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首都北京正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工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北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首都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潮流?熏被发达国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工业社会从“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发展模式。这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对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克服北京工业当前与今后发展面临的资源及能源约束。北京是有1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但同时资源和能源非常短缺。北京的土地紧张,高达94%的能源要靠外部输入,人均拥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发展与资源、能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已显现出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积极发展以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这一突出矛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克服发展与资源矛盾、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将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克服北京工业发展面临的日益迫切的环境约束。随着2008年的日益临近,环境治理任务日益紧迫和沉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发展与环境之间成为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无法达到和谐。发展沿用传统的思路,环境治理只能局限于“末端”治理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思路。其结果,不但使发展受到制约,环境问题也无法根本解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形式,循环经济的提出使发展与环境问题在战略层面上首次实现了统一,不但为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使环境治理能够实现“末端”前移,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染是北京第二大污染,针对重点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少排放或零排放,将会大大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为北京创建“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北京工业探索出一条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型发展道路。国务院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北京必须发展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工业产业结构。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重点方向,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压缩高耗能、高耗水产业比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大方向。目前北京仍存在冶金、石化、建材、化工、电力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其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却耗用全市工业84%的能源,77%的水,污染物排放占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85%以上。在上述五大行业内部,积极发展高端、高效、低消耗、低污染项目,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前提下的发展,从重点企业入手,推广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可有效降低万元GDP物耗、能耗、水耗,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工业摸索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北京工业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势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关税壁垒消失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以苛刻的环境标准设置非关税“绿色”壁垒,阻挠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并动辄采取调查、惩罚等保护措施。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要求严格,提出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等环节都要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要求产品制造者责任要延伸到整个产品的使用和回收过程,对生产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尽快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无污染产品,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新挑战,有效打破上述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北京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设想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消费三大子系统。目标是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熏能源优化利用?熏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防止污染。循环经济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形式:一是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穴企业层次的小循环?雪?熏二是企业之间的物质闭路循环?穴区域层次的中循环?雪?熏三是包括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闭路循环?穴全社会层次的大循环?雪。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三个层次的循环要一起抓,作为工业促进部门,重点要放在中间层次上,要确立起推动工业生态化、构建生态工业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以初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区域生态型工业园、再生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的示范项目为重点,通过加强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产业配套环境建设,拉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系统得到全面贯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以生态工业建设促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到2010年,争取实现以清洁生产促进为基础,再生资源产业化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初步建立全市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积极促进清洁生产。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下,这项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清洁生产要从“企业试点”走向“行业试点”,从“面向企业”走向“面向园区”的管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中小企业覆盖率,全面促进清洁生产。结合开发区建设,出台企业入园清洁生产标准,促进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第二,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以开发区为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业促进局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指导、组织和协调,争取申报建设若干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示范成功后向全市开发区推广经验。现有工业园区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中关村软件园等有一定基础,可进行改造试点。燕化房山石化新材料基地、通州工业开发区(新区)等规划中的工业开发区、新建园区,要直接建设成生态工业园。同时要促进其它工业开发区的生态化基础建设,为创建生态工业园创造条件。
第三,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再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层次的大循环,也是工业循环经济的基础。作为消费型大城市,北京每年产生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初步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两大产业链。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再生资源下游处理和再生加工环节发展滞后,影响资源回收利用。北京市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可采取以下游处理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拉动式”发展模式,落实若干重点领域示范项目,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形成。我们将配合其他政府部门,着力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以政策、法规、规划、标准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通过支持废纸再生、废旧家电处理、再生建材、家具再制造、汽车拆解等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发挥政策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局长)
一、首都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潮流?熏被发达国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工业社会从“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发展模式。这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对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克服北京工业当前与今后发展面临的资源及能源约束。北京是有1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但同时资源和能源非常短缺。北京的土地紧张,高达94%的能源要靠外部输入,人均拥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发展与资源、能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已显现出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积极发展以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这一突出矛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克服发展与资源矛盾、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将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克服北京工业发展面临的日益迫切的环境约束。随着2008年的日益临近,环境治理任务日益紧迫和沉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发展与环境之间成为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无法达到和谐。发展沿用传统的思路,环境治理只能局限于“末端”治理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思路。其结果,不但使发展受到制约,环境问题也无法根本解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形式,循环经济的提出使发展与环境问题在战略层面上首次实现了统一,不但为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使环境治理能够实现“末端”前移,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染是北京第二大污染,针对重点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少排放或零排放,将会大大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为北京创建“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北京工业探索出一条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型发展道路。国务院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北京必须发展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工业产业结构。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重点方向,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压缩高耗能、高耗水产业比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大方向。目前北京仍存在冶金、石化、建材、化工、电力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其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却耗用全市工业84%的能源,77%的水,污染物排放占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85%以上。在上述五大行业内部,积极发展高端、高效、低消耗、低污染项目,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前提下的发展,从重点企业入手,推广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可有效降低万元GDP物耗、能耗、水耗,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工业摸索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北京工业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势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关税壁垒消失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以苛刻的环境标准设置非关税“绿色”壁垒,阻挠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并动辄采取调查、惩罚等保护措施。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要求严格,提出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等环节都要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要求产品制造者责任要延伸到整个产品的使用和回收过程,对生产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尽快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无污染产品,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新挑战,有效打破上述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北京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设想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消费三大子系统。目标是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熏能源优化利用?熏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防止污染。循环经济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形式:一是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穴企业层次的小循环?雪?熏二是企业之间的物质闭路循环?穴区域层次的中循环?雪?熏三是包括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闭路循环?穴全社会层次的大循环?雪。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三个层次的循环要一起抓,作为工业促进部门,重点要放在中间层次上,要确立起推动工业生态化、构建生态工业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以初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区域生态型工业园、再生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的示范项目为重点,通过加强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产业配套环境建设,拉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系统得到全面贯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以生态工业建设促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到2010年,争取实现以清洁生产促进为基础,再生资源产业化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初步建立全市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积极促进清洁生产。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下,这项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清洁生产要从“企业试点”走向“行业试点”,从“面向企业”走向“面向园区”的管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中小企业覆盖率,全面促进清洁生产。结合开发区建设,出台企业入园清洁生产标准,促进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第二,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以开发区为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业促进局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指导、组织和协调,争取申报建设若干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示范成功后向全市开发区推广经验。现有工业园区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中关村软件园等有一定基础,可进行改造试点。燕化房山石化新材料基地、通州工业开发区(新区)等规划中的工业开发区、新建园区,要直接建设成生态工业园。同时要促进其它工业开发区的生态化基础建设,为创建生态工业园创造条件。
第三,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再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层次的大循环,也是工业循环经济的基础。作为消费型大城市,北京每年产生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初步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两大产业链。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再生资源下游处理和再生加工环节发展滞后,影响资源回收利用。北京市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可采取以下游处理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拉动式”发展模式,落实若干重点领域示范项目,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形成。我们将配合其他政府部门,着力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以政策、法规、规划、标准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通过支持废纸再生、废旧家电处理、再生建材、家具再制造、汽车拆解等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发挥政策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