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肠破裂比小肠破裂少见,医源性结肠破裂更为少见,其后果严重,处理棘手,值得注意.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3例医源性结肠破裂,现报告如下。
【机 构】
:
317500,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普通外科,317500,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破裂比小肠破裂少见,医源性结肠破裂更为少见,其后果严重,处理棘手,值得注意.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3例医源性结肠破裂,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一项肠镜下的技术,累及淋巴结的风险极小,适用于胃肠道早期微小病变的治疗,也适用于结直肠广基息肉的治疗.EMR通过切除中-深层黏膜下组织而彻底切除病变黏膜,优点是在黏膜下形成液体垫,降低透壁热损伤的风险。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和骨桥(OP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G3BP和OP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G3BP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3%,它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术)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是治疗各种类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方法之一[1].但术后容易复发.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吻合的术式治疗10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近期效果满意。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7例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十二指肠第3段钡剂通过障碍.4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至3年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有其自身特点,治疗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2005年12月30日,我院对1例直肠异物嵌塞患者采用轨道式牵引法取出异物,手术成功.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患者 女,17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于2005年7月22日入院.患者1岁左右即出现口唇、口腔黏膜黑斑且颜色逐渐加深.3年前曾因上腹部隐痛不适行胃镜检查:胃及十二指肠多发性息肉.家族中共有4代8人有唇、手、足底黑斑和小肠息肉病史,其中已有4人死于绞窄性肠梗阻.查体:一般情况好,口唇、口腔黏膜、手指末端、足底见散在黑斑,大小0.2~1.2 cm.腹软,上腹部深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存在
患者女性, 60岁.因腹痛、腹胀、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 d于 2005年 8月 3日入院.既往有 30余年的慢性腹痛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腹饱满,压痛明显;无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9.0× 109/L,中性粒细胞 0.83,淋巴细胞 0.17.腹部透视:中腹部数个液平面.入院诊断:机械性肠梗阻,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