个性;标题;素材;语言
作文是表达心声的载体,是交流情感的工具。“言为心声”。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思想,从中学生的作文中可以洞悉他的内心世界,甚至是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一览无遗。当然,这是建立在讲实话、说真话、自由地表情达意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今学生的文章很多时候如出一辙,从文章中看不到作者的与众不同,听不到作者的内心真实的看法,感觉不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让众多中学语文教师黯然神伤。
一、作文写出个性的意义
当今社会,企业做假,律师说假,商家造假等现象屡禁不止。让那些涉世不深的中学生也有些迷茫,如能在作文中真实、真情、真挚、真切,没有丝毫隐瞒地敞开自己心中的一切,的确难能可贵。这是一种品质,这更是个性化写作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可见,作文写出个性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作文写出个性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人类要想充分地发展自己,就必须首先发展自己的个性。作文写出个性,追求个人能写出自己得意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成功;个性化作文追求各抒性灵,不仅仅是为了经验的积累。然而一次次写作体验,好似一回回检阅。一回回检阅,就是一次次促进。可见不经意间却能成为最有效的作文积累,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作文写出个性是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个性化教育是新课程以来再次浮出水面的一股强劲的教育思潮,是本次教育改革中标志性的指导思想。个性化教育强调人的主动性、自由性、创造性,重视自我实现,追求个体达到最高度的发展。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作文是一种情绪化的活动,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个性化作文从
满足学生写作需要、兴趣、个性出发,重在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使学生的个性达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它适应了当前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三)作文写出个性是作文的本质体现
作文是作者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一种最具个性的高级思维创造性活动。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只有具有独特个性的作文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见,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自在之趣是作文的本质体现。苏东坡说:“文章最忌随人后”,那些无个性、无真情,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文只是无病呻吟。
二、作文个性化缺失的原因
(一)作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写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学生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也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写作素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内容的空洞。对一些现象、观点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章语言干巴,内容空洞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二)注重模式训练,过于程式化
由于作文在中考中占据半壁江山,语文教师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会注重一些模式化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往往导致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这种写作公式化的作文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文训练的途径和方式,有30%的教师认为靠多掌握写作技巧。可见,仍有部分教师还局限于靠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技巧,写作能力就能提高,忽视了写作技能必须靠“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评改呈现“统一标准”、评价模式单一
作文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后一环,但决不是可以忽略的一环。作文讲评课既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作文评改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己之见代替学生的想象和发挥。作文评改更多地关注结果,缺乏对写作过程和态度的关注,不能站在学生创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致使作文评改出现所谓的“统一标准”。此外评价模式也以教师评价为主,极少数由教师学生合作批改。
三、作文写出个性的方法
(一)拟个性化标题
人们看文章通常首先看的是标题。那么怎样在标题上做好文章,给读者在第一印象上就产生新颖独特的感受呢?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原则:切中文章思想内容,切忌“文不对题”,标题与文章脱节无关联。一是巧用修辞法,例如《我的空中楼阁》《诚信是金》;二是引用、化用法。即巧妙引用或者化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歌词、熟语、成语、广告语等作标题;三是设置悬念法,这类标题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老班”密闻》《我闯的大祸》等。
(二)选个性化素材
在选材上的要求也是尽可能标新立异。平时作文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校园生活,我就叫他们写广阔的社会;都是写学生亲人我就叫他们写工农兵官商,都是写足球篮球我就叫他们写其他有趣又新鲜的体育项目;都是写环保热爱大自然我就叫他们写科技经济军事法制等领域。这样一来所选择的题材都是平时不多写的,对读者来说就是新鲜的。
(三)用个性化语言
作文语言具有个性化是指文章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优美华丽,质朴淡雅,清新自然,幽默诙谐,深沉睿智,辛辣尖锐,热情奔放,含蓄委婉等。我们在写作中可以根据题材内容,主题思想,创作意图,自己的个性特长来选择合适的风格。比如生性开朗乐观的人写的文章就常常透出一种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类文章往往能令读者忍俊不禁,心情舒畅,故一直受到读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