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不完美的老师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剧情简介
   电影中的苗宛秋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作风霸道,乾纲独断,不懂变通,一切唯分数论。学生给他找丢了的自行车,为此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冲刺时间,他就疯了似的批评全班学生。在他的一声令下,学生们终止了一切课外活动、文娱项目、班级团建。即使深知学生们的努力,哪怕知晓他们获得的荣誉,苗老师终究也没有站在光源與掌声的尽头,拥抱这些学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学生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老师的使命除了育人之外,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将学生亲自送上一条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道路,成就更好的自己。
  推荐理由
   老师并不是圣人。他有可能会在上学时限制学生很多方面的自由,有可能是一个不讨学生喜欢的老师;他有可能很固执,有可能会过于严厉,也有可能有点小市井;但是,在学业上,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学生遇到事情时,他一定会第一个挺身而出;他会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对学生好;他会成为学生在某一阶段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
  观影作业
   都说少年总要摔过跤、受了伤之后,才知道老师的啰唆和训斥到底是为谁好。都说入学后有多怨恨老师的严格,毕业时就有多舍不得老师的笑脸。那是专属于学生时代的复杂感情,这些和老师“相爱相杀”的少年往事,都是每个人再也回不去的,同时,也是最好的时光。请你回忆自己和老师相处的经历,选取一个和老师“相爱相杀”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其他文献
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有个困难:很高兴地看中了一件事,打算用它写成一篇小说或戏剧。可是,一动笔,才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常遇见的一个是我们只看见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见它的根儿,所以写了几句就搁下笔,怪扫兴的。我们不应当这么容易动摇,而应当深入地去挖那件事的根儿,养成我们对事物要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責任就是遇见事必去刨根问底。假如我们老满足于事情的表面,看见
期刊
诗词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 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品鉴   王籍,博学多才而仕途不得志,漫游山水之间以自我排遣。在会稽任咨议参军时,常游云门、天柱诸山,其间创作了《入若耶溪》一诗。   首联叙事兼写景,既交代了游若耶溪之事,又描画了入若耶溪的整体感受。“艅艎”是大船,“泛泛”写船任意漂荡于宽阔的
期刊
古诗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阅读古诗文时,如何正确辨析其中的词义呢?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语境分析法   虽然一个词有多种解释,但上下文的语境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语境来判断词语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例如《桃花源记》中“寻向所至”和“未果,寻病终”,“寻”有“寻找”和“不久”两个意思。从上下文语境可知,武陵人和太守说了桃花源的奇遇之后,太守派人随武陵人去寻找,故“
期刊
我居住的城市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每到春天,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下雨”——风阵阵吹来,满城的紫荆花如雨飘零。花季,人们三三两两在花树下散步,那些牵手依偎着的人,我想他们一定是最幸福的了。   姑妈家的小院里有几棵紫荆树,花开的季节,饭后茶余,姑妈和姑爹时常在小院里散步赏花,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要被打破——“老梁,还在做木工活呀!过来帮忙啰!”我的姑妈,一个大嗓门暴脾气的女人,在周末指挥着一家人大扫除:“
期刊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立规矩的人,是子女思想行为的率先垂范者和培养教育者,是他们成长中的英雄和榜样,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中国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最好的父爱,就是能够以正确和正直的言传身教来培育后代。   今天,让我们“致敬父亲”,聆听右面两位同学讲述关于父亲的事迹。  全能老爸  ◎张 佩   在我的眼里,老爸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做
期刊
又是春天,又到了樱桃上市的季节,望着桌子上一碗红彤彤的樱桃,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心里一酸,泪水湿润了眼眶。   春节,我们捧着一箱樱桃去外婆家拜年。春寒料峭,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年味儿,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了,马路两边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人们的脸上带着喜色。望着怀里的樱桃,我暗咽口水,暗红色的樱桃透着亮光,光滑的果皮包裹着甘甜多汁的果肉,一颗一颗精巧的果实紧紧依偎在一起取暖!   到了外婆家,我
期刊
模拟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孔雀一直郁郁不乐。   它对黄莺说:“你唱的歌婉转而甜蜜,我的嗓音却那么难听。”   黄莺道:“可是你脖子四周,是一条如七彩丝绸的美丽彩虹;当你款款行走时,舒展的华丽羽毛,就好像色彩斑斓的珠宝。没有谁比你更楚楚动人。”   孔雀终于快乐起来。  写作点拨   首先,“材料写了什么”。这则材料,主要讲了一只
期刊
文题呈现   生活里,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和事,其中有一些人或一些事,让我们受益终生。   请以“遇见 ,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初作亮相  遇见您,真好   我从梦里惊醒,胡乱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将“思绪”那个小东西的尾巴一把揪住,然后蛮横、傲娇而又理直气壮地把它拽到了三年前的那个秋季。①   刚得到那个消息时,满心的喜悦与欢愉好像没地方放了,
期刊
1987年5月,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收到一封信函,邀请他出席一位外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苏步青因事务繁多,无法前往。   于是他安排秘书拟电回复。秘书拟的初稿是:   欣闻×××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特驰电祝贺。因事不能赴会,鉴谅。苏步青。   苏步青看后不满意,觉得该稿未能真切表达他的心意。他随即严肃地对秘书说:“打电报也有学问,起草一份好电文也不容易。别看字少,但撰写得好,可
期刊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阐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教育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另一种学的形式,教是学的一种实践,教与学是学习的两个侧面。   那么,文章是怎样逐层阐述这个观点的呢?   1.明确学的重要性。作者先用“嘉肴”类比“至道”,从反面说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