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领导同事的艺术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某方面可以独当一面,这就是领导型教师。本文主要从指导同事、与同事合作、与同事分享经验这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了教师的领导地位,以促使教师与同事形成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
其他文献
参与嘉宾:  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姜大源(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主 编、研究员)  吴雪萍(浙江大学职成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周志刚(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郭 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马成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所所长、研究员)  张 健(安徽省滁州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寓教于乐的趣味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在愉快的英语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英语知识。同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以多元化的趣味教学活动实施教育引导,引领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多元活动中掌握知识,强化语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 合作 游戏 资源  大多数学生是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他们并不是很适应新开设的英语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
原则和协议之下,民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托管公办黑龙江省甘南县职教中心的做法无可非议,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方向和要求。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和逐步探索。  首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发展动力源泉。办好一所学校,体制机制最重要、最关键,比单纯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更持久、更长远。我们可以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职业院校为维持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而主动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管理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质量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对象系统、改进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其特征表现为目标系统的特色性、对象系统的全面性、组织系统的整合性、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頒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应该怎样结合区域、结合学校、结合专业的特点去推行,才能真正达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值得我们不断探究。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努力实践从基于知识获得的学科体系走向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从基于做加法的局部求整体走向做积分的整体把握局部,从基于技能
【摘 要】中职办学质量的提升,往往着眼于校级层面的举措和方法。基层教育行政及研究部门可以县市级为单位,从立体化运作实训基地、常态化推进课堂督查、多元化实施评价改革、自主化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区域性整体提升中职办学质量。  【关键词】整体提升 县市级 中职  一、立体化运作实训基地,整体提升办学硬件质量  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基地的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化运作,是
9月,是属于教育的时间;9月,更是属于教师的日子。  职校班主任,诸多教师中特别的一类。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班主任在学校里“官职”最小责任最大,职校班主任的差事尤其任重道远: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将被直接输运到各行各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最基本层面的运转与建设;他们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与对他人、社会认知观念初步形成的年龄阶段。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人生方向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一)顶层设计框架  回过头来看国家近十年来的发展。国家顶层设计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呢?我觉得至少包括:第一在发展的指导理念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布局问题,也就是回答“建设什么”。从十六大以来一直到十七大,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十六大提出三个文明一起抓。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央提出四位一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纵向线索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隐性线索:横向线索是必修课和选修课,这是显性线索。两条线索纵横交错,贯穿整个标准体系。  标准的总目标是基于学生的职业需求、终身学习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基本要求,既包括语文的学科性目标,又反映出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体现了人文性
【摘 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