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熟分开”,简简单单四个字,却是人类在历经千百年疾病和死亡经验教训后的总结。其主旨是防止食物间的微生物污染,使人远离食源性疾病。
你家的砧板真的生熟分开了吗
在常用的家庭厨房加工用具中,砧板生熟分开的概念,好像不少人都已知晓。然而,对沪、粤等地居民家庭的有关调查显示,仍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家庭中砧板生熟不分;全国范围内,能做到砧板生熟分开的家庭的比例不足1/3。
在切割生的肉、禽后,不仅细菌等会残留在砧板上,还会残留蛋白质、脂肪等,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除细菌污染外,加工鲜活水产品后的砧板还可能有寄生虫污染;加工蔬菜后也许会有残留农药污染。如果用加工这些生鲜原料后的砧板加工熟食,很可能会直接污染熟食。不少家庭将砧板的一面用来切生的食物,另一面用来切熟食。其实,砧板两面相隔几厘米厚的距离,根本无法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即使小心翼翼地对切熟食的一面进行消毒处理,但用不了多久,砧板两面的细菌数量也会一样多。
家庭厨房砧板的使用基本原则是生熟分开、加工分开、存放分开。“基础版”厨房至少需要生、熟两块砧板。“高级版”厨房需要四块砧板:一块切生肉、禽,一块切生蔬菜,一块切熟肉、禽,一块切水果、糕点和其他直接入口的食物。用于切生食的砧板可选耐切经斩的实木材料,用于切熟食的砧板可用易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材料。使用砧板后,应注意及时对其清洗消毒,将其竖起来晾干,分开存放。
你家厨房有几块抹布
除砧板外,抹布也是大问题,是不少家庭厨房卫生的“重灾区”。中华预防医学会曾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搜集的京沪二地洗碗布中,北京地区每块洗碗布的细菌总量范围为18,000个~1000亿个;上海地区每块洗碗布的细菌总量范围为2000个~5000亿个。这些洗碗布中,含有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沙门菌等在内的19种条件致病菌。实际上,还有些家庭厨房“一块抹布打天下”,存在更多安全隐患。
抹布不是简单“生熟分开”的问题。首先,家庭厨房最少要具备三块抹布:一块洗碗布,一块碗筷擦干布,一块厨房台面抹布。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备几种不同颜色或材质的抹布,以便于区分,如用于熟食加工清洁的,用于生鲜食品加工清洁的,等等。应按需求分开使用,做到“专布专用”,接触过生食品的抹布不能再接触熟食品,以免造成细菌交叉传播。其中,洁净度最高的是碗筷擦干布和熟食加工清洁布,最好用大的白色纯棉布,并保持清洁干燥。洗碗布可选优质再生纤维材料的,其优点是耐洗,不易残留油脂。
其次是清洗。做其他用途的抹布,不要在洗涤食品的器皿中清洗。过于油污的抹布要及时淘汰,厨房里的油污最好用厨房用纸擦除。
最后是消毒。使用抹布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晒干、晾干。最好定期将抹布洗干净后,用沸水煮20分钟,这是一种较好的消毒方法。
生熟不分的盲区,你家有吗
家庭厨房还有一个生熟不分的盲区——冰箱。冰箱中生熟食物混放,极易造成细菌交叉污染,尤其是鸡肉、鸡蛋等生鲜食材,常常有沙门菌等致病菌污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我国6个省的市售生鸡肉中沙门菌的污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零售生鸡肉中约40%存在沙门菌污染。据测算,每年因沙门菌而发生的食物中毒高达300万人次,其中近半数与生鸡肉的交叉污染有关,尤其是鸡蛋、鸡肉等和西瓜、蛋糕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混放在一起。
冰箱冷藏室存放食物要分区、分类。冷藏室从上至下可分为熟食区、成品区、生鲜区。比如:剩菜剩饭,一定要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密封,放在最上层熟食区;果蔬要装袋后放在最下层生鲜区的果蔬箱;冷鲜肉、禽、鸡蛋等要分别密封,放在生鲜区的肉禽区域;有包装的加工食品,如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等,宜放在冷藏室中部的成品区;对温度要求没那么高,且有盖子、不易被污染的饮料、酱料、罐装食物放在冰箱门内侧。这样做,可对“污染区”和“清洁区”进行“隔离”。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冰箱门内侧上方的鸡蛋格里,因为关上门后,它和熟食区距离太近。
冷冻室的食品也要生熟分开。冰淇淋等直接入口的冷冻食品应放在最上层,冷冻肉、禽、魚类放在最下层,中间放冷冻饺子等有包装袋的冷冻制品。
这种不加热的“熟”食,你注意了吗
一般食品通过加热达到可食要求,但有一些食品不需要加热,如酱腌菜、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生鱼片,蔬菜沙拉,糖拌番茄、凉拌黄瓜等凉拌菜,以及糟醉食品、切配水果、鲜榨果汁、冰点心等。这些特殊食品大多安全风险较高,各国对此类食品的加工生产都有严格规定。我国对餐饮店、食堂加工的冷食类、生食类、糕点类和自制饮品食品有规定标准:必须在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专间中由专人加工,要求配备空调、紫外线消毒灯等,严格执行生熟分开的原则。
一般家庭厨房难以做到上述要求,但制作凉拌菜、沙拉、糟醉食品、生鱼片等冷食、生食类食品时,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加工处理过生鲜食品的刀具、碗筷、砧板、抹布等不能用于这些直接入口的食品,一定要严格消毒,生熟分开。此外,加工上述直接入口的生食时,还应注意远离水池、生鲜食物加工区域。
锅碗瓢盆、刀叉勺筷要不要生熟分开
我们平时习惯把切好的生肉、蔬菜放在碗、盆里等待烹饪,随后将碗、盆洗一洗,就用来放熟食了。有人会问:菜刀、碗筷也应该生熟分开吗?实际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盛放过生肉、蔬菜的碗、盆,难免有微生物污染,如不严格清洗消毒后就放熟食,存在隐患。而人们烹饪时往往无暇处理碗、盆,所以应该备生、熟两套容器。
菜刀确实比砧板容易清洗消毒,但如果要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的话,在切好生的食品原料后,要把菜刀清洗后在沸水中煮沸消毒15分钟左右,才可加工熟食。因此,另有一把已经消毒过的专用熟食菜刀更理想。
至于勺子、筷子,当然生熟分开为好。尤其是木筷子,久用后,缝隙中容易藏污纳垢,接触生鲜食品后也很容易沾染细菌,所以生熟分开是必须的,而且执行难度也不大。
你家的砧板真的生熟分开了吗
在常用的家庭厨房加工用具中,砧板生熟分开的概念,好像不少人都已知晓。然而,对沪、粤等地居民家庭的有关调查显示,仍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家庭中砧板生熟不分;全国范围内,能做到砧板生熟分开的家庭的比例不足1/3。
在切割生的肉、禽后,不仅细菌等会残留在砧板上,还会残留蛋白质、脂肪等,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除细菌污染外,加工鲜活水产品后的砧板还可能有寄生虫污染;加工蔬菜后也许会有残留农药污染。如果用加工这些生鲜原料后的砧板加工熟食,很可能会直接污染熟食。不少家庭将砧板的一面用来切生的食物,另一面用来切熟食。其实,砧板两面相隔几厘米厚的距离,根本无法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即使小心翼翼地对切熟食的一面进行消毒处理,但用不了多久,砧板两面的细菌数量也会一样多。
家庭厨房砧板的使用基本原则是生熟分开、加工分开、存放分开。“基础版”厨房至少需要生、熟两块砧板。“高级版”厨房需要四块砧板:一块切生肉、禽,一块切生蔬菜,一块切熟肉、禽,一块切水果、糕点和其他直接入口的食物。用于切生食的砧板可选耐切经斩的实木材料,用于切熟食的砧板可用易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材料。使用砧板后,应注意及时对其清洗消毒,将其竖起来晾干,分开存放。
你家厨房有几块抹布
除砧板外,抹布也是大问题,是不少家庭厨房卫生的“重灾区”。中华预防医学会曾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搜集的京沪二地洗碗布中,北京地区每块洗碗布的细菌总量范围为18,000个~1000亿个;上海地区每块洗碗布的细菌总量范围为2000个~5000亿个。这些洗碗布中,含有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沙门菌等在内的19种条件致病菌。实际上,还有些家庭厨房“一块抹布打天下”,存在更多安全隐患。
抹布不是简单“生熟分开”的问题。首先,家庭厨房最少要具备三块抹布:一块洗碗布,一块碗筷擦干布,一块厨房台面抹布。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备几种不同颜色或材质的抹布,以便于区分,如用于熟食加工清洁的,用于生鲜食品加工清洁的,等等。应按需求分开使用,做到“专布专用”,接触过生食品的抹布不能再接触熟食品,以免造成细菌交叉传播。其中,洁净度最高的是碗筷擦干布和熟食加工清洁布,最好用大的白色纯棉布,并保持清洁干燥。洗碗布可选优质再生纤维材料的,其优点是耐洗,不易残留油脂。
其次是清洗。做其他用途的抹布,不要在洗涤食品的器皿中清洗。过于油污的抹布要及时淘汰,厨房里的油污最好用厨房用纸擦除。
最后是消毒。使用抹布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晒干、晾干。最好定期将抹布洗干净后,用沸水煮20分钟,这是一种较好的消毒方法。
生熟不分的盲区,你家有吗
家庭厨房还有一个生熟不分的盲区——冰箱。冰箱中生熟食物混放,极易造成细菌交叉污染,尤其是鸡肉、鸡蛋等生鲜食材,常常有沙门菌等致病菌污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我国6个省的市售生鸡肉中沙门菌的污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零售生鸡肉中约40%存在沙门菌污染。据测算,每年因沙门菌而发生的食物中毒高达300万人次,其中近半数与生鸡肉的交叉污染有关,尤其是鸡蛋、鸡肉等和西瓜、蛋糕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混放在一起。
冰箱冷藏室存放食物要分区、分类。冷藏室从上至下可分为熟食区、成品区、生鲜区。比如:剩菜剩饭,一定要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密封,放在最上层熟食区;果蔬要装袋后放在最下层生鲜区的果蔬箱;冷鲜肉、禽、鸡蛋等要分别密封,放在生鲜区的肉禽区域;有包装的加工食品,如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等,宜放在冷藏室中部的成品区;对温度要求没那么高,且有盖子、不易被污染的饮料、酱料、罐装食物放在冰箱门内侧。这样做,可对“污染区”和“清洁区”进行“隔离”。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冰箱门内侧上方的鸡蛋格里,因为关上门后,它和熟食区距离太近。
冷冻室的食品也要生熟分开。冰淇淋等直接入口的冷冻食品应放在最上层,冷冻肉、禽、魚类放在最下层,中间放冷冻饺子等有包装袋的冷冻制品。
这种不加热的“熟”食,你注意了吗
一般食品通过加热达到可食要求,但有一些食品不需要加热,如酱腌菜、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生鱼片,蔬菜沙拉,糖拌番茄、凉拌黄瓜等凉拌菜,以及糟醉食品、切配水果、鲜榨果汁、冰点心等。这些特殊食品大多安全风险较高,各国对此类食品的加工生产都有严格规定。我国对餐饮店、食堂加工的冷食类、生食类、糕点类和自制饮品食品有规定标准:必须在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专间中由专人加工,要求配备空调、紫外线消毒灯等,严格执行生熟分开的原则。
一般家庭厨房难以做到上述要求,但制作凉拌菜、沙拉、糟醉食品、生鱼片等冷食、生食类食品时,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加工处理过生鲜食品的刀具、碗筷、砧板、抹布等不能用于这些直接入口的食品,一定要严格消毒,生熟分开。此外,加工上述直接入口的生食时,还应注意远离水池、生鲜食物加工区域。
锅碗瓢盆、刀叉勺筷要不要生熟分开
我们平时习惯把切好的生肉、蔬菜放在碗、盆里等待烹饪,随后将碗、盆洗一洗,就用来放熟食了。有人会问:菜刀、碗筷也应该生熟分开吗?实际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盛放过生肉、蔬菜的碗、盆,难免有微生物污染,如不严格清洗消毒后就放熟食,存在隐患。而人们烹饪时往往无暇处理碗、盆,所以应该备生、熟两套容器。
菜刀确实比砧板容易清洗消毒,但如果要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的话,在切好生的食品原料后,要把菜刀清洗后在沸水中煮沸消毒15分钟左右,才可加工熟食。因此,另有一把已经消毒过的专用熟食菜刀更理想。
至于勺子、筷子,当然生熟分开为好。尤其是木筷子,久用后,缝隙中容易藏污纳垢,接触生鲜食品后也很容易沾染细菌,所以生熟分开是必须的,而且执行难度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