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扬州市中考作文点评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88636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试题】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吃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一年千餐,吃因为不同的内容、情景、过程,演绎出多少有趣的经历、动人的故事;吃因为不同的地域、时代、人群,又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文化和哲理。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关键在补题,补题牵动着择体、选材乃至结构、立意。为了启发考生的思维,题目给出了8个示例。但取胜的秘诀却在从示例中突围。
  一、尽量不用示例。要知道,懒惰的人总是大多数,你如果也不动脑筋从里面挑一个来写,最终的结果就是跟别人撞车。事实上据阅卷统计,写得最多的就是第一个示例“吃西瓜”,其次是第二个示例“吃的趣事”,而这两个题目得分最高的也不过56分(满分60分),用题目示例写作的作文,没有一篇得到满分。
  二、巧妙借鉴示例。从各个角度借鉴示例的补题方法,题目的示例,从命题形式上,囊括了词和短语,短语也包含了动宾、动补、偏正等诸多类型,这为我们巧妙移植化用提供了方法提示。比如,第一个示例是“吃西瓜”,这是夏天最惬意的吃,我们据此联想到春天、秋天、冬天最惬意的吃,可以拟题《吃桃》、《吃梨》、《吃烤山芋》。再如,第八个示例是“吃亏是福”,你不同意这个说法,你认为吃亏未必是福,吃了亏一味忍让只会让坏人坏事越发猖獗,那么你可以拟题《吃亏未必是福》。
  三、抛开示例以我为例。不受示例的干扰,直接从自己的生活里搜寻适宜的体验和感悟,在这些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自主提炼正确(没有语法错误,不生硬)、响亮(读起来朗朗上口)、精彩(有意蕴)的题目。这次出现的绝大多数满分或高分作文都属此类,如《吃咸肉的那两个月》、《吃,要有真性情》、《吃相》、《吃意盎然》、《吃尽离愁苦》、《吃不了,兜着走》、《吃透〈论语〉》、《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佳作展示】
  例文一
  
  吃咸肉的两个月
  老家的人都爱吃咸肉,不,简直是到了“嗜好”的地步。种了地回来,男人们往长条椅上一坐,粗声喝道:“弄碗咸肉来!”不等他吵完,女人们早就端出饭菜来,红黑色的咸肉和青绿色的蒜苗儿一起躺在大瓷盆碗里,红绿相映,的确让人食欲大开。(乡村日常生活描绘如画,动作、声音、颜色、情态毕现)大姑父有一次就一口气吞下半碗肉,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但我不然,在吃这个方面,我随我妈,咸肉,我是很少碰的。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过年家家户户都“买肉买盐准备过年”的时候,我家依旧是鲜肉打主角。
  搬到城里上学后,亲戚们就都忙着把咸肉送上来了,两根两米长的木棍,也都派上了用场,上头挂满了猪的各个部位,小姑送来的“后肘子”,大姨送来的“蹄膀”。(多熟悉的情景,多亲切的画面)
  送得最多的就是小姨了,(由“小姑”、“大姨”过渡到“小姨”,巧妙自然)她家并不富裕,老公公中风在床,又要翻盖新房、装修,这一切把小姨与姨父忙得像个木头人了。外婆见到妈总是说:“你和生荣 (我舅)要多帮帮小丫头呢!”(“小丫头”称呼里,包含着焦虑、不舍、怜惜、关爱,也可见作者体察之微)
  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这些咸肉我们天天吃也得吃上两个月,何况我总咕咕哝哝不肯吃。青菜炒咸肉,我只捣咕捣咕(见动作,见情绪,用语传神)青菜,然后筷子一放,就回房睡觉去了。面对我的消极反抗,妈妈只好叹了口气,又去同小姨通电话,倾听她诉说了。
  三月桐,花似雪,(明是写景,暗是叙述的推进)在梦幻的枝头,开满了白的和粉紫的花,漫步桐林中,春,又到了。紧随而来的又是咸肉。我也长大了,明了事理。看着这一排排的咸肉,我知道,这都是亲戚的关爱与亲情哟!
  姨父又找了份工作,小姨也开了小卖部,生活终于滋润起来了,泪水不再,只有满心的欢畅。我心甘情愿地吃了两月咸肉,(点题)因为从这里一次次地咀嚼出了亲情的味道。
  原来咸肉也是如此的美味啊!(“原来”,表达恍然之悟,跟前面对咸肉的态度、情感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点题升华,收束全篇)
  阅卷者说:
  本文有两点很“厉害”,一是氤氲在文字里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芬芳的乡土味道,让人陶醉。文字背后表现的其实是作者对生活敏感而细微的体察,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爱。二是巧妙的叙述技巧,无论是转折、过渡,还是推进、呼应,叙述从容自然,不生硬,不做作。叙述能力是记叙类文字最重要的能力,比描写还重要。
  让自己真正“厉害”起来,是考场夺魁的最大技巧。
  
  例文二
  
  爵士乐、时尚杂志、爱尔兰风笛、杜拉斯小说……小资流行风铺天盖地而来,吃,也刮起了小资风。你也许会问,小资与“吃”又有何关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场景一:“卡布基诺”风
  咖啡厅,柔和的灯光,悠扬的钢琴曲,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两个人走进来,坐下。
  “你需要点什么?”
  “卡布基诺!”
  “我也是。”
  不久,两杯香浓的卡布基诺端了上来。两人学着别人的样子轻轻搅动漂在上面的泡沫,小心翼翼地“呷”了一口,随即破口大嚷:“有没有搞错?这到底是什么?哪是人喝的呀?真是苦死了!你们怎么这么黑呀?”
  侍者上来恭敬地问道:“小姐,您是第一次喝咖啡吧?”
  “胡说什么?你以为我是乡巴佬吗?”女子的脸涨得通红。
  “冰糖在桌子的中间,您没用吗?”
  一阵安静后,女子付钱走出了咖啡馆。
  结论:咖啡可加糖。
  
  场景二:“牛排”风
  西餐厅,装修豪华,环境幽雅,很有欧式风情。一个男子点了一份牛排。
  “请问,您要几成熟?”
  “呃,这……”男子想掩饰自己的无知,说:“五成熟可以吗?”
  “您确定吗?”
  “是。”
  当一块仍带血丝的牛排端上来时,男子着实吓得不轻。
  “先生,您的牛排。”
  “这还没熟呢?”
  “可您要的是五成熟。”
  “我说错了,你回去再烤一下吧,我要十二成熟。”
  结论:五成熟的牛排不熟,十二成熟的牛排不存在。
  
  场景三:“拉面”风
  一学生听闻去西餐馆很流行,也去坐一坐。看别人点菜不用菜单,她也学着大声说道:“waiter,拉面一碗。”这真是一语惊人,不知让多少人跌破眼镜。
  结论:西餐馆不供应拉面。
  吃,为什么也要小资?
  不如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吃好我们的大米饭。
  
  阅卷者说
  本文选材很现代,小资是一个时髦话题,但对生活在校园内的一般初三学子而言,又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话题,爱尔兰风笛、杜拉斯小说、卡布基诺……说明作者对这股流行风很熟悉,“人无我有”,选材上就独辟蹊径。
  写法也很现代,每个场景,前面都用描写极力渲染追逐小资风闹出的洋相,末尾则以一个短而冷的“结论”予以反讽。
  本文不宜把它当笑话读,作者最后正色写道:不如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吃好我们的大米饭。始于谐谑,归于庄肃,作者是寓愤激于幽默之中。
  
  例文三
  
  吃之悟
  
  吃柿子
  气喘吁吁地奔回家,看见桌上有几只柿子,想也没想就“啊呜”咬了一口。顿时,我感觉怪怪的,连忙又吐了出来。妈妈在一旁看见了,有些着急:“看你这猴急样,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呢,这柿子还没熟。”我不好意思地笑笑,等待柿子熟的过程真难熬。可当后来某一天我真正地享受到柿子的甜美滋味时,我又体会到了等待的快乐。
  所以,不要着急,耐心等待。当你所期望的事完全做好、完全成熟的时候,再去慢慢享受它。
  
  吃金橘
  记得小时候回老家,姐姐给了几个金橘。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吃,于是就按正常吃橘子的方法,把皮剥掉。眼明手快的姐姐一下子抓住我的手,瞪大了眼睛问:“你干嘛?”我疑惑地说:“吃金橘呀!”她听后,大笑不止。后来才告诉我,金橘是连皮吃的。我尝试着吃了一点金橘皮,没想到真的很好吃,甜甜的。
  这时我才明白,不一定自己认为没用的东西就一定没用,说不定这东西反而是重要的存在,甚至是精华。
  
  吃橄榄
  爸爸从外地带回一盒绿橄榄。我刚把它放进嘴里,就觉得它苦,想把它吐出来,可爸爸却别有意味地笑了一下,对我说:“先别急着吐出来,再嚼嚼。”我皱着眉头照做了。不一会儿,我舒展开眉头,因为此时已没有了涩味,反而多出来了一份清香与甜润。我细细地品味着它。
  从中我也懂得了不要因为一开始觉得苦就放弃,只有吃得起苦,然后才能品味出蕴藏在其中的甜与清香。
   在一件件吃的趣事当中,我懂得了许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充实着自己,不断成长着。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写作似乎在中考中受到冷遇。多数中考题不涉及现代诗歌,作文更是如此,大多明确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但在2009年江苏省的一些中考试卷中,以下几道现代诗歌的阅读题,却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    【考题】    例1 (2009江苏徐州)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1)这首小诗
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天进入SLUH(圣路易斯大学附属高中)时的情形。橙红色的校门,骄傲地矗立在St.Louis(圣路易斯)碧蓝的天空下,这座创建于1818年的校园流露出深深的历史气息。  在SLUH,教室都是老师自己布置的,一般是讲什么内容就布置什么。比如英语课上,Dr Osburg讲解Frederick Dougass(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自传,教室后的白板上就自然而然地贴上了一幅Frederi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经过的道路上布满了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就像麻子一样,于是游客们也带着厌恶的心情走过这段路。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自然,这一批游客带着幸福与欣赏的神情与亲友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这个故事首先让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思路会产生截然相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明晰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纲和本,但是不少语文教师为此感到茫然。将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切实落实好语文要素,将书本上的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要素;课堂活动;搭建支架;能力生长   一、搭建学习支架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意义   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搭建学习支架,因为学习支架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载
摘 要: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育大环境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然不再适用,现如今的作文教学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表达能力有限,整体作文水平不高,只有不断地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才能提高其总体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创新能力   近年来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既强调兴趣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又强调创新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推动
摘 要:有效预习是提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且通过有效的预习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为此,结合苏教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就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   小学数学预习是数学课堂教学前期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吸收、掌握理解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区小学以其特殊的环境,除了做好智育之外,还应重视德育,充分利用家校共育的途径,创新德育新模式,培养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城区小学;家校共育;德育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说服教育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为传统的德育内容比较空泛,越来越缺少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德育环境变化的机遇,落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弯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
可笑可乐 宣传面包    一人外出旅游,在宾馆楼下的饮食店里,他指着刚给他端来的面包,抱怨老板说:“我昨天吃的有这个两倍大、三倍厚,为什么同样价钱今天却变得这么小?”老板解释:“因为你昨天坐在靠窗的位子,街上来往行人对你桌上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坐那个位子的顾客,我们店总是端出用作宣传的大面包。”    推荐旅馆    列车即将进入白城,维特教授问旁边的导游:  “您经常到这儿来吗?”  “对
摘 要:基于部编教材的这一理念,农村小学实施单元主题式教学,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情感想表达,写作水平也能渐次提高。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则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采取一定的路径方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以实施单元主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尝试读与写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部编教材理念;单元主题式;读写融合;教学实践   当前,作为农村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