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整体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为初中高层次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本文能为更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正常的教学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问题教学法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程的传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发展极为迅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为以后汲取各种知识都有帮助,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供保证,使学生终身受益。下文将主要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详细做法进行阐述。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各小学课堂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有限,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成为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师生间的交流不够。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对于教师讲述的课程没有兴趣,课堂中学生会出现“神游”、“溜号”、“小动作多”的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要丰富教学模式,抛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学生自己的求证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樣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增加了学生间多边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启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4~5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可以自由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都要平均。学生不能过多,学生过多会让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下降。教师可对所有学习小组发布相同的学习任务,任务可以是解一道难度较高的习题,还可以是为其他小组设计一道题等。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交流与讨论的实践,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结束时要对本节课各个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小团队”教师要给予鼓励及赞扬,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要让小组每一个组员都进行多边交流,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理念,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二、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较差。对于有些知识点较难理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实际也是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突进。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社会阅历及生活经验都明显不足,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将丰富、有趣的生活经验与学生进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温馨。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与我们日常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将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提升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如:教师可以以“实践应用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小学教学中“加减混合运算”是重要的学习单元,通过实践应用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来模拟生活中采购的过程,由教师来出题,并选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应用题中的“小明”及“售货员”的角色,实际操作完成解题的过程。同时,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向他的同学们分享在生活中用得到的数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的原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能将知识点理解透彻,教师通常将知识“掰开碾碎”对于结论及结果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同时教师也剥夺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权力,问题教学是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独立的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以引导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结论,这样得到的结果更有意义,而且学生对知识点一定是印象深刻的,不仅达到了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以后对高层次数学的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改正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修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觉数学课程很有实用性,并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结合合作学习模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能进行多边交流,希望本文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使更多小学生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2-62.
[2]李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2):172-172.
[3]李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83-284.
[4]张丽艳.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环球教育,2016,220(25):0082-0083.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问题教学法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程的传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发展极为迅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为以后汲取各种知识都有帮助,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供保证,使学生终身受益。下文将主要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详细做法进行阐述。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各小学课堂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有限,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成为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师生间的交流不够。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对于教师讲述的课程没有兴趣,课堂中学生会出现“神游”、“溜号”、“小动作多”的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要丰富教学模式,抛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学生自己的求证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樣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增加了学生间多边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启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4~5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可以自由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都要平均。学生不能过多,学生过多会让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下降。教师可对所有学习小组发布相同的学习任务,任务可以是解一道难度较高的习题,还可以是为其他小组设计一道题等。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交流与讨论的实践,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结束时要对本节课各个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小团队”教师要给予鼓励及赞扬,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要让小组每一个组员都进行多边交流,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理念,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二、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较差。对于有些知识点较难理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实际也是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突进。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社会阅历及生活经验都明显不足,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将丰富、有趣的生活经验与学生进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温馨。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与我们日常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将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提升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如:教师可以以“实践应用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小学教学中“加减混合运算”是重要的学习单元,通过实践应用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来模拟生活中采购的过程,由教师来出题,并选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应用题中的“小明”及“售货员”的角色,实际操作完成解题的过程。同时,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向他的同学们分享在生活中用得到的数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的原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能将知识点理解透彻,教师通常将知识“掰开碾碎”对于结论及结果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同时教师也剥夺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权力,问题教学是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独立的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以引导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结论,这样得到的结果更有意义,而且学生对知识点一定是印象深刻的,不仅达到了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以后对高层次数学的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改正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修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觉数学课程很有实用性,并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结合合作学习模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能进行多边交流,希望本文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使更多小学生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2-62.
[2]李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2):172-172.
[3]李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83-284.
[4]张丽艳.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环球教育,2016,220(25):008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