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育戏剧;高中;教学法;情绪管理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用语言把对知识的理解传达给坐在三尺讲台之下的学生。这种“传道授业”的教学方法已存在了几个世纪,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收。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一般是看学生对教师传播的信息吸收了多少。“好学生”的标准通常是上课配合教师教学,考试成绩优异。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肯定有其理由,但是,这种方法真的适合每个学生、每种课程,甚至每位教师么?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递着大量的信息,学生在下面忙忙碌碌地边听课边记笔记,根本来不及思考和消化,这种互动的方式很像饲养员给动物喂食——不会考虑动物们对食物的偏好,也不会考虑动物们此时的饥饿程度,只管“塞进去”;能吃多少,能消化多少,并不是关心的重点,他们只管在一段时间后看看动物长胖了没有。
不同于传统的“塞进去”教学方法,法国教育思想家,吉安·贾奎斯·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要“由实作中学习”和“由戏剧性的实作中来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教育戏剧正是秉持这种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尤其适用于心理健康、艺术人文、思想政治、社会文化等课程。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张晓华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有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待能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1]由此可知,教育戏剧是一种注重过程,并且以即兴创作为主的戏剧活动,其焦点不是发展“故事或戏剧”本身,而是如何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的主题中,让他们透过戏剧的情境去学习更多相关内容。
本文所指的教育戏剧教学法,是将“教育戏剧”这一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之中,具体表现为将游戏与表演相结合的上课形式;它是一种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议题性探究思考的教学方式。它的步骤分为:说明(开场)、戏剧游戏(动作上升)、情境表演(高潮)、诗化(结束)四个环节。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它的原则,以避免教学流于游戏活动或传统的团体辅导课程,而丧失教学目标和特色。常用到的教育戏剧的教学策略有:静止影像/定格画面(freeze frame)、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默剧(mime)、角色扮演(role play)、思想轨迹(thought tracking)、角色描绘(character profile)、戏剧游戏(drama games)、剧本情节(scenario)及回应与评估(reflection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用语言把对知识的理解传达给坐在三尺讲台之下的学生。这种“传道授业”的教学方法已存在了几个世纪,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收。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一般是看学生对教师传播的信息吸收了多少。“好学生”的标准通常是上课配合教师教学,考试成绩优异。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肯定有其理由,但是,这种方法真的适合每个学生、每种课程,甚至每位教师么?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递着大量的信息,学生在下面忙忙碌碌地边听课边记笔记,根本来不及思考和消化,这种互动的方式很像饲养员给动物喂食——不会考虑动物们对食物的偏好,也不会考虑动物们此时的饥饿程度,只管“塞进去”;能吃多少,能消化多少,并不是关心的重点,他们只管在一段时间后看看动物长胖了没有。
不同于传统的“塞进去”教学方法,法国教育思想家,吉安·贾奎斯·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要“由实作中学习”和“由戏剧性的实作中来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教育戏剧正是秉持这种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尤其适用于心理健康、艺术人文、思想政治、社会文化等课程。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张晓华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有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待能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1]由此可知,教育戏剧是一种注重过程,并且以即兴创作为主的戏剧活动,其焦点不是发展“故事或戏剧”本身,而是如何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的主题中,让他们透过戏剧的情境去学习更多相关内容。
本文所指的教育戏剧教学法,是将“教育戏剧”这一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之中,具体表现为将游戏与表演相结合的上课形式;它是一种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议题性探究思考的教学方式。它的步骤分为:说明(开场)、戏剧游戏(动作上升)、情境表演(高潮)、诗化(结束)四个环节。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它的原则,以避免教学流于游戏活动或传统的团体辅导课程,而丧失教学目标和特色。常用到的教育戏剧的教学策略有:静止影像/定格画面(freeze frame)、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默剧(mime)、角色扮演(role play)、思想轨迹(thought tracking)、角色描绘(character profile)、戏剧游戏(drama games)、剧本情节(scenario)及回应与评估(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