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指明了新時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了教育培养体系的改革,为新时代教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C-0027-0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也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立德树人思想经过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不断彰显出重大的时代意义。立德树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精髓,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立德树人回答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目的的思考,怎样培养人是对教育方法的追问。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总目标。换句话说,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具体到职业教育来讲,准确全面理解我国教育的目的,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使人才培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出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汇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大潮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是高校育人的历史使命。
进一步讲,立德树人这一重要思想既回答了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目的,又从方法论层面指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人。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对如何立德树人进行了具体阐述。这一阐述也为我们办好新时代教育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院校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加强思政建设,凝聚团队精神,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以模范引导人,以典型激励人。我们学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注重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组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让他们身临其境、心灵贴近。注重挖掘身边的优秀代表和典型事迹来引导学生,传递正能量,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二、立德树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教育怎么发展、教育如何发展?在教育发展方向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应该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曲折发展、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的过程。20世纪初,我国主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建设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教育领域亦全面向苏联学习,如学制、教材、教法、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是借鉴苏联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以满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国家地位的提升,我们不再“一边倒”,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结合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精髓和教育特色,建设和改革我们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从学习国外经验到本土化探索的重要突破。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国情的复杂性、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要实现中国教育更大的发展,必须要找到一条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落实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教育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办好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向,指明了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只有把握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制度优势,才能够明白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模仿借鉴他人的教育模式,只能沦为教育的跟随者和拾慧者。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工作中做到“顶天、立地、贴身”,即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始终坚持教育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本省本校现实,做好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密切结合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能够满足为人民服务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立德树人要求推进教育培养体系的改革
立德树人,需要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立德树人需要在教育体系中不断改革,致力于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和全成员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首先,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学生的成才成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其次,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断接受教育从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连续过程,立德树人必须要贯穿各级教育。最后,要形成教育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并非唯一的场所,家庭、社会都会对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推动家校和社会、政府的有机融合和协作,真正实现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C-0027-0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也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立德树人思想经过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不断彰显出重大的时代意义。立德树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精髓,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立德树人回答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目的的思考,怎样培养人是对教育方法的追问。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总目标。换句话说,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具体到职业教育来讲,准确全面理解我国教育的目的,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使人才培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出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汇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大潮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是高校育人的历史使命。
进一步讲,立德树人这一重要思想既回答了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目的,又从方法论层面指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人。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对如何立德树人进行了具体阐述。这一阐述也为我们办好新时代教育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院校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加强思政建设,凝聚团队精神,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以模范引导人,以典型激励人。我们学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注重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组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让他们身临其境、心灵贴近。注重挖掘身边的优秀代表和典型事迹来引导学生,传递正能量,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二、立德树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教育怎么发展、教育如何发展?在教育发展方向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应该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曲折发展、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的过程。20世纪初,我国主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建设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教育领域亦全面向苏联学习,如学制、教材、教法、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是借鉴苏联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以满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国家地位的提升,我们不再“一边倒”,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结合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精髓和教育特色,建设和改革我们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从学习国外经验到本土化探索的重要突破。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国情的复杂性、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要实现中国教育更大的发展,必须要找到一条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落实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教育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办好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向,指明了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只有把握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制度优势,才能够明白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模仿借鉴他人的教育模式,只能沦为教育的跟随者和拾慧者。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工作中做到“顶天、立地、贴身”,即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始终坚持教育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本省本校现实,做好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密切结合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能够满足为人民服务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立德树人要求推进教育培养体系的改革
立德树人,需要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立德树人需要在教育体系中不断改革,致力于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和全成员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首先,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学生的成才成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其次,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断接受教育从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连续过程,立德树人必须要贯穿各级教育。最后,要形成教育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并非唯一的场所,家庭、社会都会对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推动家校和社会、政府的有机融合和协作,真正实现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