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糖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孕期高血糖孕妇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 protein,GLUT)1及4的表达变化以及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孕妇,其中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孕妇16例为PGDM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16例为GDM组,无血糖异常的孕妇16例为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PGDM组和GDM组进一步根据孕期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良好分为PGDM-控制良好亚组(n=10)、PGDM-控制不良亚组(n=6)、GDM-控制良好亚组(n=10)和GDM-控制不良亚组(n=6)。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孕妇胎盘中GLUT1和GLUT4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GLUT1和GLUT4的表达水平,分析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与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PGDM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治疗比例高于GDM组及NGT组[27.0 kg/m2(22.1~29.9 kg/m2)与22.9 kg/m2(20.5~25.7 kg/m2)和21.7 kg/m2(20.5~24.3 kg/m2);13/16与1/16和0/16],PGDM组孕妇中孕期空腹血糖、中孕期和晚孕期平均糖化血红蛋白高于GDM组[(6.1±1.2)与(5.0±0.4)mmol/L;(5.9±0.5)%与(5.2±0.3)%],P值均<0.05。(2)GLUT1水平在PGDM组及GDM组高于NGT组(1.251±0.354、1.004±0.368与0.733±0.216),在PGDM组高于GDM组;在PGDM-控制良好亚组(1.270±0.417)及PGDM-控制不良亚组(1.218±0.245)、GDM-控制良好亚组(0.900±0.424)及GDM-控制不良亚组(1.177±0.158)也均高于NGT组(LSD检验,P值均<0.05)。GLUT4水平变化趋势与GLUT1一致。PGDM-控制不良亚组与PGDM-控制良好亚组比较,GDM-控制不良亚组与GDM-控制良好亚组比较,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PGDM-控制良好亚组GLUT1、GLUT4及GDM-控制不良亚组的GLUT1与孕期增重正相关(r值分別为0.635、0.810和0.833,P值均<0.05)。

结论

不同类型孕期高血糖及孕期增重与胎盘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有关,但血糖控制水平对胎盘GLUT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儿童及青少年人群牛奶过敏原致敏阳性率,探讨牛奶致敏的年龄、疾病分布特征和致敏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的818例疑诊食物过敏的未成年患者。采用ImmunoCAP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牛奶sIgE检测,定义sIgE 1级为轻度致敏,2~3级为中度致敏,4~6级为重度致敏。并采用χ²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
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患者由于意识状态差、腰骶皮肤感染而无法行腰椎穿刺活检、肾活检,进一步导致诊断的困难。经过各系统详细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排查,该患者最终通过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使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含糖饮料及人工甜味剂饮料摄入与人群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以sugar-sweetened beverages、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cardiovascular disease、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冠心病、卒中、脑卒中、脑出血、心血管疾病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
探索构建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居家自采样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搭建一体化的HPV自采样检测平台,此平台有用户端、检测端、医护端3个端口,包含用户获取自采样工具、样本物流跟踪、检验服务、报告查询、医疗咨询、健康管理、随访跟踪等功能。2020年1至11月,平台共有8 053位用户申请自采样标本盒并完成线上信息注册,用户的年龄范围17~84岁、中位年龄42岁。平台注册用户分布在江苏、江西、河北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为标准治疗,一线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术后需定期随访,前2年每3个月检查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检查1次,此后每年检查1次,至术后15年。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减灭程度等与预后相关。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毒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全面梳理我国HRSV相关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策略及HRSV感染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关键理念与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HRSV相关领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出现及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CRE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后病情相对较重,治疗药物有限,因此CRE感染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如何诊治和防控CRE感染已成为当前细菌感染领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规范我国CRE感染诊治方案和防控策略,邀请了此领域的国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增加了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近年的研究显示,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从围手术期血糖波动的定义、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血糖波动和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临床研究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围手术期血糖波动与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分析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及互联网技术干预社区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种流感与肺炎球菌疫苗的效果。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流感季开始前,选取5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5岁及以上的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示范区选取2组社区并将其随机分成A组(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和B组(在A组干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技术干预措施)进行6个月的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疫苗接种知识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