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zheng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和后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传统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的效果甚微,亚低温治疗是过去10年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应用受胎龄、发病时间限制。当前,干细胞移植是治疗HIE新的研究方向,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取材容易、低免疫源性和潜在神经再生属性等优势在未来临床应用中最具前景。现就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儿HI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或节律紊乱等为主要因素引起的晕厥,是儿童晕厥第2位的病因,相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晕厥,心源性晕厥具有猝死的风险,病死率高,预后相对较差。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心电图做出初步评估,其中常规心电图是最基本的检查,对提示心源性晕厥的患儿进行长程心电图、心脏彩超、电生理等专科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对晕厥的认识,早期识别心源性晕厥,完善风险评估,明确病因诊断。早期诊断及
对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儿童临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病因诊断和危险评估。目前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仍是UP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但HUTT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现综合描述其他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包括24 h动态血压监测、QT间期离散度测定、运动后心率恢复、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测试等)对UPS儿童进行定量诊断和
晕厥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常见急症,晕厥的反复发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研究,儿童晕厥的评估和管理均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个体化精准治疗概念的提出使得儿童晕厥的治疗又登上了新台阶。
期刊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右心室双出口(DORV)手术方案制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29例DORV患儿。其中男13例、女16例。采用双源CT获取患儿影像学资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模型,对DORV进行诊断分型并指导手术方案制定。比较3D打印模型与二维影像学对DORV患儿诊断分型、手术方案制定符合度。结果二维影像学与3D打印模型均能有效对DORV进行诊
目的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评价主动脉弓畸形对胎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主动脉弓畸形32例胎儿。按血流动力学不同分成2组:梗阻性病变组(17例)和非梗阻性病变组(15例),并分别匹配孕周相符的健康胎儿,应用二维超声和STIC获得大血管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D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RVD
目的探讨高剂量二代脂肪乳剂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救护中心收治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试验组出生24 h内给予200 g/L脂肪乳剂2.0 g/(kg·d),每日增加0.5~1.0 g/(kg·d),直至3.5 g/(kg·d);对照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于2015年7月15日至2016年12月25日收治的胎龄≥27周且<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000 g且<1 500 g的BPD高危早产儿,共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早期雾化组(34例)、晚
目的探讨胆绿素还原酶A(biliverdin reductase A,BLV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福建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对28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例组)和250例健康对照组BLVRA基因的5个SNP位点(rs699512、rs1802846、rs7738、rs1637530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