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创造性地尝试利用维基这一新型的网络技术来搭建一个集开放、平等和协作于一体的德育平台,通过探讨维基平台在中学德育中应用的基础、方法、评价和关键环节,从而改善德育现状,促进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德育;维基平台;应用研究
维基译自英文Wiki,它源于夏威夷语,意思是“快点快点”,国内也有人将其翻译为“维客”。维基的基本理念是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运作。维基平台是一种利用维基程序建立共同创作环境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参与网站的建设,从而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目前,维基已经在商业、网络百科全书、教育项目、学校教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维基平台应用的意义
1,维基可以转变德育理念
维基的理念是“开放、对等、分享”,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在维基平台上,德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两者角色的平等互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兼顾德育双方的真实感受。师说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维基开放的平台上可以互为师徒,各取所需,互为弥补。开放和对等是德育得以深人人心的基础,只有能深人人心的德育才是有效的德育。
2,维基可以丰富德育内容
在维基的平台上,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德育内容的提供者、德育活动的创新者,群策群力,聚沙成塔。比较一下,几个脑袋的创新和成百上千个脑袋的创新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都可以共建和共享德育资源,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资源获取过程,源源不断的创新便可由此诞生。
3,维基可以创新德育形式
传统的德育常常是活动多,参与广,评价低,效果差。老师与学生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围墙,无法实现双赢。维基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德育形式的启示,即“没有围墙的校园”,德育双方都是参与和共享者,在双方的协作中,参与和共享者能加速德育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共性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个性目标的实现。
●维基平台应用的原则
1,自主与引导相结合原则
维基平台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使用者的创造力。但在德育中应用,就必须强调自主与引导相结合。既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又结合学校德育整体规划,引导重要德育内容的建设。利用维基平台可以引导参与者成为维基网站的合作伙伴。
2,个人与团队相结合原则
维基倡导协作精神,鼓励个人对德育内容和活动进行创新和开发。但个体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3,自由和约束相结合原则
维基是一个开放平台,支持自由编辑,但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维基平台使用规则,其中既包括对使用者编辑方法的指导,也包括对使用者行为的约束,必须由专人负责网站内容的全程监控。
●维基平台应用的途径
1,维基平台在德育组织中的应用
(1)利用维基平台建立班级维基。应用维基平台建立班级维基,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记录班级成长的点滴。相比较校友录、班级博客,班级维基更尊重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容易集中资源。这会是班级文化建设非常有效的显性载体之一。呈现方式可以不一而足、不拘一格,只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体验班级成长的过程,才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俐用维基平台建立社团维基。维基平台可以拓展社团建设和活动的规模及网络空间,通过社团间的分享和协作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加强社团传承的复制能力,同时提供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建议和分类资源。社团维基建立在学校已有社团实体的基础上,拓展网上分享和协作的空间,为社团建设提供服务。
(3)利用维基平台建立项目维基。充分利用维基平台组建类似于学习兴趣小组或者课题研究小组的项目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协作学习,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2,维基平台在德育活动中的应用
笔者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归纳为三类:一是以学校为实施主体的主题性德育活动;二是以学生组织为实施主体的专门性德育活动;三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自发性德育活动。在不同的德育活动中维基平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维基平台可以深化主题性德育活动。传统的主题性德育活动的开发还很不够,往往停留在到过、看过、听过的层面,活动的教育意义没有到心,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体现。维基平台的协作和分享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呈现多元化的效果,这些宝贵的德育活动资源都可以通过维基页面的编辑来实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技术平台,分享德育活动的成果,同时也为学校的德育资源库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2)维基平台可以提升专门性德育活动。通过维基平台,从活动策划的环节开始就由组织成员在活动负责人的引导下开展方案的讨论、修改和完善。在实施环节中,成员可以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在专门的维基页面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在反馈环节中,活动参与者可以将参与活动的体会和相关资料上传维基页面供众人分享,活动组织者可以在该页面上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分享组织活动的感悟。
(3)维基平台可以支持自发性德育活动。除了以上组织的德育活动外,学生也可以自发地组织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德育活动。自发性德育活动的特点是创意新颖、能锻炼人,但实施难度大。因此需要一个包容并支持创意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活动的合作伙伴,可以寻求各方的帮助,可以推广活动,可以召集活动参与者。维基平台的应用,给自发性德育活动的实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操作平台。
3,维基平台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1)维基平台作为德育课程资源库的应用。德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而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需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维基平台满足了群体协同工作的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不断充实修改各种德育资源,形成便于搜索、能够继续加工修改的文库、知识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育百科。
(2)维基平台作为德育课程开发平台的应用。维基的共同创作的特性,有利于建设课程开发平台。课程开发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相互碰撞、共享、交流、修改、补充、完善、协作。利用维基平台进行德育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依托维基提供的协作功能,各尽所能,聚沙成塔, 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德育课程的创新。
(3)维基平台作为德育课程在线笔记的应用。维基平台的出现使在线笔记成为了可能。每节课后教师都可以把各种教学资源,如讲义、论文、课件、图片素材等放到相应的维基页面上,然后让每位学生参加进来,每个人都可以添加并允许其他人修改、整理、完善、扩展和补充资源链接,甚至可以提出大胆的设想。这样维基平台就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上笔记本。
4,维基平台在德育评价中的应用
(1)维基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完善德育评价的思路。德育评价应该具有公平性、综合性、连续性。维基平台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根据双方的认知、理解、喜爱等,进行公开透明、客观公正、自主互动的评价,在这里,评价者也可以是被评价者,被评价者也可以是评价者,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彼此互动增加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维基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完善德育评价的主体。传统德育中的德育评价主体是相对单一的,给出德育评价的往往是班主任和班级的部分成员。基于维基平台的德育评价大大拓展了德育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来自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来自教师,可以来自德育组织,可以来自德育活动的参与者,更需要来自被评价者自身。
(3)维基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完善德育评价的方式。传统德育的评价方式简单,评价程序公式化。教师掌握着评价的绝对话语权,学生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保障。通过维基平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由学生自己记录成长过程,同时教师和其他学校成员也可以对这些成长记录加以评价,给予被评价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在这种类似于自传,又有他人的批注的评价方式,既反映被评价者自身的心理需求,又能给评价者以足够的评价素材,以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反思和建议
1,维基平台不应是全能的德育平台
维基平台不等于简单地建立德育网络版,以此来解决德育的所有问题。笔者认为,利用维基网站对学生进行德育,最主要的不是通过网络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培养他们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选择。
2潍基平台不应是空洞的德育平台
许多德育网站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是把现实中的说教移植到网络中,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说同样的话,这使得德育工作失去了权威性和强制性。维基平台立足校园,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固定模式发挥网络特长,就能受到学生欢迎。
3,维基平台不应是一元化的德育平台
当前社会存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点,如果引导的方法得当可以为德育所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维基平台应该从现实出发,从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出发确立德育目标,精心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实因素,发挥学生自主认识功能,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强调习惯养成。
[关键词]德育;维基平台;应用研究
维基译自英文Wiki,它源于夏威夷语,意思是“快点快点”,国内也有人将其翻译为“维客”。维基的基本理念是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运作。维基平台是一种利用维基程序建立共同创作环境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参与网站的建设,从而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目前,维基已经在商业、网络百科全书、教育项目、学校教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维基平台应用的意义
1,维基可以转变德育理念
维基的理念是“开放、对等、分享”,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在维基平台上,德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两者角色的平等互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兼顾德育双方的真实感受。师说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维基开放的平台上可以互为师徒,各取所需,互为弥补。开放和对等是德育得以深人人心的基础,只有能深人人心的德育才是有效的德育。
2,维基可以丰富德育内容
在维基的平台上,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德育内容的提供者、德育活动的创新者,群策群力,聚沙成塔。比较一下,几个脑袋的创新和成百上千个脑袋的创新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都可以共建和共享德育资源,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资源获取过程,源源不断的创新便可由此诞生。
3,维基可以创新德育形式
传统的德育常常是活动多,参与广,评价低,效果差。老师与学生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围墙,无法实现双赢。维基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德育形式的启示,即“没有围墙的校园”,德育双方都是参与和共享者,在双方的协作中,参与和共享者能加速德育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共性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个性目标的实现。
●维基平台应用的原则
1,自主与引导相结合原则
维基平台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使用者的创造力。但在德育中应用,就必须强调自主与引导相结合。既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又结合学校德育整体规划,引导重要德育内容的建设。利用维基平台可以引导参与者成为维基网站的合作伙伴。
2,个人与团队相结合原则
维基倡导协作精神,鼓励个人对德育内容和活动进行创新和开发。但个体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3,自由和约束相结合原则
维基是一个开放平台,支持自由编辑,但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维基平台使用规则,其中既包括对使用者编辑方法的指导,也包括对使用者行为的约束,必须由专人负责网站内容的全程监控。
●维基平台应用的途径
1,维基平台在德育组织中的应用
(1)利用维基平台建立班级维基。应用维基平台建立班级维基,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记录班级成长的点滴。相比较校友录、班级博客,班级维基更尊重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容易集中资源。这会是班级文化建设非常有效的显性载体之一。呈现方式可以不一而足、不拘一格,只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体验班级成长的过程,才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俐用维基平台建立社团维基。维基平台可以拓展社团建设和活动的规模及网络空间,通过社团间的分享和协作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加强社团传承的复制能力,同时提供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建议和分类资源。社团维基建立在学校已有社团实体的基础上,拓展网上分享和协作的空间,为社团建设提供服务。
(3)利用维基平台建立项目维基。充分利用维基平台组建类似于学习兴趣小组或者课题研究小组的项目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协作学习,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2,维基平台在德育活动中的应用
笔者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归纳为三类:一是以学校为实施主体的主题性德育活动;二是以学生组织为实施主体的专门性德育活动;三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自发性德育活动。在不同的德育活动中维基平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维基平台可以深化主题性德育活动。传统的主题性德育活动的开发还很不够,往往停留在到过、看过、听过的层面,活动的教育意义没有到心,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体现。维基平台的协作和分享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呈现多元化的效果,这些宝贵的德育活动资源都可以通过维基页面的编辑来实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技术平台,分享德育活动的成果,同时也为学校的德育资源库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2)维基平台可以提升专门性德育活动。通过维基平台,从活动策划的环节开始就由组织成员在活动负责人的引导下开展方案的讨论、修改和完善。在实施环节中,成员可以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在专门的维基页面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在反馈环节中,活动参与者可以将参与活动的体会和相关资料上传维基页面供众人分享,活动组织者可以在该页面上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分享组织活动的感悟。
(3)维基平台可以支持自发性德育活动。除了以上组织的德育活动外,学生也可以自发地组织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德育活动。自发性德育活动的特点是创意新颖、能锻炼人,但实施难度大。因此需要一个包容并支持创意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活动的合作伙伴,可以寻求各方的帮助,可以推广活动,可以召集活动参与者。维基平台的应用,给自发性德育活动的实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操作平台。
3,维基平台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1)维基平台作为德育课程资源库的应用。德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而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需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维基平台满足了群体协同工作的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不断充实修改各种德育资源,形成便于搜索、能够继续加工修改的文库、知识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育百科。
(2)维基平台作为德育课程开发平台的应用。维基的共同创作的特性,有利于建设课程开发平台。课程开发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相互碰撞、共享、交流、修改、补充、完善、协作。利用维基平台进行德育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依托维基提供的协作功能,各尽所能,聚沙成塔, 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德育课程的创新。
(3)维基平台作为德育课程在线笔记的应用。维基平台的出现使在线笔记成为了可能。每节课后教师都可以把各种教学资源,如讲义、论文、课件、图片素材等放到相应的维基页面上,然后让每位学生参加进来,每个人都可以添加并允许其他人修改、整理、完善、扩展和补充资源链接,甚至可以提出大胆的设想。这样维基平台就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上笔记本。
4,维基平台在德育评价中的应用
(1)维基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完善德育评价的思路。德育评价应该具有公平性、综合性、连续性。维基平台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根据双方的认知、理解、喜爱等,进行公开透明、客观公正、自主互动的评价,在这里,评价者也可以是被评价者,被评价者也可以是评价者,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彼此互动增加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维基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完善德育评价的主体。传统德育中的德育评价主体是相对单一的,给出德育评价的往往是班主任和班级的部分成员。基于维基平台的德育评价大大拓展了德育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来自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来自教师,可以来自德育组织,可以来自德育活动的参与者,更需要来自被评价者自身。
(3)维基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完善德育评价的方式。传统德育的评价方式简单,评价程序公式化。教师掌握着评价的绝对话语权,学生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保障。通过维基平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由学生自己记录成长过程,同时教师和其他学校成员也可以对这些成长记录加以评价,给予被评价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在这种类似于自传,又有他人的批注的评价方式,既反映被评价者自身的心理需求,又能给评价者以足够的评价素材,以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反思和建议
1,维基平台不应是全能的德育平台
维基平台不等于简单地建立德育网络版,以此来解决德育的所有问题。笔者认为,利用维基网站对学生进行德育,最主要的不是通过网络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培养他们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选择。
2潍基平台不应是空洞的德育平台
许多德育网站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是把现实中的说教移植到网络中,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说同样的话,这使得德育工作失去了权威性和强制性。维基平台立足校园,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固定模式发挥网络特长,就能受到学生欢迎。
3,维基平台不应是一元化的德育平台
当前社会存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点,如果引导的方法得当可以为德育所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维基平台应该从现实出发,从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出发确立德育目标,精心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实因素,发挥学生自主认识功能,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强调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