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一个神奇的字眼,他们踏入计算机教室的那一刻,在他们的心底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和向往感。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就是对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82-01
  一、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我国的教学在很早之前就在教学中纳入了计算机课程,同时对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但是,从目前小学计算机课程来看,很多学校所注重的都是语文、数学这些基础类的学科,将计算机课程纳入到了辅助课程中,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不重视,也就导致者学生的不重视,无法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这对小学生未来信息技术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之间沟通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人们现今的生活中,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显现着,人们要想适应社会就要学习计算机技术,同样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要从小学开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意识,再使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然后通过计算机课程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传输信息,应用信息,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小学计算机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来掌握计算机技术呢?
  三、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正是处于求知的最佳年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有着无法阻挡的热情。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玩”,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在刚开始学习电脑知识的时候也是他們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每个孩子在新事物面前都抱有很大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本身的优势,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玩的感觉,在玩中有一种联系的过程,这样才可以将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的内容上,从计算机技术的变化无穷性上出发,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同时也要结合小学生多动的特性,引导小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计算机是作为一门技术来实现的,对其的掌握需要的不是那些系统、繁琐的理论知识,而是应用的技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对计算机的掌握是通过上机来实现的,理论知识的不熟练可以通过询问而得知,而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却需要在操作中来掌握,在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全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学生可以进行很多实际的操作,在现代技术的三维动画等方面,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进行简单的编排,绘制一些贺卡加深同学间的友情加深和学习的交流。在实践中所体会到的成果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小学生的个性都是很天真的,在其实践了一样事物中还希望从中掌握到更多的东西,这种对知识的探索就是源于对成功的感悟,同时也是小学生自主实践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小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就导致着计算机教学中问题的出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正视这个问题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会逐步加大,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甚至就会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一种厌倦感。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掌握能力好的学生,在提高中等小学生水平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教师在讲解好知识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所讲解的知识自动动手操作,然后在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逐一的讲解,对于学生还没有接受的部分进行二次单独的讲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创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掌握了这门技术软件。
  四、结语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共存的学科,其可操作性非常强,本质的差别导致着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结合计算机技术软件的特征,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技术。
  参考文献
  [1]傅春.《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0.(01).237.
  [2]孙英娟.《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信息技术教育》,2011.(01).21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各类药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互联网+教育教学”的理念正随着人类的信息化潮流由理想成为现实,重构教师的行为方式,将最大程度地实现师生身心的全面提升。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药物分析》课程的改革提供新思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深信“互联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构建校园文化受到了众多学校的青睐。在初中校园文化中,学生社团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初中生幸福感和对学校认可度的重要途径。初中学校通过开展
【摘 要】《康复疗法评定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为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功能评估理论和技术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依托智慧职教资源库,借助云课堂2.0APP,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康复疗法评定;智慧职教
【摘 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正式步入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年纪小,对身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浓浓的好奇心。本文针对幼儿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幼儿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然后分析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了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习惯,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