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开秋谢初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2月,在家落脚数日的我又随着春运南下打工的热潮,只身登上了南下的汽车。
  邻座是一位穿着校服的女孩,一缕如云如墨的飘逸秀发遮盖了她的脸庞,又从浑圆的肩膀上搭下来飘洒在她那微微隆起的胸脯上,闪着油亮亮的光泽。她似乎被我的到来惊动了,忽然转过身来,露出一张清秀而神色紧张的鹅蛋脸,额头上带着一块乌黑的瘀伤,然后对我粲然一笑,水灵灵的大眼睛里流动着妩媚的清波。由于自身面部有小时候被火烧伤的疤痕,初中一年级时父母又都相继去世,自卑和性格内向的我很少与陌生人搭讪,惟恐迎来别人不屑的眼神和歧视的目光。我坐在她的身边拿出一本书默默地看了起来。
  途中,她晕车呕吐起来,满脸憋得通红,还不时用手捂着嘴前俯后仰。看着她痛苦不堪的狼狈样,我动了恻隐之心,当然也是为我的鼻子着想。“老乡,你躺在我的位置上吧,也许会舒服些。”我扶着座椅站了起来。她用一双精气外露的目光打量着我,“路途遥远,要不你……”她绯红着脸把最后的话咽了回去。
  她躺在我的怀里像一朵睡莲,红润的嘴唇恰似两片带露的花瓣,呼吸也均匀。我暗自庆幸她能读懂我的心,要是让我一直站着,这次“舍己为人”可就糟糕了。她穿得很薄,仅一件贴身尼龙衫和一件校服,一双掉了鞋带的回力鞋露出两只白皙的脚背,车厢里没有开暖气,我比她多穿了件毛衣都感到寒意的侵袭,她一个女孩子能承受得了吗?于是我脱去了外面的西服小心翼翼地盖在了她的身上。
  车抵达新会时已是半夜了。长途跋涉,我的双腿除了吃饭的工夫外,都一直承受着她身体的压力,麻木得走起路来都打着趔趄。南方的天空也飘着蒙蒙的细雨还夹着寒风。“你去哪儿啦?”见她打着哆嗦跟着我走了好远,于是我问道。“我……我去……”她期期艾艾地犹豫了一会儿,“老乡,你们厂里招女工吗,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什么活儿都愿意干,真的!”她语气娇柔,像清澈的山泉潺潺流动。“底薪700块,加班另计,计件也可以,多劳多得。”我实话告诉她。“哇!那么多啊,”她柳眉高高地扬了起来但马上又紧蹙了,“请你现在带我去好吗?我身上没钱了。”“那——还能去哪里,你怎么像一只无头苍蝇乱闯啊?广东是很乱的。”我不禁对她不谙世事的冒失感到担忧,在人心叵测的异地他乡,像她这么漂亮的女孩是最易受伤的。“我……我……”她眼里噙满了泪花,嘴唇翕动了几下低下了头,身子在寒风中不停地颤抖。看着楚楚可怜的她,我又脱下衣服披在了她的身上。不知是感激还是太冷,两滴翡翠般晶莹的泪珠还是挂在了她苍白的鼻翼上。
  当晚,我以她是我表妹的名义顺利地通过保安室将她带进了员工村,由于我认识的女孩子不多,而且三楼女工宿舍已全部关灯,走廊也被锁了起来。我只好打开电视机借助微光把她安排在了我的床铺上,我则挤进了另一个老乡的被窝。因为本宿舍的员工都是贵州人,还是我的同乡,所以不必担心有人会对她滋生邪念。
  翌日凌晨,她两眼猩红地起床了,显然一夜没睡好,但依然很有精神。她叫秦小丽,她的声音娇柔而亲切,很快就与同乡们熟识了。
  正月初八厂里开工后,她以美好的形象和口齿的伶俐顺利地成了一名五金部QC质检工,当天就向我借了一百块钱在超市里简单地买了一些生活日用品。
  小丽的生活很节俭,除了早晚两餐在食堂花钱外,从不在外面消费用钱。
  她很爱学习,常找我借书看。当她对我说有一个愿望:就是待发工资后想利用空余时间去报名参加电脑培训班时,我毫不犹豫地先给她交了培训费。
  在彼此的诚心相处中我得知:她是一个被妈妈捡来养大的女孩,由于缺乏生育能力,妈妈结了两次婚都没有生育过小孩。她现在的继父不仅是一个好逸恶劳的酒鬼,还是一个色魔。前妻就因受不了他的非人折磨服毒自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丽诱人的容貌却在无形中孕育着继父那丧心病狂的情欲。初二寒假期间,为了能多帮妈妈干点活,18岁的她从学校搬回了家。和我邂逅在南下汽车上的前半夜,妈妈不在家,为了捍卫贞烈,她拼命反抗才逃出了继父的淫乱魔爪,额头在惊恐中撞壁受了伤。
  原来她的命运也是那么的不幸,一种同病相怜的苦楚情愫在我心里油然而生,我决定要照顾她和在经济上极力地帮助她,叫她把妈妈马上就接过来。她感激得热泪盈眶,说不知道怎样报答我才好。
  多行不义必自毙,伯母来广东后不久,就接到邻居打来丈夫因醉酒溺水鱼塘死亡的电话。母女俩都显得异常的平静,眼中流露出释然的苦楚和怨恨。
  伯母是个贤良、温柔的妇女,高挽的发髻和和蔼的笑颜让人依稀地感觉到她年轻时代的风韵。农村人开始住到城市里来是百无聊赖的,担心她住不下去,我和小丽商量后给她买了一台21寸彩电,还接上了闭路。而出租房里一切家务她也全包揽了,柴米油盐酱醋辣,只要一进家门,她就不允许我们碰一碰,好让忙碌了一整天的我们趁下班时间好好地休息休息,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家乡的麻辣味儿,我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小丽的小鸟依人,伯母的关怀爱戴,让我仿佛有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每逢节假日,我们都要带着伯母到小鸟天堂去聆听鸟儿清脆的叫声,到玉湖公园划船……。
  六月份,小丽以娴熟的电脑操作技能顺利地接替了办公室已辞职文员的工作。每天下班吃完饭我们就踏上了浪漫的“旅途”。郊区的农家村庄是我们最爱去的,那里面的景致很好,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稻花香和菜花醉人的芳菲。有风吹过的时候,她的发丝轻拂过我的面颊,柔柔的,像爱情的滋味。
  经过几个漫长夜晚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向小丽求爱了。我充分做好了被小丽拒绝的心理准备,无论得到怎样的答复,都不能改变我们的情谊。重阳节那天,我花了500块钱买了一枚金戒指小心翼翼地戴在了她的食指上,虔诚地说:“小丽,我爱你!我知道我们的距离很大,如果你不愿意,这戒指就当着友情的意义收下,好吗?”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心怦怦直跳。“买这么贵的戒指向我求婚,太浪费了,”她嗔怪起我来,“要是我不喜欢你,会把我的身世向你倾诉吗?你闭上眼睛,我也有礼物送给你。”她微笑着一双美丽而温情的大眼睛,放射着令人神往的柔光。一股淡淡的馨香,一缕缕轻微的气息和两片柔软的嘴唇,嫩嫩的滑滑的在我双唇之间游移……这是她与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的心狂跳不已,真想一直闭着眼睛,让甜蜜的初吻遍布心灵,当我心花怒放地睁开双眼时,她对我嫣然一笑,好像一棵含羞草敏感地垂下了自己的眼帘,腮帮上泛着玫瑰般艳丽的红晕,显得纯净而妩媚。这时我才明白,心有灵犀,彼此的恋爱之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茁长着,我的心情像是古潭里的深水,扬起阵阵波涛,激荡得我几乎站不住脚跟,我情不自禁地拦腰将娇小玲珑的她从地上抱起狂奔着、旋转着。
  不久后,她又报名参加了成人自学外语辅导学习班。为了提高单词记忆力和口齿的发音,她不允许我用方言跟她说话,尽量力所能及地用外语表达,每晚一小时我朗读生词她听写的任务是雷打不动的,要是不秉承她的意旨,就得两天甭想与她亲近,还真煞有介事地把我视为陌路人。
  经过小丽不懈的努力,她的外语水平就达到了4级。她说她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挣很多很多的钱来让凄苦的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和建设我们的美好未来。
  “勋,你最不喜欢我的是什么?”“呃……我最不喜欢的是……你给我吻的时间从来都没超过30秒。”我开玩笑说,心却在怦怦地跳。“这句话在你心里憋了很久吧?”她娇嗔道,“神圣的爱情在洞房花烛夜开花会更浪漫更纯洁,那时你想吻多久就多久!”
  我常想:我们的命运虽然坎坷、曲折,但两颗纯真之心相爱的色彩却缤纷像彩虹……当我正为得到一位红颜知己的芳心而陶醉时,一场狂风骤雨残忍地摧残了一朵绽放美丽的花儿——小丽离开了这个留恋而又遗憾的世界。
  中秋之夜,圆月像一个碧玉镶嵌在深蓝的天空中,仿佛被咬了绯唇满含着柔情的少女美眸深情地凝视着大地。小丽由于最近例假过多而引起肚子痛,我们就放弃了带伯母去看演唱会的计划坐在阳台上赏月。
  “勋,要是月亮永远都像今晚这么圆该有多好啊!”她小鸟般依偎在我怀里。“小丽,虽然我不能为你拴住天上的圆月,但是我可以永远抱着你数天上的星星啊!”我深情地吻着她的眼睛,“月有阴晴圆缺,何必为古难全的事而伤感呢?”“嗯,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她突然伸手揩起了鼻孔,“哎呀,我鼻子怎么出血了,头好晕,快抱我进屋去。”
  伯母打来的一盆清水很快就被小丽的鼻血染红了,不断流的鲜血马上就从我用手巾捂着她鼻子的手指缝里溢了出来,她的肩膀因呼吸的喘息而剧烈地耸动着,滚烫的脸白得像一张纸。心急火燎地叫了救护车。
  我的心像火烧一样,在急诊室门口踱来踱去。“医生,病人她怎么样了?”见一医生开门出来,我迫不及待地问。“请问与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来了吗?她患了急性白血病,如有合适的血型得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否则将会凝血而死亡。”医生急促地说。“医生,求求你,一定要救活我的女儿,她是我捡来养大的,有时间吗?我们回去寻找她的亲人,我不能没有她呀!”伯母声泪俱下,拉着医生的手跪了下去。“大妈,你别这么激动好吗,我们也没有办法呀,发现得太晚,再过两天恐怕就……”医生的话不啻晴天霹雳,我只觉得天旋地转,心在一个劲地向下沉,如同坠入了万丈深渊,伤心地扑到伯母肩膀上与她抱头痛哭。
  小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睁大了双眼,泪花像水晶般凝结着,两只像沉在水潭之下黑宝石般的眸子藏匿着难以倾诉的委屈、绝望和更为复杂的东西。伯母眼里噙满了泪花,我紧紧地抓着小丽的手,我的眼眶胀得发痛,鼻子酸酸的却不敢眨一下眼皮,似乎大家都在把肝胆俱裂迸溅的苦汁往滴血的心里吞没。狠心的父母啊,您们可知道被抛弃的女儿此时正需要亲人的骨髓移植来挽救她危在旦夕的生命,要是她成长在您们的膝下,哪怕只给着她微不足道的关爱,一个正处花季年龄的女孩也不至于就这样无助地凋落,而养她疼她爱她的人却只有无可奈何地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沿。
  当窗帘的缝隙投进又一缕阳光时,病房里挤满了前来探望小丽的同事、工友和老乡,一个个噙满了惋惜、哀伤的泪花。小丽打着手势示意我给她拿来纸和笔,她颤抖着手吃力地歪歪斜斜地写道:
  我来过这个美丽而缤纷的世界,我很乖,学了很多知识,还有许多喜欢我的朋友,我已心满意足了。妈,小丽不孝,今生已无能为力报答您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但愿来世再投进像您这么善良母亲的怀抱,至少也不会因某种需要而绝望。勋,很遗憾,我们今生无缘在一起,但愿来世化作鸳鸯共婵娟!人生自古就有悲欢离合,希望你不要为我太多的伤感。我死了以后请你把我的骨灰带回去,当着妻子的名分安葬在你家乡的土地上,待我‘安家’后,希望你把我彻底忘了,不要再回忆我们的点点滴滴。拜托你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奉养我妈,这样,我才会在九泉之下含笑。恋人情深,请勿失……
  小丽手中的笔突然滑落了,一双期待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生命的最后一刻马上就会被无情的现实扑灭,我不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我的喉咙口有一团软软的东西在膨胀,“小丽,你就……放心地睡吧,我绝不会……辜负你对我的爱……和信任!”我有气无力地抓着她的手哽咽着说。她的手指在我手里慢慢地松散,先是似笑非笑地牵动了两下嘴角,眼睛直直的失去了光泽,渐渐地暗淡下去,后来是两滴眼泪。输液管停止了最后的“泪流”,氧气也停滞了运行。一个天真烂漫、曾经和我在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女孩就这样遗憾地香消玉殒,与世长辞了。往日的春梦只留给我痛苦的回忆。“小……丽……”难以抵挡的悲痛揉断了我的心,积郁了很久的泪水夺眶而出,伤心欲绝地扑在小丽的遗体上失声恸哭。天哪,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我尝尽亲人、爱人生死离别的悲惨滋味?
  8月20日,我和伯母带着小丽的骨灰伤心地离开了新会。
  今年清明节,我又来到了曾经与小丽相依偎的新会江边,将300多只千纸鹤放在江水上,让它们飘到天涯海角来表达对小丽的深切怀念。小丽,谢谢你把一生的爱奉献给了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已经好久没打电话回家了,伯母去年已和我离婚的二叔喜结连理。“二妈,您们最近身体好吗?二叔他没再醉酒了吧?”“我们都很好,正在忙着插秧,他已经不喝酒了。我刚给小丽扫墓回来,你给她栽的花开得正旺呢!牡丹谢了,月月红花又……勋儿,春节回来过年啊,我们都很想你!”二妈的声音总是那么清脆,充盈着无限的慈爱。我缓缓地放开最后一只千纸鹤,暮色笼罩着大地,青烟色的天幕上跳出了一颗钻石般闪亮的星星。
其他文献
祖孙俩正疾行在僻静的乡间小路上,突然路边高粱地里蹦出一个彪形大汉来。大汉亮出锋利的匕首,杀气逼人。约摸十一二岁的孙子紧张地退缩到爷爷身后。那大汉晃晃手中的凶器,恫吓道:“识相的,快快把钱掏出来,否则定让你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这位爷爷有七十多岁了,经历过世事沧桑,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地对面前的打劫者说:“好汉,你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去抢劫呢?”  彪形大汉鼻子里“哼”
期刊
一  一场突然而至的台风裹着暴雨向万物倾泻。  孤悬在阳台一角的空鸟笼孤独地飘摇着。而那只可爱的、在这笼里只呆了不足两个月的小八哥已经不在。看不到它点脚跳跃的身姿,也听不到它婉转可人的鸣唱。  禁不住暴风雨的肆虐,那娇小的生灵——随风而去。    二  面对湿漉漉的八哥的尸体,儿子蹲下身子,小手轻轻地抚摩着它的羽毛,问,小鸟为什么不动了?我说,小鸟死了。  儿子问,死了是怎么了?我说,死了就是再也
期刊
“老杨呀,我要和你说个事。”局办公室主任来找门卫老杨。  “何主任,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老杨赶紧从小矮屋子里走出来。  “别,我们还是到你的屋里谈吧!”  老杨进了屋,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张木条凳。把自己天天坐的、有个海绵垫的方凳递给何主任,自己坐在木条凳上,等着何主任发话。  何主任没坐,站着说:“最近局里收到了一个文件,要求每个单位必须聘用占全体职工1.5%的残疾员工,不然就要加收什么保障金。我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一位已故老人的档案。这位老人30岁左右的时候丈夫因车祸去世,在她以后的档案中,婚姻家庭状况“配偶”这一栏,无一例外地写着“不幸去世”四个字,直到她临近退休那几年。她填写表格时才将这栏内容简化为“已故”。  看到那似乎多出的“不幸”两个字,我心里酸酸的,为她的不幸。我猜想:丈夫去世,每次填写这样的表格,于她都是一次折磨,写下“不幸”两个字,她的眼里也许早已涌出了泪。她甚至来不及
期刊
天台山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有“四绝”、“五奇”之美,令人向往、令人陶醉。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回溯天台山的历史,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今天的天台山在很久以前叫东蒙山。开山祖师王福深看上了山川秀丽、景色迷人的东蒙山。他用万贯家资买下了这个地方,修庙宇,招僧徒,自取法号海沣,念经诵佛,清闲自在。  在东蒙山中住着十多户人家,这里的老百姓都以种茶为生,茶树漫山遍野。这里的茶,浓
期刊
我文学开始的地方  罗 青    仲夏的江门侨乡,风和日丽,阳光普照。  7月14~15日是江门文艺杂志社首届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笔会的好日子。怀着对文学的向往和憧憬,今年37岁的我,报名参加了《江门文艺》文学创作培训,有幸成为与会成员中一员。  八十年代末,中学刚毕业的我也是一位爱好文学的青年。尽管没什么文凭与学历,但对文学的追求如饥似渴。为了生活,我从二十岁开始展转上海、深圳,到现在在东莞务工,
期刊
二    那一年的“黑色七月”,我因高考时午觉睡过了头,导致平时最拿手的政治一门不及格,不幸以二三分之差落榜,被迫灰溜溜地从城里回到了农村。我不死心,打算再复读一年,但父亲突然去世,只得作罢。灰头土脸地在几亩责任田里瞎折腾了一年,穷得竟连一条短裤都买不起,我决定远走高飞,另谋出路。然而,山里头信息不灵,只听说外出淘乌金——挖煤比较赚钱。村里不少人就是靠着这营生盖了新房子,买了自行车,其中包括我堂兄
期刊
2006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回到了两年多没有回过的家乡——粤西一个小山村。  母亲说,和你去看看你的责任田。  我惊奇地问母亲,我还有责任田吗?  母亲说,你虽然大学毕业后到了大城市工作,你的户口也迁出去了,但你还有二分责任田在家里,一直以来都是我种着,有近30年了。  于是我拿起多年没有拿过的锄头,跟着母亲向我的二分责任田走去。我的责任田种着一行行绿油油的青菜,有的开着朵朵小花,像母亲在土地上写下
期刊
2006年,《江门文艺》4月上期“我听你说”栏目刊登了我的拙作《给我一点生存的力量》,诉说了我在为母亲求医时路上出车祸造成双腿残疾的苦楚,并向读者求助。几天后,我便收到了许多读者同情关怀的信件和电话,以及个别读者的金钱帮助,让我树立起要坚强生活的勇气。  3月20日深夜1点多,电话铃声吵醒了患病的母亲,她拖着疼痛的身体接电话。两分钟后,她叫醒了熟睡中的我,说有一位女孩一定要我接电话,有很要紧的事要
期刊
李东生师范毕业后原本是在家乡的小学里做老师的,后来因为跟校长交恶,处处被穿小鞋,一气之下,他干脆辞职跑到南方打工去了。到了南方,他才发现这里的工作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找,但现在打道回府的话又怕被别人笑话,无奈之下,只好先找了一家工厂安定下来。  这天晚上,李东生加完班走在回住处的路上。这地方是片厂区,附近的出租屋都被人租完了,李东生租的房子离厂区有点距离。夜已经很深了,路上黑漆漆的不见行人,他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