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机语言课上机实践教学的改革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语言课已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提高上机水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为此上机实践往往要占此类课程学时的1/3左右。上机实践不仅能使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靠上机操作才能实现。只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上机实践是达不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本文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教学中可以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上机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普通高校计算机语言教学及上机实践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要搞好计算机语言课上机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是提高学生的上机积极性和兴趣。对于这一点,大部分学生都是有的。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上机积极性只是想上网聊天、玩游戏,个别学生甚至利用上机时间在网上连续遨游几个小时主要用来玩游戏。这虽不是坏事,但在有教师辅导的上机时间不去编写、调试程序而上网玩游戏,这不仅耽误学业,同时还有损健康。如何将学生的上机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是应得到充分重视的。
  2.大部分学生上机前不充分准备,上机过程中时间抓得不紧,思想上没压力,故而上机能力提高不快。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毫无准备,坐在计算机前不知输入什么程序。有的学生在课本上找现成的程序输进去,而根本不懂程序的功能与逻辑关系,一旦操作失误或程序出了错误就束手无策。对于计算机输出的常见错误信息看不懂,记不住。
  3.在高年级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不少学生上机操作很生疏,使得辅导老师不仅要纠正程序中的逻辑错误,而且还要指导上机操作,解释出错信息。这说明学生的计算机语言课没有学好。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每次上机时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虽然教师事先也向学生布置应准备的内容,但没有督促和检查,完成完不成无所谓。二是每次上机实践完成的好坏与期末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上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我在本课程的上机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对学生敢于进行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每次上机规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上机前要求将这些题目写成书面作业,上机时检查,否则不准上机。在每次上机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根据每人完成练习题的数量、质量与时间,记录平时成绩,并影响该课程的总成绩。每次上机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主要是实验步骤和出错处理。
  2.在期中和期末分别进行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学习费时费脑,学习一段时间后,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本课程学习到一半的时候,从身边实际问题出发,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独立的、系统地完成这一实验任务,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对综合设计的题目,教师要认真加以指导,学生们在完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过程中,既要投入很多精力又要运用许多自己学过的知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本课程学完之后,也应设立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综合性实验题目作为最后的课程设计。课题确定后,学生将根据各自的任务去完成需求分析、算法设计、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应针对问题做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形成一个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引导和点评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遇到问题时要更多的鼓励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教师切忌有问必答。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课程设计以小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记录和总结,也是实验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综合性实验我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举行优秀论文评选。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科技写作的模式,能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实验的能力,为他们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上机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1.促进了课堂教学。要想上机顺利通过,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因此课堂教学时学生基本上没有无故缺席的,并且能做到专心听讲。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期中、期末的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制定方案,直到上机调试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提出了新算法,新思路,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促进教与学的相互提高。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及综合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促进教与学的相互提高。
  总之,通过计算机语言课上机实践教学的改进,既让学生能深刻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实践技能,并锻炼了毅力,从而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红.开设自主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太原校区计算机工程系山西太原
其他文献
在Linux操作系统下硬盘标识、分区的标识与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大的不同,Linux操作系统中只有一个根目录用于加载启动分区,硬盘的其它分区只能作为一个系统子目录(在Windows中称
某日,姚女士接到了“电信局”打来的电话,女“话务员”告诉她:“您家的固定电话已经欠费了,请您及时交费。”并解释说:“1月17日,您用身份证在苏州吴中营业厅申请办了固定电话,该号
XRumer、Magic Submitter和SENuke等外链软件已经广泛地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如大量注册帐户、发送垃圾邮件和制作网页游戏自动化脚本。尽管验证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网
[摘要]本文从教学管理体制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产生的障碍入手,提出改进组织活动的方法,克服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从而加快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速度并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  [关键词]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    相关概念的诠释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对象——“教师隐性知识”是指那些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情感、认知等反思实践取向的知识。在表现形式上它存在于教师个体头脑中,是一种隐性的、潜
今年以来,购买“家电下乡”中标产品的农村消费者将能享受到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于是,就有一些商家打着“家电下乡”的招牌,推销一些质次、积压甚至是经过翻新的产品。在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