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无生上课”如何实现有效互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生上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已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像评聘高级职称、选聘城区中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认定、课堂教学比武等活动,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无生上课”是讲课老师模拟上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下面笔者将结合《分数再认识》这一课,浅谈“无生上课”的几种“有效”互动的方法.
  一、“有效”的互动——复述法
  采用复述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的形式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像上面这个环节,通过板书来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呈现的知识很清晰,也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虽然,我们是无生上课,但要让评委老师、听课者感受到这样的处理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不管有无学生,有效的互动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 不管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呈现、展示你的课堂,都要做到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听的人明白这堂课的老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习的结果是怎样的,课堂要自然、流畅.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结论”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没有或很少亲历数学的推理、演绎、归纳过程,导致对于“新”出现的数学题往往束手无策. 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合理的启发,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既能回归知识本源又能灵活应变,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数学思维;教学情境;解题能力  一、教学巧入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1.
【摘要】 在现阶段的教育当中,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我们必须从课堂出发.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思索的地方,同时是显示特征最为明显的地方. 主要以苏教版的教材为例,进行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一些成果来看,对新课堂的初中数学特征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特征  对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来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对其
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对基础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给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感受颇深. 在课堂教学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一、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数学的发展有三大动力:一是与生活、生产及科学的发展密切相连;二是公理化思想和方法;三是是数学家的直觉. 但是,三大动力之根本还在于数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生只有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