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开展沉淀溶解平衡教学的探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加之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本身涉及的知识储备较多,导致这一内容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往往搞不清其中的定量概念,造成概念混淆。为此,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准确定性描述这些概念及应用概念解决高考题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定量概念,造成概念混淆,给教学效果造成很大影响。为此针对此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其中的定量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更好的对高考中的命题进行解决。
  一、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
  高中化学在讲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设计了相关沉淀转化的实验。例如实验1 [向盛有10滴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0.1mol/L KI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向其中滴加0.1mol/L Na2S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2:[向盛有1mL 0.1mol/L 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2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0.1mol/L FeCl3溶液,静置,观察、记录现象。]这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难溶物之间是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而且平衡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紧接着在这两个实验对应的思考与交流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上述两个实验中的沉淀生成和转化的操作步骤颠倒顺序,会产生什么结果?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和两种沉淀溶解度上的差别加以解释,并找出这类反应发生的特点。]
  二、教学此部分内容时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困惑
  教师在解释上述现象时通常的教学方式不外乎首先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然后通过加入结合原平衡中的离子的相应物质破坏平衡实现沉淀的转化,从上述实验得出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容易转化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的结论,这就要求加入的新物质能够跟原沉淀对应的离子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接受老师讲的结论,不太善于质疑,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对于概念的实质并没有真正的领悟到,不会解答某些相关的试题。但是也有些学生在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后产生了一些困惑。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本身应该是一个定量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定性地描述了这个概念,使得善于质疑的学生产生了如何判断溶解度相对大小的疑惑。溶解度通常是以g为单位的,比较是否生成沉淀(比较离子积Qc和溶度积Ksp的相对大小)时也是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在这个计算过程中涉及Ksp的表达式,涉及单位的换算,老师是如何直接通过现象的出现得出溶解度大小的结论的呢?
  三、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的建议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只有温故才能知新。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是建立在以前所学的化学平衡、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等相关概念之上的。主要是研究难溶电解质,当然难溶是相对而言的,在初中教材中有相关溶解度大小(20℃)的介绍[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0.01g为难溶]。在这里并不是说微溶或可溶物质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它们同样可以达到饱和状态,同样可以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只不过不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而已。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保持不变且满足平衡常数的要求;沉淀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离子浓度也必须保持不变且满足溶度积常数的要求,二者之间是相同的。在科学视野中从实质上分析了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的判断方法(比较离子积Qc和溶度积Ksp的相对大小),沉淀要想实现转化,离子浓度的大小也必须符合上述要求,中学教材离子浓度的表达通常是以mol/L为单位的,确实如此,教师在讲这个知识点时,应该要指出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成溶解度小的物质的结论的局限性,在课本上有一句话[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出上述沉淀转化的结论的得出比较适合于溶解度差别比较大的物质,是一般情况而已,溶解度差别比较大时,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结束后是可以满足离子积Qc和溶度积Ksp的相对大小的判断方法的。其实,沉淀转化的实质还是需要通过定量的计算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当溶解度差别不是很大时,二者经常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为了让学习较好的、善于质疑的学生進一步理解沉淀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课本上相关实验的一些Ksp数据,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讨论计算充分理解沉淀转化的实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以及老师讲过的定性的沉淀转化的结论以及其实质。
  四、例题分析
  [例题].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这道题就是出自于高中化学选修四中的沉淀转化,通过沉淀的转化判断出溶解度的大小,当然,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内容,这只是一种粗略的判断方法,要想把概念进一步量化,需要通过相应的计算来实现。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主要的疑惑就是通过上述定性描述,是如何判断出溶解度的大小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述相应知识时一定要讲清楚实质,讲清楚常见的说法是否是建立在某种前提条件之下的,在达到考试说明要求的等级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明白透过现象看清现象背后的定量本质,本知识点尤其侧重定性与定量的化学学科思想,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增加了判断正误的难度。
  总之,沉淀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难点之一。教师应在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功能和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准确定性描述这些概念及应用概念解决高考题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军.令人喜令人忧的沉淀溶解平衡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高科技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幼儿心中的时尚玩具,也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幼儿在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呈现出近视低龄化、屏幕一族、电子保姆、隐性失陪等让社会堪忧的问题。彻底拒绝电子产品进入幼儿生活已是不可能做到的,唯有改变家庭教育理念,巧用电子产品,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学习。  【关键词】电子产品;问题;家庭教育;理念  “信息化时代给人类塑
期刊
所谓“兴奋点”,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话题。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轻快、自觉地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建好首个“兴奋点”——积极快乐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接一个班,务必要呈现给学生积极快乐的第一印象。所以,首先
期刊
【摘 要】从电视剧《亮剑》中我得到一个启发,一支部队必须有自己的“军魂”,才能百战百胜,威震天下。同样一个班级必须有一个“班魂”,才会使这个班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成为班级前进的思想保证。为此,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从接班那天起我就确立了班级发展的主旋律,把“文明和谐”作为我班的“班魂”,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理想班级。  【关键词】“班魂”;引导;班级管理  一、从多个方面入手,培养“班魂”  (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实验教学的研究,在好奇心的萌动、爆发、成长的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主动观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强调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培养科学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現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好奇心;理解;思维能力  好奇心是人们对自己不了解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的心理,好奇是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农村小学教学多年,始终觉得好奇心人皆有之。美国
期刊
【摘 要】在繁重的课堂学习之余有效开展好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促进。如何提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质量是广大教师经常探讨的话题,文字从激发参与兴趣、合理分组、增强团队合作和做好总结反思方面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小组;策略  课堂教学要根据设定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师引导下的教学过程展开进行。大多的学习过程是自主预习、课堂思考、讨论和理解表达
期刊
【摘 要】语文知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其根本目标就是在生活中使用相应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表达能力,可是,表达能力同样也需要构建在学生具备相应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创设交际情境、利用多种资源以及加强朗读训练三个层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培养  语文是最为重要的交际手段,口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民的文化素养也增进了不少。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因此就目前来看,国家对于教育这一个板块还是相当重视的。近几年,国家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低年龄段的文化教育,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要从孩子入手。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认识汉字是最基础的,只有认识字,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对今后学习的知识更快的吸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论调成为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日趋严重,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和危害,并进一步探究避免这一不良倾向、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实践措施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教学模式逐步演变为以课堂教学
期刊
教学研究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服务呢?  一、教师素质提高是推动教学的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理念,才能引导老师们走上课改实践,从而推动教学工作。所以在教学研究中要营造浓郁的读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作文是考验学生词汇组织能力、语法运用能力和文学架构能力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英语作文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文突破;瓶颈  当前,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当中,真正掌握并能够运用好词汇、语法运用和文学架构能力的可谓少之又少,它体现在词汇运用匮乏、文章内容空洞、语法错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