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物,花多少钱他们都愿意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成都一对夫妻为照顾生病的古牧犬,打地铺住进宠物医院月余。图/视觉中国

  “我第一次养猫带它看病的时候,害怕得哭了。”
  这是她长大后第一次当着长辈哭。李一一(化名)顾不上考虑要花多少钱,她只想自己的猫能平安。作为95后,她将自己的猫看作是朋友、值得爱护的孩子。
  现在,她给猫咪脖子上挂一条刻着“平安”的项圈。“迷信一波。”李一一自我调侃。
  这些出生在1995年-2009年之间的“Z世代”人群,正在快速地推高对宠物医疗的诉求。与动辄几千上万元的医疗费相比,他们更在乎宠物的健康,哪怕自己要过紧巴巴的日子。
  美国宠物用品行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养宠物的人群中,占比最大的人群为25岁-40岁,占32%。而18岁-34岁的人群中,会有超过一半的人把宠物看作孩子,他们愿意为“孩子”花更多的钱。
  美国宠物医院已形成稳定的连锁化格局。多位行业人士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提到,中国宠物医院仍处行业初期,未来也将以连锁化发展为主。

看一次病花了快一个月工资


  2021年8月中下旬,王木(化名)一路小跑闯进一家地处北京大屯区域的宠物医院。在得知皮肤科只剩下300元挂号费的号时,她内心多少有些崩溃。“这位皮肤科医生很资深。”宠物医院前台工作人员含笑对她解释。
  300元的挂号费,相当于北京三甲医院的专家特需号。“狗比人贵”,在养柯基的第五个月,王木开始认真体会起这句话的内涵。
  这只刚过七个月的小柯基,嘴边有一块儿扁豆大小的毛掉光了,露出鲜嫩的粉红色皮肤。王木又是查资料,又是问有经验的朋友。终于,在看过网上被各种皮肤问题折腾不轻的宠物照片后,她决定说什么也要去医院看看。
  这是王木养的第一只宠物。虽然幼时也有与狗相处的经历,不过,“那毕竟不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崽”,用她的话说,这是真正属于她的第一只宠物。作为一个90后,整个青年期都浸润在《老友记》等美剧里的人,宠物是家庭成员之一,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
  “我得一辈子对他好”,她在心里告诫自己,也将这次去医院看病当作对自己的“良心”考察。挂号,向医生叙述柯基的病情,被建议做个活检,检查后,确诊由蠕形螨引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宠物犬疾病。
  两个多小时后,王木带着一盒药和1000多元的缴费收据离开了医院。这次经历让她对带宠物看病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她祈祷自己的宠物千万别有病,“有病真的看不起”。
  在中国宠物医院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客单费都在迅速增长。一项数据显示,2019年其规模约202亿元,2023年预计将达到376亿元。
  同样是柯基常见多发的皮肤问题,另一位宠物主人付出的价格更高昂。李明(化名)的柯基先是得了耳螨,后传染到全身。“身上好多小红包,还痒”,李明带着它去医院看病、吃药、洗药浴,“前后折腾两个月,花了1万多元”。李明感慨,我看着它也难受,“隔一天就得给他洗一次药浴”。
  对于刚工作没几年的李明来说,这笔钱已经赶得上自己一个月挣的工资。“那能怎么办,也不能不治。”她自我调侃,以后是没法买新衣服了,“逛街从此与我无关”。
  另一只得了弥散性腹膜炎的两岁比熊,也让刘宁(化名)身心俱疲,还花费不菲。2019年夏天,这只比熊持续呕吐,不吃东西,先带去家附近的小医院看病,医生判断是消化问题,输液四五天。可是一直不见好,医生建议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
  到了医院,“查了一溜够,血、尿、便、B超,呕吐物等”,刘宁回忆,又输了三四天液。两次共花费8000多元。
  當王木得知身边有朋友动辄几千、上万元的宠物看病花费,心里又喜又惊。“小钱免灾。”她默念。
  据国联证券统计,给宠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费是500元左右,涉及到手术则要花费5000元以上。
  目前,宠物医院各项费用均为自主定价。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副董事长刘朗解释机构对项目定价背后的考量,“宠物医疗行业现在完全是市场经济,医院靠经营收回投入。”这就意味着,在定价的过程中,既会考虑市场整体的价格,也要考虑投资回报率。
  “如果三年能够收回投资,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项目。”刘朗说,但来医院看病的宠物与需要看病的人的数量并没有可比性。这也意味着,大型设备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他所在的一家大型宠物医院,一个月大概只能做30个CT项目,平均一天只做一例。刘朗解释,这台设备需要六七百万元,一年的维修费用大概十多万元,加上所需的人力成本,现在的收费虽然比人看病所需费用高出5倍-6倍,也不一定能及时收回成本。最好的情况是三年能够收回成本,因为一般设备五年就存在折旧问题。
  这样的检测设备,是宠物医院发展中所必需的。“如果没有这样先进的检测手段,兽医很难在复杂的病情中找到规律。”刘朗说。

Z世代人群将成养宠“烧钱户”


  宠物正在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已从医十余年的刘朗明显感受到年轻一代对宠物的热情,带宠物来医院看病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养宠物人群的权威数据调查,通过美国宠物市场的变化来进行预测不失为一个途径。
  美国宠物用品行业协会(APPA)是美国宠物领域最大行业协会。其披露的2020年数据显示,70%的美国家庭拥有宠物,这相当于9050万个家庭。要知道,1988年,即此项调查的第一年,拥有宠物的美国家庭占比是56%。
  这其中,80后、90后,甚至Z世代人群的占比正在变大。APPA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养宠物的人群中,25岁-40岁人群占32%,成为占比最大的人群,还有14%的宠物主人不到25岁。   摩根士丹利的一项针对新时期宠物行业的调查结果发现,65%的18岁-34岁的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购买或添加宠物,以此预计到2030年宠物拥有量将增加14%。
  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进入成年期,他们比长辈们更能接受养宠物和爱宠物的生活方式,相应地也愿意为宠物花更多的钱和精力。
  摩根士丹利的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宠物的态度上,把宠物看作孩子的人群中,18岁-34岁占比最大,为54%。
  甚至有人愿意负债来支付宠物医疗费用。在这一人群中,18岁-34岁年龄段也占比最高,为43%。
  APP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勃·维特雷(Bob Vetere)认为,这一代人更愿意为优质产品和服务支付更多费用,以改善宠物的身体状况。
  资本开始对宠物市场上心。摩根士丹利在调查中发现,每只宠物的平均年度家庭支出可能会从2020年的980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292美元,并进一步扩大到2030年的1909美元。
  这与刘朗近几年的观察颇为相似。他发现,与过去只是单纯看做宠物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将其视为自己的伴侣,把它看做家庭成员,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以前大家把它当宠物,花费多了是不太愿意的”。
  据APPA调查,在美国,与宠物健康相关的医疗服务增长已经超过了其他类别。摩根士丹利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其发现,在宠物食品后,宠物医疗可能是该行业未来十年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

宠物医院将以连锁化为主


  对未来市场的看好,使得这几年资本对宠物市场青睐有加。今年10月,萌兽医馆已完成B2轮融资,获数亿元注资。据《财经·大健康》不完全统计,这已经是2021年以来,宠物行业的第23次融资,总融资金额近20亿元。
  企查查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宠物赛道共发生投融资358起,金额超过110亿元。
  “宠物医疗的发展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的,宠物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最近几年才有所提升。”萌兽医馆首席运营官徐超认为,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期。
  可资比较美国的宠物医疗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产业上游以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设备生产企业为主,下游渠道则是宠物医院,以及线上与线下宠物药房。美国宠物医院格局基本稳定,行业品牌高度连锁化。
  如果回溯美国宠物医院发展历史,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
  Banfield和VCA既是美国最大的连锁宠物医院,也是两种连锁医院发展路径的代表。前者体量轻盈,将自己的门店全部开在宠物食品、用品零售店;而VCA依靠的是收购新店快速扩张,从一家单体宠物医院变为连锁品牌。前期的收购资金主要靠融资,当体量到达一定规模,利润率开始稳定,持续扩张则由公司的自有资金带动。
  20年前VCA就登陆纳斯达克,后进入密集收购阶段。1995年,VCA仅有约70家宠物医院,一年后,旗下宠物醫院便翻倍,变为154家。
  VCA的这种扩张模式,似乎更贴合现今中国宠物医院市场。目前,中国宠物医疗市场中,市占率前二的品牌为新瑞鹏和瑞派,前者有1000多家医院。后者医院规模接近400家。
  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成立不到三年,其前身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可以追溯到1993年成立的伴侣动物医院,后逐渐发展成瑞鹏集团;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资本整合而成的瓴域集团。
  两者都经过了快速的扩张。2015年,瑞鹏集团只有几十家门店,合并前,已经有几百家门店。高瓴资本也在这个时期,以多只基金投入宠物医院,整合并购了700多家连锁宠物医院。
  2018年两者整合后,成为中国现在最大的连锁宠物医院。截至2021年9月,新瑞鹏旗下医院超过1600家,三年增长超过两倍。
  不过,徐超认为,美国宠物医院连锁化率为30%,中国的连锁宠物店占比将近12%。相对来说,连锁化的程度还是比较低,势必会向连锁化方向发展。
  中国平安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中国大陆地区宠物医院约2.28万家。按这个数字计算,新瑞鹏的市场占有率约7%。另一家瑞派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不到2%。
  宠物医院的连锁化会使诊疗行为更加标准。在刘朗看来,中国宠物医疗发展不过30年,还有许多地方待完善。连锁机构会先做出一些规范性的内容,使得这个行业能经得起敲打。
  一位证券分析师则认为,中国宠物医院头部连锁企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他连锁的体量较少,行业市场分散,市场还有空间。
其他文献
医生集团这一业态经常受到外界的质疑,倒闭、“僵尸”医生集团等事件也相继出现。图/视觉中国  医生是不是总要在一家医院才能叫“医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原主任张强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放弃公立三甲医院科主任的职位,在2014年建立中国首家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定位静脉病专科,现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3个城市布下静脉病中心网点。  继他之后,《2021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期刊
图/IC  120万元一针。  这就是中国首个获批的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的售价。  “12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开出CAR-T处方之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许彭鹏,很谨慎地和患者陈女士及家属做沟通。  CAR-T细胞治疗产品,是通过基因修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识别能力,让T细胞准确发现癌细胞,启动自身免疫来“清除”癌细胞。2021年6月,复星凯特拿到了阿
期刊
图/视觉中国  公立医院能不能逐利?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医改很多年。  2016年6月,广东省中山市拿出的一套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方案,在内部征求意见时,院长和医生们的反对意见很大,原因就是,新方案给医生设定了收入的天花板,上限太低。  这次改革的关键是,给医生合理涨薪。按广东省既有规则框架给公立医院设定的收入上限,中山市三甲医院的人均年收入可涨2.6万元,二甲医院及以下能涨1万元。  这样,中山市有些
期刊
如何遏制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011年起,一场新的支付方式改革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次采用的方式是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在应用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方式。  201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随后,国家医保局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改革试点,DRG付费改革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2020年,浙江在全省域推
期刊
一些年轻医生要每天早上5点多从郊区出发,7点前赶到位于中心城区的医院参与查房。图/视觉中国  晚上6点,这位三甲公立医院的科室主任出现在咖啡厅时,穿着蓝色手术服,即便是在医院内也颇为抢眼。刚刚结束今天的第二台大手术,吃口简餐,匆匆赶来,就为聊聊医生薪酬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我这辈子挣钱最多的不是工作收入,是在北京来回买房子,装修房子的钱还是靠周末去外地‘飞刀’做手术挣的,那年一个周末都没休。
期刊
在精选层挂牌的企业当中,有多家药械企业涵盖医疗器械、创新药、中成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多领域。图/中新  北交所开市进入倒计时。  最近一个月,三元基因董事长程永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先后参加了多场有关北京证劵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主题活动。  自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其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及制度、系统测试等工作正加速推进。11月2日晚间,北交所正式发布交易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及3
期刊
多项政策指向了医药领域的不正之风,对医疗领域的灰色交易关系网打击力度呈现加大趋势。图/IC  2021年前三季度,已有至少19名卫健系统的官员、60名医院院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其中,近六成涉嫌受贿、权钱权色交易,32人的腐败与医药、医疗设备采购有关。  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将医疗和食品药品列为查处重点。  《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
期刊
2021年1月,百济神州与诺华就PD-1抗体的授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前者将得到6.5亿美元的首付金额与22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这笔交易,拉开了2021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License-out)的序幕。  8月8日,荣昌生物宣布与西雅图基因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后者将开发和商业化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获得的潜在收入总额将高达26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质量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把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到院外,从线下单纯的“一对一”管理,变成持续的“一对多”管理,不仅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广度、深度以及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慢病管理
期刊
OPPO CEO陈明永。  在手机硬件大创新暂难破局、市场饱和后,消费类电子公司比拼的赛场早已不局限于手机。在战火蔓延至IoT后,健康领域成为了下一个赛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健康意识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种历史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