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冲击着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为践行新课标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不论是体制改革,还是育人方式的转变,不管是教与学行为的变化,还是评价手段的调节,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诸多的改革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专业打造,让课改成就自己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要让课改走向成功,就必须从教师入手。为此,我们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全员参与,为教师量身定做适合自己成长的发展方式。
1.学习实践新《课标》。此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一。行为来源于理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行课程改革,不彻底摈弃陈旧的教学观,不进行彻底的换脑就无从进行真正的改革。我们先从学习、感悟新课程理念着眼,与学科学习相结合,把规定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再以学科学习为常规性学习,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测试、定奖惩。然后再进行以实践为主的探究、体验、研讨、反思的课堂尝试、积累和完善。
2.新簿本的使用。以前的备课本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不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教学智慧。我们重新研究、设计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二的新式备课簿本,除了在教的方式上继续精心设计,特别突出了学的方式、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二次备课。
3.教学反思。为了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施教、育人行为及时地总结、思考,我们专门设计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三的《教学反思》,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教师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听课研讨。听课评课、互相切磋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进入课改以来,我们更是加大了听评力度。为发挥听评的最佳效益,切实加强听评的针对性,我们又专门设计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四的《听课研讨》表。在每次听评之后,施教人都要根据评课人的评议意见和自己的反思写出具体的课堂评价及本节课的改进措施、完善办法和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努力方向。
5.321工程。近几年来,大批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适应新的教改形式,我们对上岗三年来的教师跟踪指导。每学期按照三、二、一的方式对三年以来的上岗教师进行听评课指导,即每一学期中对上岗一年内的青年教师听评三次课,对上岗两年内的青年教师听评两次课,对上岗三年以内的教师听评一次课,此项为专项听评课,列入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五,有具体的措施来保证落实。该工程实施以来,大批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许多已经成了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
二、大练基本功,让教师练就硬功夫
观念转变了,行为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地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本领。打铁还得自身硬。98年的教学基本功大训练、大过关,使广大教师的教学功底有了扎实的积淀。时过境迁,数年之后,尤其是这些年来上岗的教师,更显出教学功底的许多不足,暴露了教师自身素质与教改不适的诸多问题。新的教改形势迫切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本领。为此,我们突破传统的三字两画,增加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大张旗鼓地再次掀起了大练教学基本功的高潮。在三字中,我们特别突出粉笔字这一常用的工作用字,每天一版,由书写好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圈画、打分检评,阶段性地进行比赛。钢笔字的书写与理论、业务学习相结合,既练了字又完成了必要的任务,正可谓一举两得。毛笔字的书写,能练精、气、神,我们从字能养人、能辅助其他两字书写的角度也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要求与训练。在普通话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进行情境式的即席演讲。因为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基本标准地使用普通话,可是语言却比较苍白、干瘪,缺少文采和情感。于是,我们在要求教师大量阅读、丰富文学素养的前提下,进行文采与情感并重的即席演讲。
三、践行新理念,让课堂脱胎换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在落实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上,以区教研室推行、提倡的教研思路为主导,注意结合、吸收外地经验,并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发生质的变化。北京是帝王之都,北京二小的教学理念引全国之先,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我们组织教师赴北京二小学习,感受了最前沿的教改风采,使所有赴京学习的人员大开眼界、大为震撼。随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学习活动,并作为一项工程隆重地展开。写评价、写心得,开展教学论坛,上汇报课,进行课堂教学比赛,等等,扎实有序而又轰轰烈烈。
四、创新教研形式,让教研立体发展
为使教师更多地接受信息、参与教研,迅速提高教师的研教水平和执教能力,我们一改过去比较单一的教研形式,抓好四条研究线。一是教研室牵头的各学科开展的主题性的示范引路为主的教研活动,此为主导线;二是指导线,深入学科教研组,参加指导各学科自主开展的三课活动;三是协调线,根据村小教研活动的实际与可行性,推行全处校际联合教研,共分为中小片、联小片、冠蒙片。每片的划分都进行了科学的搭配,发挥各校最大的资源优势。活动开展以来,人人受益匪浅;四是探究线,以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为主的探究、尝试性教研活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增加了教师的学习、研究机会,扩大了视野。
一、专业打造,让课改成就自己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要让课改走向成功,就必须从教师入手。为此,我们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全员参与,为教师量身定做适合自己成长的发展方式。
1.学习实践新《课标》。此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一。行为来源于理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行课程改革,不彻底摈弃陈旧的教学观,不进行彻底的换脑就无从进行真正的改革。我们先从学习、感悟新课程理念着眼,与学科学习相结合,把规定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再以学科学习为常规性学习,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测试、定奖惩。然后再进行以实践为主的探究、体验、研讨、反思的课堂尝试、积累和完善。
2.新簿本的使用。以前的备课本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不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教学智慧。我们重新研究、设计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二的新式备课簿本,除了在教的方式上继续精心设计,特别突出了学的方式、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二次备课。
3.教学反思。为了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施教、育人行为及时地总结、思考,我们专门设计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三的《教学反思》,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教师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听课研讨。听课评课、互相切磋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进入课改以来,我们更是加大了听评力度。为发挥听评的最佳效益,切实加强听评的针对性,我们又专门设计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四的《听课研讨》表。在每次听评之后,施教人都要根据评课人的评议意见和自己的反思写出具体的课堂评价及本节课的改进措施、完善办法和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努力方向。
5.321工程。近几年来,大批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适应新的教改形式,我们对上岗三年来的教师跟踪指导。每学期按照三、二、一的方式对三年以来的上岗教师进行听评课指导,即每一学期中对上岗一年内的青年教师听评三次课,对上岗两年内的青年教师听评两次课,对上岗三年以内的教师听评一次课,此项为专项听评课,列入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之五,有具体的措施来保证落实。该工程实施以来,大批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许多已经成了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
二、大练基本功,让教师练就硬功夫
观念转变了,行为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地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本领。打铁还得自身硬。98年的教学基本功大训练、大过关,使广大教师的教学功底有了扎实的积淀。时过境迁,数年之后,尤其是这些年来上岗的教师,更显出教学功底的许多不足,暴露了教师自身素质与教改不适的诸多问题。新的教改形势迫切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本领。为此,我们突破传统的三字两画,增加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大张旗鼓地再次掀起了大练教学基本功的高潮。在三字中,我们特别突出粉笔字这一常用的工作用字,每天一版,由书写好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圈画、打分检评,阶段性地进行比赛。钢笔字的书写与理论、业务学习相结合,既练了字又完成了必要的任务,正可谓一举两得。毛笔字的书写,能练精、气、神,我们从字能养人、能辅助其他两字书写的角度也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要求与训练。在普通话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进行情境式的即席演讲。因为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基本标准地使用普通话,可是语言却比较苍白、干瘪,缺少文采和情感。于是,我们在要求教师大量阅读、丰富文学素养的前提下,进行文采与情感并重的即席演讲。
三、践行新理念,让课堂脱胎换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在落实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上,以区教研室推行、提倡的教研思路为主导,注意结合、吸收外地经验,并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发生质的变化。北京是帝王之都,北京二小的教学理念引全国之先,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我们组织教师赴北京二小学习,感受了最前沿的教改风采,使所有赴京学习的人员大开眼界、大为震撼。随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学习活动,并作为一项工程隆重地展开。写评价、写心得,开展教学论坛,上汇报课,进行课堂教学比赛,等等,扎实有序而又轰轰烈烈。
四、创新教研形式,让教研立体发展
为使教师更多地接受信息、参与教研,迅速提高教师的研教水平和执教能力,我们一改过去比较单一的教研形式,抓好四条研究线。一是教研室牵头的各学科开展的主题性的示范引路为主的教研活动,此为主导线;二是指导线,深入学科教研组,参加指导各学科自主开展的三课活动;三是协调线,根据村小教研活动的实际与可行性,推行全处校际联合教研,共分为中小片、联小片、冠蒙片。每片的划分都进行了科学的搭配,发挥各校最大的资源优势。活动开展以来,人人受益匪浅;四是探究线,以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为主的探究、尝试性教研活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增加了教师的学习、研究机会,扩大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