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合作探究式学习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提出高中生物合作探究学习法的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活动—知识提问—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知识回归—习题检测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全国课改的洪流下,尼尔基第一中学进行大踏步的改革,将新课改理念转换为教学过程,构建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线教师提出的必要条件。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我们经过了多次实践修正总结的符合一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基本流程为:设计活动—知识提问—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知识回归—习题检测。
  一、设计活动,优化提问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合理地设计活动把学生引入学习环境,让感性的新时代青年兴奋起来,把大的知识问题分解转变成若干个小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以问答题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在学案上,以往高中生物题都是以选择题和填空的形式出现,针对自主性强的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除了填充部分以外的语言描述,但自主性差的则会断章取义,片面理解。我校学生大多自主性差,学习意志薄弱,如果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则迫使他们通读课本,从中摘抄,节选出问题的答案。
  但问题还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旧到新的原则,例如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四课题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一节的学案中,基础知识部分:果胶是什么;果胶的作用有哪些等。问题简单易懂,又有层次,迫使学生不得不通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以学案的形式为学生提出不简不难,既有知识体系又有难易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完成学习,这是学生开展的第一级学习。允许学生完不成,但一定要独立学习,不参考辅导书。针对我校的特点,为保证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利用小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争先夺优的热情,保证自主学习结束后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不能确定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提出问题
  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二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以“兵教兵”、“讨论”、“借助资料”、“求助老师”的形式展开生生合作、生书合作、师生合作,并再次提出遗漏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涉及重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引导、温习旧知识等方式解决。
  四、探究学习
  针对上一次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大部分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设计情景,设计更有梯度的问题,展开全班同学及老师之间的大探究,解决全部问题。例如:选修一专题四课题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设计的学案中的比较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一、二级学习便能轻松准确把握优点,而对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存在的问题则不能明朗,所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新的问题:比较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区别;酶与细胞的异同;为什么固定化酶后还要固定化细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问题迎刃而解。
  五、知识回归
  虽然经过多级的学习,但知识仍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所以可以通过“总结”、“绘制知识体系图”等方式使讨论的各小问题汇集为知识大问题,归纳出本节的重点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堂检测
  反馈学习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测,在课内进行有效的训练、及时释疑是课外大量练习的替代产物,既能促进学生把知识向能力迁移,又能“解放”学生的课余时间。
  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畴,也存在相应的弊端。这是课改过程中研究、实践、总结的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变,时代在变,因此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科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尝试;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引导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学习方式;积极评价,建立合理的考试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基础,而且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就如何加强农村中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要想引起重视,首先一定要认识它的功能,从而引起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初中物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教学者,都要抓住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把握其精髓和关键点,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以下是我从教25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会,希望给读者以帮助。  一、加强师生互动,忌唱“独角戏”  “教”“学”分离的现象在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在台上争分夺秒、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学而不是光看老师讲。”只有学生学懂了、学
双膦酸类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是一类抗代谢性骨骼疾病的药物,是高效的骨吸收抑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高钙血症及肿瘤相关骨疾病等。 双膦酸
分子拥挤是一种有效的增强模板与功能单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促进分子识别能力的新方法。在本文中,这一概念被首次应用到用于毛细管电色谱的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上。本研究我们以佐匹克隆(d-ZO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溶于氯仿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液为分子拥挤试剂合成分子印迹整体柱。含有拥挤试剂(PMMA)的印迹整体柱,可以在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