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观察、搜集素材。我的作文观是:用心感受生活就能发现作文素材,感悟真实就能妙笔生花。比如对于单元习作《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
1 课前布置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学校、家里、家外,这几年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可以问问家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学生先走入生活,细细观察,找出变化,让学生对变化有初步的感知。)
2 观察引入
2.1 观察教室(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
2.1.1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室和咱们班的教室相比,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看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变化,还有窗外景色的变化等。)
2.1.2 指名回答,教师一边总结一边点评一边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从具体的事物发现细微的发现。)
2.2 观察课件。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色;第二图:父母一代和当今社会餐桌的变化;第三幅图:二十年前农村住宅和现在住房的变化;第四幅图:十年前的城市马路和现在马路交通状况的对比。)
2.2.1 引导观察课件:你们观察屏幕上的图景有什么异同?
2.2.2 观察图画,回答变化。
(图画从农村和城市,饮食和住宅,社会和自然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变化,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时时发生着变化。)
2.3 捕捉变化。
2.3.1 过渡: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很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人也在发生着变化,看看今天的老师和昨天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2.3.2 观察汇报。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外貌、服装以及在不同的地方讲课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2.3.3 观察同学。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和同学的变化,互相交流,并做以补充。
2.4 捕捉内在变化。
2.4.1 老师细述自己的变化。
同学们,有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就能观察到,但有些变化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如语言、思想、理念、追求等的变化。比如我小时候的理想是长大做一个营业员,因为那个年代营业员站在柜台里的那种盛气凌人和居高临下给幼时的我心理上很大的冲击。大点,我的理想是做一个老师,血气方刚的我认为国家要发达、强盛,人才很重要,教师就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再大点,思想世俗了,我觉得老师是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那时我的理想竟然是只要不当老师。等到迫不得已当了老师最初的那几年,说实话,我的梦想是跳出学校。如今的我,已经变得平静,孩子带给我快乐,讲台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目前我的追求是努力做一个对家长、社会负责的老师,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我的理想就这样变化着。
我的许多想法也在变化着,曾经我想等自己将来挣了大钱就捐助失学儿童,给父母买大房子。现在年龄不小了,大钱没挣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是不会挣到大钱了,如今我想平时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过节多回几趟家,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让父母操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心?对社会的爱我们无法做到惊天动地,但可以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给问路的人一个耐心的指点,上下车时一个退让的脚步 ,对别人的宽容的微笑,这就是善,这就是德。我就这样成熟着,这样变化着。变化就在我的身上,就在我的心里。
2.4.2 提问:你们想想,从小到大,我们自己、别人的身上、言行举止都有哪些变化?
2.4.3 小组交流。
2.4.4 全班一起评变化
全班挑选一个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变化大的同学,大家一起赞变化。
(发掘这个学生的变化,具体到上课的发言、做作业的质量、速度,和同学的相处,对班级的态度,成绩的变化等,一方面树立这个学生的自信,也培养其他同学用宽容、博爱、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培养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
2.5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变化。
2.5.1 同学们,除了人在变化,我们身边的物也在变化着,大自然的变化是时时处处的,课前你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哪些变化?
(既检测了布置的作业,又对学生进行了观察的引导。)
2.5.2 指名说。
2.5.3 同学评价:你们觉得这些同学的观察细吗?他们为什么能观察到这么多的变化?
(通过学生评价,明白习作即生活,只要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去观察,习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
3 感悟变化
3.1 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你什么启示呢?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在预设中,是在无痕的教育过程中,这些感受可能是对人良好转变的赞美,对国家的感谢,也可能是写好一篇习作的启迪,也有可能是珍惜时光的启发等)
3.2 写下自己的这些感受。
4 写变化
4.1 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变化写下来,可以记录变化,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写,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散文的形式谈谈你对变化的感受。
4.2 起草习作。
5 总结
同学们,变化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欣赏、赞美、感谢良好的变化,阻止、远离不良变化,将今天变为更加美丽的明天!
1 课前布置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学校、家里、家外,这几年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可以问问家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学生先走入生活,细细观察,找出变化,让学生对变化有初步的感知。)
2 观察引入
2.1 观察教室(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
2.1.1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室和咱们班的教室相比,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看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变化,还有窗外景色的变化等。)
2.1.2 指名回答,教师一边总结一边点评一边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从具体的事物发现细微的发现。)
2.2 观察课件。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色;第二图:父母一代和当今社会餐桌的变化;第三幅图:二十年前农村住宅和现在住房的变化;第四幅图:十年前的城市马路和现在马路交通状况的对比。)
2.2.1 引导观察课件:你们观察屏幕上的图景有什么异同?
2.2.2 观察图画,回答变化。
(图画从农村和城市,饮食和住宅,社会和自然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变化,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时时发生着变化。)
2.3 捕捉变化。
2.3.1 过渡: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很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人也在发生着变化,看看今天的老师和昨天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2.3.2 观察汇报。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外貌、服装以及在不同的地方讲课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2.3.3 观察同学。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和同学的变化,互相交流,并做以补充。
2.4 捕捉内在变化。
2.4.1 老师细述自己的变化。
同学们,有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就能观察到,但有些变化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如语言、思想、理念、追求等的变化。比如我小时候的理想是长大做一个营业员,因为那个年代营业员站在柜台里的那种盛气凌人和居高临下给幼时的我心理上很大的冲击。大点,我的理想是做一个老师,血气方刚的我认为国家要发达、强盛,人才很重要,教师就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再大点,思想世俗了,我觉得老师是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那时我的理想竟然是只要不当老师。等到迫不得已当了老师最初的那几年,说实话,我的梦想是跳出学校。如今的我,已经变得平静,孩子带给我快乐,讲台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目前我的追求是努力做一个对家长、社会负责的老师,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我的理想就这样变化着。
我的许多想法也在变化着,曾经我想等自己将来挣了大钱就捐助失学儿童,给父母买大房子。现在年龄不小了,大钱没挣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是不会挣到大钱了,如今我想平时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过节多回几趟家,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让父母操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心?对社会的爱我们无法做到惊天动地,但可以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给问路的人一个耐心的指点,上下车时一个退让的脚步 ,对别人的宽容的微笑,这就是善,这就是德。我就这样成熟着,这样变化着。变化就在我的身上,就在我的心里。
2.4.2 提问:你们想想,从小到大,我们自己、别人的身上、言行举止都有哪些变化?
2.4.3 小组交流。
2.4.4 全班一起评变化
全班挑选一个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变化大的同学,大家一起赞变化。
(发掘这个学生的变化,具体到上课的发言、做作业的质量、速度,和同学的相处,对班级的态度,成绩的变化等,一方面树立这个学生的自信,也培养其他同学用宽容、博爱、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培养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
2.5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变化。
2.5.1 同学们,除了人在变化,我们身边的物也在变化着,大自然的变化是时时处处的,课前你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哪些变化?
(既检测了布置的作业,又对学生进行了观察的引导。)
2.5.2 指名说。
2.5.3 同学评价:你们觉得这些同学的观察细吗?他们为什么能观察到这么多的变化?
(通过学生评价,明白习作即生活,只要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去观察,习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
3 感悟变化
3.1 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你什么启示呢?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在预设中,是在无痕的教育过程中,这些感受可能是对人良好转变的赞美,对国家的感谢,也可能是写好一篇习作的启迪,也有可能是珍惜时光的启发等)
3.2 写下自己的这些感受。
4 写变化
4.1 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变化写下来,可以记录变化,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写,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散文的形式谈谈你对变化的感受。
4.2 起草习作。
5 总结
同学们,变化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欣赏、赞美、感谢良好的变化,阻止、远离不良变化,将今天变为更加美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