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自治行为的形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是说作为一个学生,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行。其中行就包括自我管理,自治的行为。
  学生作为学校生活的主体,是学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要学习所需的知识,还要学会必需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自治行为。只有当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自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假如一直依靠别人,则永远都是温室的花朵。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监督者和教导者,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进行德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治,学会自我管理。
  
   二、自治行为的心理分析
  
   有人会想:我不用引导,当孩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自治,会自我管理。孩子这么小,对自己还不了解,怎么教、怎么引导也没用。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大错特错。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一岁)就已经开始对自己有所认识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其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而自治行为就是个体自我调节的行为表现。
   自我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
   婴儿早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己这个概念,也不认识自己身体的存在,所以他们有时会吃自己的手,有时会抱着自己的脚啃个不停,有时会抓得自己满脸是伤。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逐渐知道了手和脚都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岁以后,他们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能用名字来称呼自己,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动作,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级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但是,这时候他们仍然不认识自己,照镜子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正是镜子中的人。大约二岁以后,儿童能掌握“我、你”之类的代词。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增长起来,他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懂得了好与不好,乖或不乖的含义。
  当儿童3岁左右,他会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用别的词表示其他事物,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次质变和飞跃。从3岁到青春期,个体通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
  人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自我开始形成,因此要尽早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治。等他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再让他进行自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形成途径
  
   (一)教师期望
  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近的就是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要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即使是那些表现差、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要用爱去包容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如果老师都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产生厌恶与疏远,那么同学们也会以老师为表率,跟着厌恶、疏远那些同学。
  当老师对学生充满期望时,学生会逐渐按照老师的期望发展,变成老师所期待的那样。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期望效应”,即“皮革马立翁效应”。因此,老师要爱每一个学生,要用积极的期望来引导教育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对他积极的关注,让他明白,老师对他同样充满了期待,同样希望他能变的很好,而不是一味的疏远,更不能轻视他。
   老师要以启发、疏通、引导为教育手段,要服之以理,导之以情,而不是强制性的禁止。学生在成长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犯各种错误。若是简单的用空洞的言论训斥批评学生,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和矛盾加大,最终到无法解决的地步。在疏导时,老师要热情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冷冰冰的,学生就会自然的疏远,不会轻易的吐(下转第48页)(上接第43页)露心事。老师还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若老师的话中满是虚假,学生也不会相信。
   (二)行为规范
   要想让学生学会自治,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就要让学生行成良好的行为。良好行为的行成需要不断的强化。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在行为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
   要行成良好的行为,首先要把行为规范引导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心需要中。班主任要让他们懂得遵守行为规范是社会的要求也符合自己的利益,执行规范,不是吃亏的事,也不是行动的不自由。其中,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要使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其次,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尤其是多开展能增进同学感情、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而不能随大流,人云亦云。让学生成为有集体意识、而不是毫无主见,有独特的个性、而不是自由散漫的主体。
   再次,老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手段,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好的行为,批评教育不好的行为表现。这种对行为和结果的及时强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杜绝不良的行为。
  要学生学会自治,还要在班集体中建立必要的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班级的氛围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氛围的形成是在制度的促使下形成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引导学生自治的重要手段。但是班级中的规章制度不能太多,太多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内容要简洁明了,切实具体。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老师要与学生商议,共同制定出惩罚条例。这样就相当于学生自己为自己制定,也会积极遵守,偶尔违反也会积极接收惩罚,心服口服。
  
  四、小结
  
  要学生学会自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要建立健全的班干部管理制度。让学生选举自己尊重和信得过的同学组建一支有力的班干部团队,学生自己商议,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自觉去遵守,自己去管理,自己去负责。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让学生学会自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持久地努力。因此,当遇到挫折时也不能轻易放弃。学生毕竟是孩子,心理仍不成熟,不可避免的会犯各种错误。但只要坚持不懈,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会慢慢的学会自治。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白铭欣. 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7.
   [6]B.F.Skinner.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张玉森,张宝臣,安凤有等著[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尹金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胡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的高速发展,政府要求每一个企业和公司都必须加强培养和锻炼人才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成为了我们当今时代一直孜
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石油工程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承担大港油田压裂、酸化增产措施改造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引进与推广,相关工艺设计编制、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经济结构由国有经济一统天下走向多元化,与此相适应地,以农村人口为主的流动人口的的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在此形势下,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面临的困境及根源。最后提出了流动人口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制度整合的对策探究。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观点相互冲突、学派对立、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的争论不断等等,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由于上述问题对心理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又加之心理学这门学科缺乏统合这些问题的共同基础,“心理学似乎成为一门永远都存在危机的科学。”    一、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两种科学观的对立    心理学从哲学母体独立出来之后
本文从我们国家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入手分析;再阐述群众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具体包括学生的体育活动与课程设置的内容不一致、仅仅通过考核无法达到为教育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主要部门之一.本文通过参加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
外伤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继发于各类眼外伤的严重眼病,常见于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或眼球破裂伤等[1,2].随着人们对眼内炎的重视,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外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