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为第一原则,选取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素材,关注学生心智水平的和谐发展。然而,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健康愉悦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面对如此现状,教师应该如何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构建和谐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深入研究课标要求,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要求,新课标突破了学科之间知识体系以及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围绕“发展中的自己”这一主题,围绕学生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只有充分研究新课标,领会教材内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政治课堂有滋有味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个体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生活中通过实践逐步提升的。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要引导学生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结合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遴选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秩序中的要求和规范,并且尝试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审视社会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有哪些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来依法维权?经过调查,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小贩坑蒙拐骗消费者、一些不良商家欺骗顾客的不道德行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们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来依法维权,怎样做一名成熟的消费者。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其知行和谐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自主能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营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思品课堂更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
1.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每次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掌握相关事例,为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如教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我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民族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初中学生,好玩好动,对很多知识的认同必须借助自己的亲身实践。教师如果创设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针对课本中“不进非法网吧、游戏室”的内容,我提出让学生走进“黑网吧”,自己发现非法网吧的危害。结果,经过调查,很多学生感受到黑网吧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有的人在浏览黄色网页、有的人在玩暴力游戏,网吧里乌烟瘴气、污浊不堪。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对网吧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
3.创新手段,感动学生心灵。一张画、一首歌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如能自然妥贴地呈现给学生,能极大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给课堂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在教学《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八方援助的感人照片,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了心灵的洗礼,灵魂受到了震撼。再如在学习《人不能选择父母》时,我提议将一首《感恩的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在深情的演唱中,双眼湿润了,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亲情,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道德素养水平,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应将培养品德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作为己任。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主阵地,也让思想品德课堂永远成为学生寻求快乐的所在!
一、深入研究课标要求,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要求,新课标突破了学科之间知识体系以及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围绕“发展中的自己”这一主题,围绕学生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只有充分研究新课标,领会教材内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政治课堂有滋有味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个体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生活中通过实践逐步提升的。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要引导学生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结合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遴选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秩序中的要求和规范,并且尝试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审视社会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有哪些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来依法维权?经过调查,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小贩坑蒙拐骗消费者、一些不良商家欺骗顾客的不道德行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们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来依法维权,怎样做一名成熟的消费者。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其知行和谐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自主能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营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思品课堂更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
1.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每次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掌握相关事例,为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如教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我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民族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初中学生,好玩好动,对很多知识的认同必须借助自己的亲身实践。教师如果创设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针对课本中“不进非法网吧、游戏室”的内容,我提出让学生走进“黑网吧”,自己发现非法网吧的危害。结果,经过调查,很多学生感受到黑网吧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有的人在浏览黄色网页、有的人在玩暴力游戏,网吧里乌烟瘴气、污浊不堪。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对网吧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
3.创新手段,感动学生心灵。一张画、一首歌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如能自然妥贴地呈现给学生,能极大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给课堂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在教学《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八方援助的感人照片,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了心灵的洗礼,灵魂受到了震撼。再如在学习《人不能选择父母》时,我提议将一首《感恩的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在深情的演唱中,双眼湿润了,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亲情,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道德素养水平,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应将培养品德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作为己任。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主阵地,也让思想品德课堂永远成为学生寻求快乐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