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答题是按题目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记忆、再现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基础上理解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政治试卷中的简答题一般包括直接问题式、背景材料式、材料概括式、图表型问题式、漫画问题式、情境问题式等。解答简答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准设问。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明确设问的指向,并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第二,阅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离题,并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或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第三,寻找依据。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料中找出与课本的结合点,即回归教材,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组织答案。首先,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入手,揭示出题眼来回答。其次,做到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详细阐述。再次,要点齐全,层次分明,围绕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解答。最后,按层次标上序号,答案要点数最好与分值成正比。答案表述一定要用政治术语,避免口语化。
下面通过近几年中考试题对政治简答题的几种类型和解题思路加以说明。
一、直问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此类简答题就是识记类简答题。近几年这种题型主要是以设置背景材料命题的方式出现,一般注重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设问比较明确、简洁、直接,通常设问的角度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种设问与所给材料没有多大的关系。答案来自书本的知识点,识记准确,不难解答。解这类题角度要抓准,要点要抓全。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教材主干知识。
例1 (2005年厦门卷)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了。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至此,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其中有8亿多农村人口和8507万文盲以及350万低智儿童。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在增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
(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我国13亿人口目的到来推迟了4年表明什么?
[解题分析]此题尽管材料比较长,但第一问与第二问当中的第二小问是识记类问题,与所给材料关系不大,可依据课本知识联系人口问题直接回答。第一问回答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第二问实际回答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影响。第三问抓住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来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快。(2)反映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影响: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增加就业困难,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3)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材料概括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题目给出一段简单的文字材料、一个图表、一幅画、一句名人名言等,运用所学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所包含的课本观点或道理,往往题目的语言简明扼要。答好此类题必须做到:一、找出关键词,就是题眼。二、答题指向明确。一般来说,归纳观点或道理,就是与题目有关联的知识点,即“是什么”。遵循规律,按图索骥,答题方向就明确了。总而言之,就是从题目中提炼信息点,再按这些信息点推出结论或得到观点。三、答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不需要展开,不要答成分析说明题。
例2 (2005年桂林卷)这则材料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观点或道理:
桂林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后,继续向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
[解题分析]题眼是“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城市”,由此得出所体现的观点。
[参考答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情境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这类简答题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让考生设身处地地扮演一个角色,他所采取的行为是什么,并要说明理由。另一种就是让考生身临其境地处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他的价值取向是什么。通常设问是“如果你是……,你会如何?”“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等等。答此类题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体现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导向。其次要找到题眼,即问题的中心词和材料关键词,弄清楚答题的方向。最后找到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组织好答案。
例3 (2006年岳阳卷)如果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请你说出自己正确的做法,并指出相应的理由。
(1)情境一:你发现有人正在参与“地下六合彩”等赌博活动。
(2)情境二:你的一位同班同学中途辍学打工。
[解题分析]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此题是要说出正确的做法,还有说明理由。其次弄清楚情景是什么,一个是赌博,一个是辍学。最后,写出你的正确做法,并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注意回答问题要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参考答案](1)正确做法:及时劝阻或向公安机关报案。理由:赌博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稳定。(2)正确做法:劝说该同学复学。理由: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的法定义务。
例4 (2006年株洲卷)某建筑队招募建筑工人,在招工合同中有一项“工伤概不负责”。公民李二龙应聘,并在合同上签名同意。后因不慎,李二龙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成残废。李二龙的弟弟李小龙向法院告了该建筑队,要求赔付医疗和伤残补助费。
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你会如何判决此案?并请简要地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分析]一看设问,明确自己所扮演的是一名法官,根据你所学的法律知识,明确作为一名法官,必须执法公平公正,勇于承担责任。二看材料,弄清楚合同中写有“工伤概不负责”是不合法的,建筑队要赔付。三回归教材,找到与此行为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说明合同为什么不合法。
[参考答案]判决该建筑队支付李二龙的医疗和伤残补助费。理由:该建筑队的招工合同违法(或违反宪法和劳动法);侵犯了公民(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建筑队的招工合同是无效合同。
四、图表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表格式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根据图表型简答题的特点,其解答步骤一般分为:审设问、看标题、判变化、提信息、做答案四步。首先是审清设问,明确答题的思维方向和知识范围。要审清设问中的关键词语,它规定了具体的作答要求。其次读标题,它是图表的眼睛。图表的标题对理解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第三是判断数据的变化,确定信息内容,这是解题的关键。从数据的变化中明晰其所包含的所有真实信息,要判断数据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关系,从中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同时要弄清图表间的内在联系。第四是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对各图表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挖掘其内在的联系,结合课本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用政治术语,言简意赅作答。
例5 (2005年南通卷)结合图表回答问题:表一 建国以来
表二 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表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表一反映了我国存在怎样的人口问题?表二反映了我国人口存在怎样的问题?
(2)请简要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题分析]此题是图式和表格式混合的一道题。一是看设问,明确是人口问题。二要看标题。标题是图表的眼睛,本题标题是“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表”,进一步明确该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增长及受教育程度。三看图表的项目和数据变化,弄清它的变化趋势。图表一是柱状图,从横向上看,时间的推移;从纵向上看,是通过柱状图反映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状况。图表二是表格式图,从横向上看,显示了比较的项目:受教育程度、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从纵向上看,是各项目的数据及其占总人口比重的比较,通过比较可发现: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仍然偏低,高素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过小。四要联系两个图表,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1)①表一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表二说明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仍然偏低(或答人口素质偏低)。(2)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的优势。
例6 (2005年山西卷)右面是A市近年来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人均收入、受高中以上教育人数比例的情况。
请认真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右图三条曲线分别表明了什么?并说明原因。
(2)说明人口数量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对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
[解题分析]本题是坐标曲线图题,解题步骤关键是三看,一看材料和注文,明确这道题的主题。二看横坐标,它表示的是年份;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此题共有三条曲线,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a、b曲线总趋势是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长的,c曲线总趋势是随横坐标的增大而下降的。再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它说明了什么?于是回答了第一问。进而再分析三条曲线变化的内在关系,即可回答第二问。
[参考答案](1)曲线a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A市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曲线b表明:A市受高中以上教育人数比例逐年增长,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曲线c表明:A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降低。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长期坚持贯彻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才发生了图中的变化。
(2)只要能从人口数量与居民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成正比关系方面阐述即可。
五、漫画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解答此类题时一要看设问。弄清楚问题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二要看漫画的标题。这是漫画的眼睛,它往往反映出漫画的主题思想。三要仔细观察画面。一幅漫画往往由各要素组成:画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画中的文字、符号,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把每个要素整合到一起,了解漫画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以便从其相互联系的具体情境中把握漫画的中心思想和真实意图。四要看漫画的语言文字。如果漫画中有文字,要特别引起重视,这些语言文字是准确理解漫画的窗口和切入点,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说明的作用。五要回归教材。看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并用政治术语组织好答案。
例7 (2004年江苏卷)漫画:昊某变化“三部曲”
阅读以上漫画并回答:吴某的变化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解题思路分析]首先看标题,本题的标题是《吴某变化“三部曲”》,这是这幅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这幅漫画的主题。其次看漫画的语言文字,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题的文字是:娱乐→赌博→犯罪。第三观察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有提示、指向作用。最后回归教材,寻找与漫画内容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本漫画的寓意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警示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滑入犯罪的深渊。这就很容易找到与教材的切合点,即“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本题要注意思维的发散,善于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同一现象。
从设问来说,这是“启示类”的题目,一般从两方面作答:一是对人思想的启发,答题时要答:通过题中的思想、言行和做法给我们哪些经验、教训、感受、提醒和认识等。二是对人的行为有哪些指导,即要谈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一个人如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错误不改,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3)青少年交友要慎重,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4)中学生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
六、背景材料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即给出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来源是时政热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等等,具有时代特征。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在看完设问后:第一步要读材料,理清蕴含的知识及层次,明确其中心或主题;第二步要找出教材与此材料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抓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安排好答题的顺序。
例8 (2003年遵义卷)关于20世纪我国看时间的方式有这样的说法:60年代在天上(看太阳高低),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传呼、手机)。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2)请简要分析原因。
[解题分析]第一个设问属于“反映类”,这类设问的答题对策是:先回答出材料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现象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此题是通过不同年代看时间方式不同来回答问题。第二问是简要分析式,由(1)的结论分析,所要回答的是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可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其他原因。
[参考答案](1)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其他原因: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等。
一般来说,各种题型的简答题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不管哪种简答题,都要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还应结合题目的自身特点随机应变,并在日常的实际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
第一,看准设问。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明确设问的指向,并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第二,阅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离题,并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或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第三,寻找依据。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料中找出与课本的结合点,即回归教材,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组织答案。首先,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入手,揭示出题眼来回答。其次,做到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详细阐述。再次,要点齐全,层次分明,围绕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解答。最后,按层次标上序号,答案要点数最好与分值成正比。答案表述一定要用政治术语,避免口语化。
下面通过近几年中考试题对政治简答题的几种类型和解题思路加以说明。
一、直问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此类简答题就是识记类简答题。近几年这种题型主要是以设置背景材料命题的方式出现,一般注重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设问比较明确、简洁、直接,通常设问的角度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种设问与所给材料没有多大的关系。答案来自书本的知识点,识记准确,不难解答。解这类题角度要抓准,要点要抓全。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教材主干知识。
例1 (2005年厦门卷)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了。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至此,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其中有8亿多农村人口和8507万文盲以及350万低智儿童。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在增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
(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我国13亿人口目的到来推迟了4年表明什么?
[解题分析]此题尽管材料比较长,但第一问与第二问当中的第二小问是识记类问题,与所给材料关系不大,可依据课本知识联系人口问题直接回答。第一问回答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第二问实际回答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影响。第三问抓住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来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快。(2)反映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影响: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增加就业困难,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3)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材料概括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题目给出一段简单的文字材料、一个图表、一幅画、一句名人名言等,运用所学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所包含的课本观点或道理,往往题目的语言简明扼要。答好此类题必须做到:一、找出关键词,就是题眼。二、答题指向明确。一般来说,归纳观点或道理,就是与题目有关联的知识点,即“是什么”。遵循规律,按图索骥,答题方向就明确了。总而言之,就是从题目中提炼信息点,再按这些信息点推出结论或得到观点。三、答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不需要展开,不要答成分析说明题。
例2 (2005年桂林卷)这则材料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观点或道理:
桂林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后,继续向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
[解题分析]题眼是“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城市”,由此得出所体现的观点。
[参考答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情境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这类简答题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让考生设身处地地扮演一个角色,他所采取的行为是什么,并要说明理由。另一种就是让考生身临其境地处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他的价值取向是什么。通常设问是“如果你是……,你会如何?”“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等等。答此类题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体现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导向。其次要找到题眼,即问题的中心词和材料关键词,弄清楚答题的方向。最后找到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组织好答案。
例3 (2006年岳阳卷)如果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请你说出自己正确的做法,并指出相应的理由。
(1)情境一:你发现有人正在参与“地下六合彩”等赌博活动。
(2)情境二:你的一位同班同学中途辍学打工。
[解题分析]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此题是要说出正确的做法,还有说明理由。其次弄清楚情景是什么,一个是赌博,一个是辍学。最后,写出你的正确做法,并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注意回答问题要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参考答案](1)正确做法:及时劝阻或向公安机关报案。理由:赌博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稳定。(2)正确做法:劝说该同学复学。理由: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的法定义务。
例4 (2006年株洲卷)某建筑队招募建筑工人,在招工合同中有一项“工伤概不负责”。公民李二龙应聘,并在合同上签名同意。后因不慎,李二龙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成残废。李二龙的弟弟李小龙向法院告了该建筑队,要求赔付医疗和伤残补助费。
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你会如何判决此案?并请简要地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分析]一看设问,明确自己所扮演的是一名法官,根据你所学的法律知识,明确作为一名法官,必须执法公平公正,勇于承担责任。二看材料,弄清楚合同中写有“工伤概不负责”是不合法的,建筑队要赔付。三回归教材,找到与此行为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说明合同为什么不合法。
[参考答案]判决该建筑队支付李二龙的医疗和伤残补助费。理由:该建筑队的招工合同违法(或违反宪法和劳动法);侵犯了公民(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建筑队的招工合同是无效合同。
四、图表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表格式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根据图表型简答题的特点,其解答步骤一般分为:审设问、看标题、判变化、提信息、做答案四步。首先是审清设问,明确答题的思维方向和知识范围。要审清设问中的关键词语,它规定了具体的作答要求。其次读标题,它是图表的眼睛。图表的标题对理解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第三是判断数据的变化,确定信息内容,这是解题的关键。从数据的变化中明晰其所包含的所有真实信息,要判断数据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关系,从中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同时要弄清图表间的内在联系。第四是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对各图表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挖掘其内在的联系,结合课本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用政治术语,言简意赅作答。
例5 (2005年南通卷)结合图表回答问题:表一 建国以来
表二 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表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表一反映了我国存在怎样的人口问题?表二反映了我国人口存在怎样的问题?
(2)请简要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题分析]此题是图式和表格式混合的一道题。一是看设问,明确是人口问题。二要看标题。标题是图表的眼睛,本题标题是“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表”,进一步明确该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增长及受教育程度。三看图表的项目和数据变化,弄清它的变化趋势。图表一是柱状图,从横向上看,时间的推移;从纵向上看,是通过柱状图反映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状况。图表二是表格式图,从横向上看,显示了比较的项目:受教育程度、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从纵向上看,是各项目的数据及其占总人口比重的比较,通过比较可发现: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仍然偏低,高素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过小。四要联系两个图表,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1)①表一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表二说明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仍然偏低(或答人口素质偏低)。(2)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的优势。
例6 (2005年山西卷)右面是A市近年来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人均收入、受高中以上教育人数比例的情况。
请认真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右图三条曲线分别表明了什么?并说明原因。
(2)说明人口数量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对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
[解题分析]本题是坐标曲线图题,解题步骤关键是三看,一看材料和注文,明确这道题的主题。二看横坐标,它表示的是年份;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此题共有三条曲线,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a、b曲线总趋势是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长的,c曲线总趋势是随横坐标的增大而下降的。再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它说明了什么?于是回答了第一问。进而再分析三条曲线变化的内在关系,即可回答第二问。
[参考答案](1)曲线a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A市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曲线b表明:A市受高中以上教育人数比例逐年增长,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曲线c表明:A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降低。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长期坚持贯彻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才发生了图中的变化。
(2)只要能从人口数量与居民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成正比关系方面阐述即可。
五、漫画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解答此类题时一要看设问。弄清楚问题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二要看漫画的标题。这是漫画的眼睛,它往往反映出漫画的主题思想。三要仔细观察画面。一幅漫画往往由各要素组成:画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画中的文字、符号,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把每个要素整合到一起,了解漫画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以便从其相互联系的具体情境中把握漫画的中心思想和真实意图。四要看漫画的语言文字。如果漫画中有文字,要特别引起重视,这些语言文字是准确理解漫画的窗口和切入点,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说明的作用。五要回归教材。看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并用政治术语组织好答案。
例7 (2004年江苏卷)漫画:昊某变化“三部曲”
阅读以上漫画并回答:吴某的变化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解题思路分析]首先看标题,本题的标题是《吴某变化“三部曲”》,这是这幅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这幅漫画的主题。其次看漫画的语言文字,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题的文字是:娱乐→赌博→犯罪。第三观察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有提示、指向作用。最后回归教材,寻找与漫画内容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本漫画的寓意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警示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滑入犯罪的深渊。这就很容易找到与教材的切合点,即“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本题要注意思维的发散,善于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同一现象。
从设问来说,这是“启示类”的题目,一般从两方面作答:一是对人思想的启发,答题时要答:通过题中的思想、言行和做法给我们哪些经验、教训、感受、提醒和认识等。二是对人的行为有哪些指导,即要谈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一个人如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错误不改,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3)青少年交友要慎重,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4)中学生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
六、背景材料型简答题
[题型特点及对策]即给出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来源是时政热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等等,具有时代特征。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在看完设问后:第一步要读材料,理清蕴含的知识及层次,明确其中心或主题;第二步要找出教材与此材料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抓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安排好答题的顺序。
例8 (2003年遵义卷)关于20世纪我国看时间的方式有这样的说法:60年代在天上(看太阳高低),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传呼、手机)。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2)请简要分析原因。
[解题分析]第一个设问属于“反映类”,这类设问的答题对策是:先回答出材料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现象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此题是通过不同年代看时间方式不同来回答问题。第二问是简要分析式,由(1)的结论分析,所要回答的是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可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其他原因。
[参考答案](1)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其他原因: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等。
一般来说,各种题型的简答题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不管哪种简答题,都要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还应结合题目的自身特点随机应变,并在日常的实际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