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其学习理念是:学生的学习在经历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中发生。根据达林·哈蒙德和克拉斯克等人的界定,项目化教学主要包含以下要素: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这个驱动问题展开探究;学生经常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学习;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学生最终产生可以“发表”的成果[1]。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主导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凸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通过查阅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梳理了该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要具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进而去挖掘教材价值。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最主要的是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练内容提出促进学生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一些学练内容,通过合作、探究及借助多种学习工具等形式和方法来分析问题。
  为了更深入的学习,在学练过程中师生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来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把这些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分享给老师和同学。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其他的项目和学科中去。教别对待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交流的思维习惯。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并体现区
  基于对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文笔者以“水平四《篮球:传切配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来谈“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与驱动问题
  创设情境与驱动问题是指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的驱动性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本节课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对教材的分析,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情境,每个情境包括三个练习梯度(图2)。
  图2显示教师分别针对三个练习情境提出了两个驱动性问题。如:四人一组进行2对2传抢球比赛练习时,随着三个练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让学生思考进攻队员怎样摆脱防守?防守队员怎么样选择防守位置?引导学生深入带着问题去练习、去思考。
  二、探讨研究与提出问题
  探究分析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在参与在学练的“真情境”中,完成教师设置的学练内容。通过多元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种学习工具去分析、思考、探究知识和技术的原理。在教与学的的学练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再提出一些递进式的问题,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样,学生也可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惑或不解询问同伴或教师,通过相互探讨、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到不同情境的学练之中去,在各自小组长的带领下去探究、去思考。
  探究一:在情境一练习的学生,一个学生将球传给同伴,然后沿着横向、纵向或者反向进行跑动,去接同伴回传球。但总有几组学生出现配合不默契造成失误。于是小组开始讨论,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图2)。学生A:跑动时要看着同伴;学生B:跑动时要转过身来;学生C:球要传在同伴的前面;学生D:球要传得轻一些。
  探究二:在情境二练习的学生,四个人一组在5m×5m的场地内進行2对2抢球比赛,边练习学生边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图2)。学生A:我假装先往左跑,然后再突然往右跑来摆脱防守我的人;学生B:我在防守的时候只顾看球了,经常把我防守的人给看丢了;学生C:我为了怕防守的人接球,我只顾看着他,但他还是能接到球。
  探究三:在情境三中,六名学生在进行半场3对3比赛,场面非常激烈。但比赛中会出现有学生想切入却被防守队员防住;两个切入的同伴因同时往一个方向跑动撞在一起不能接到同伴的传球。这个时候教师吹哨,暂停比赛,要各自的队长带领队员来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见图2)。学生A:切入时要看同伴在哪里,或者用语言和眼神交流提示;学生B:切入的时候要往空间大的地方去跑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出建议挑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和挑战不同情境的练习内容。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练习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针对个别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如,一名学生传出去的球同伴总是接得不舒服,有时甚至挨同伴的埋怨,这个学生很困惑便向教师求助。教师通过观察后,引导该学生思考传球时要考虑众多因素。
  如,同伴的身高、跑动的速度、传球的力量、时机等。当大部分学生都出现困惑时,教师可以集中统一提出递进式的针对性问题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
  如,学生在有防守的状态中很难将球回传给切入的同伴(尤其女生)。这时教师又提出两个问题:1.你会几种传接球的方式?2.这些方式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如:击地传球、头上传球、背后传球等相对隐蔽的传球方式来躲避防守队员。
  三、解决问题与达成共识
  问题的驱动,实践的探究,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也是知识构建与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然而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很多种,只是要针对不同情境下的相对合理、有效就可以。这个环节需要各学习小组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进行梳理,总结、提炼。
  A小组针对教师在情境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小结,他们认为切入队员在切入时要侧身面对自己的同伴最合适,同时同伴传球的时候要往切入学生的前面传,还提出球提前传到哪里要根据同伴跑动的速度来定等;B小组针对教师在情境二中提出的防守队员该如何选位这一问题做了总结,他们认为防守的学生不能只看人或球,要做到人球兼顾,同时还要观察自己的同伴在哪里。   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思考,总结出来的知识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只是这個结果不是传授式的简单告知,而是通过合作式的自主研究、分析、总结,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成果分享与迁移运用
  分享成果与迁移应用分享知识是一个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有效手段,俗话说:“要想讲清楚,首先要想明白”。学生在与同伴进行分享的过程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学是为了更好地用,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知识和技能也一样,掌握了一项以后要思考怎么能举一反三,更多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
  常规课堂教师总会在下课前对本节课的知识、学练情况进行分析小结。但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师则把舞台给了学生,教师给各小组3分钟时间要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本节课所学的传切配合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中A小组运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成果分享(图3)。
  A小组两个学生成果分享后,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发,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传切配合还可以运用到哪些比赛中去?运用传切配合你有哪些心得?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的时候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巧妙地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战术迁移到其他项目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五、小结
  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课堂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方法、技术、战术、体能等显性的知识、技能主线;一条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隐性主线。教学中运用这一类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都是运用“课程”的思维重新构建课堂[2]。
  设计教学时教师要转变理念,打破传统的为知识至上的传授式教学,多开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有对教材进行分析再加工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要体现“以生为本”,设置的练习方法要有针对性、递进性和拓展性。教师的语言要多一些启发性和诱导性,少一些简单明了的告知性、命令性语言。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培养小组长的领导能力,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连接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J].人民教育,2017(23):58-61.
  [2]夏雪梅.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人民教育,2018(1):61-66.
其他文献
神机妙算  难道魔术师真的拥有神奇的魔法而料事如神?赶快跟承我们揭开这其中的奥秘吧!  道具:一副扑克牌  1 请观众从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两张牌,并将两张牌的点数相加后告诉魔术师。(注:A代表1,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  2 观众抽出两张牌,并告诉魔术师相加的点数(比如说是13点)。魔术师就会告诉观众:“在我手上的这叠牌、从下往上数第13张牌是××牌(比如说是红桃8)。”以此类推,假如
精灵豆:笨龙?怎么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小Cool龙:又开学了,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我怎么笑得出来呀?  精灵豆:闻闻这个,保准让你一次笑个够!  小Cool龙:哈哈哈哈……不对呀,我怎么情不自禁就笑起来了?哈哈哈哈……可是我没有觉得自己很开心呀?哈哈哈哈……  精灵豆:因为你刚才闻的是“笑气”。    发笑揭秘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做实验的时候偶然吸入一种气体,结果情不自禁地大笑了一场
你能看到月球的背面吗
本期案例研析对大运动观视域下有效应用“完整法”进行了探讨,与上一期以大运动观视域下有效应用“分解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引发了一线体育教师聚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思维碰撞。经过这两期话题的深入研讨,为实现学生从“学”正确的技术动作到正确地“用”技术动作打下了基础。  一、关于“学”的思考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
①地下惊魂  第一章 教室的异物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招风耳从白日梦中惊醒。六(1)班的同学们都站了起来,跑到教室外面玩去了。  “哎,招风耳,走啊,出去踢球!”大头菜在那边叫他。  “嗨,想什么哪,招风耳?”皮蛋朝招风耳的大耳朵吹气。招风耳抠了抠耳朵,还是没有动静。  “是不是想起什么事来了?”娜娜小心地上前,捅了他一下。招风耳这才从沉思中惊醒,跳了起来。  “啊……不好意思。”他朝自己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引自中新社2006年8月19日《中国青少年体质最近20年持续下降“硬、软、笨”》)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文件指出: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向全国发出了发展学生体质的
Hi,风娃娃  潘圣益    冬天的你是最贪玩的  大家都躲在家里取暖  你却到处找人捉迷藏  时不时敲敲小朋友家的门  门一开  你就将雪花撒了他们一身  你还调皮地掀起路人的衣角  或是往他们脖子里钻  于是他们都裹上了厚厚的围巾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二年级  指导老师:罗敏明    海 浪  郑浩春    海浪像个顽皮的小男孩  常把沙滩上的贝壳抢走  可玩了一会儿  又把它们丢
一、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一般人群防控的营养膳食指导如下: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50~400g/天)。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薯类(50~100g/天)、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g/天)。  2.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300~500g/天),天天吃水果(200~350g/天)。多选深色蔬果(占蔬菜总量的1/2,如油菜、
哇,好大张蜘蛛网。
珍妮太太给警察局打电话要找她丢失的猫。  警察回答她说:“对不起,夫人,这不是警察的职责范围。”  珍妮太太忙向警察强调:“你们不明白……这是一只非常聪明的猫。它简直像人一样,能开口说话。”  “那很好,夫人,请您挂断电话。也许您那只猫会马上打电话给您的。”    很 牛    在参观了奶牛养殖场以后,老师让同学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一下参观感受。陈浩第一个举手回答:“我发现那地方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