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诚信体系中的隐性文化障碍——基于中西比较研究的发现及启示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我国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关注的是"建机立制"层面上的显性文化塑造,而忽视和缺乏对隐性文化作用机理的分析和研究.而我国诚信体系的低适应性和难以推行的症结之一就在于隐性文化的屏障作用.通过对中西内在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诚信体系中暗存的隐性文化障碍.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在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存在八大方面的缺陷与空白:以狭隘的文化实用主义为研究目的,缺乏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码的文化立场与操守;以化约化观点简单对
高中阶段对学生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是学生构建成熟知识体系,提升个人素养的关键时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涵盖的知识面较多、知识内容抽象、复杂的特点,使许多高中生
目的探讨痛风舒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疗效及对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l)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根据西部地区2003~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GM(1,1)模型,对西部未来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西部工业比重将持续上升,能源消耗继续增加,经
以"应物斯感"表述的中国古代诗学"物感"论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从心物联结角度,探寻诗文生成之源,富有心理内涵.它从博大精深的<易>中拈出"感"字作为联结,强调二者的谐和
探寻和感悟本文诗学实际上就是要探究作家的思想情感图像如何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而获得确定的形象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服务于作家创作实践的,作家通过对本文诗学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