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画幅微单?A7、A7R的出现,让无反相机拥有了与单反相机一样的画质基础。自此之后,索尼A7系列产品也出现在越来越多职业拍摄者的摄影包中。2014年末,索尼A7系列的第三款主力变焦镜头:FE 16-35mm 1:4 ZA OSS正式发售。
基本介绍
FE 16-35mm 1:4 ZA OSS的全称是Vario-Tessar T* FE 16-35mm 1:4 ZA OSS,产品型号为SEL1635Z。索尼E卡口全画幅镜头全部以“FE”作为前缀,以此区分于APS-C画幅专用镜头。E 10-18mm F4 OSS等镜头接装在A7系列全画幅相机上时,如果机内APS-C画幅拍摄选项设置为“开”或“自动”,成像区域会缩小至APS-C画幅,并且有效像素减少约50%、等效焦距延长1.5倍;如果机内APS-C画幅拍摄选项设置为“关”,取景和最终成像都会有一个明显的黑圈,需要后期裁切才能得到正常的画面。
熟悉索尼镜头的朋友想必非常清楚,索尼镜头有ZA和G两个高端产品系列。前者是索尼与蔡司合作开发的,后者则继承自美能达的G标志。FE 16-35mm 1:4 ZA OSS属于前者,它采用了“Vario-Tessar”结构,并且拥有蔡司独有的T*镀膜。
镜身设计及操作性能
FE 16-35mm 1:4 ZA OSS和FE 24-70mm 1:4 ZA OSS的外观非常相似,但体积略大一些,重量也达到了518g。当然,如果与单反相机的同规格镜头相比,FE 16-35mm 1:4 ZA OSS还是最紧凑、最轻便的。镜身上没有其他控制开关,AF/MF切换、防抖开关都需要在相机菜单内进行选择。
FE 16-35mm 1:4 ZA OSS的镜身包括对焦环、变焦环均为金属材质,机身侧部有一个蔡司小蓝标。它采用外变焦、内对焦设计。镜身长度在35mm时最小、16mm时最大;后组镜片在35mm时距离卡口最远、16mm时距离卡口最近。对焦过程中,镜头前端和对焦环均不转动,便于使用CPL偏振镜和插片式滤镜。FE 16-35mm 1:4 ZA OSS的滤镜口径为72mm,与已经发布的FE 70-200mm 1:4 G OSS相同,购买滤镜时不会太破费。在刚刚结束的CP 2015摄影器材展上,索尼展示了正在开发中的FE 35mm 1:1.4 ZA和FE 24-240mm 1:3.5-6.3 OSS,它们也采用了72mm口径。看来,索尼要把E卡口中高端镜头的滤镜口径统一为72mm。
最后,FE 16-35mm 1:4 ZA OSS具有防尘防滴性能。随镜头附赠的ALC-SH134遮光罩采用了金属、塑料的两层设计。尺寸比较小巧,不会对收纳携带产生影响。
光学设计与成像质量
FE 16-35mm 1:4 ZA OSS和FE 24-70mm 1:4 ZA OSS一样采用“Vario-Tessar”结构,具有10组12片光学镜片,并且使用了5片非球面镜片和3片低色散镜片。其中,位于镜组最前端的是一片高级非球面精品啊(Advanced Aspherical lens,简称AA镜片)。它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比较苛刻的生产加工工艺。AA镜片的作用是校正像差和畸变,提高镜头在整个成像区域上的画质表现;同时还能简化光学设计,让镜头更小巧更紧凑的功效。
畸变控制
对于一款超广角镜头来说,畸变控制是非常令人在意的,而FE 16-35mm 1:4 ZA OSS在这方面也有令人惊讶的表现:16mm端在未开启镜头校正的情况下也有非常不错的畸变控制;35mm端桶形畸变比较明显,在意的朋友可以通过开启机内校正或在Adobe Camera RAW、Lightroom中应用镜头配置文件来进行优化。
周边失光
超广角镜头由于光学设计原因很容易出现周边光量下降问题,而E卡口的超短法兰距又给镜头设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索尼在设计镜头时应该做了很充分的优化,结果是在全开光圈时,FE 16-35mm 1:4 ZA OSS的暗角程度与同规格单反镜头基本相当。但当光圈收缩到F16或F22时,FE 16-35mm 1:4 ZA OSS依然有比较明显的暗角,这时候就需要借助镜头校正或配置文件来进行优化。
色散控制
FE 16-35mm 1:4 ZA OSS的色散控制非常不错,收缩1-2级光圈后,通常不会有肉眼可见的紫边。
眩光控制
FE 16-35mm 1:4 ZA OSS虽然采用了T*镀膜,但眩光、耀斑控制还有待加强。
分辨率
在整个变焦范围上,FE 16-35mm 1:4 ZA OSS的中心分辨率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边缘分辨率也很优秀,只有35mm端稍差,建议收缩1-2级光圈。试拍过程中,笔者使用的是2430万像素的A7。如果更换为3640万像素、无低通滤镜的A7R,相信会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抖动补偿
索尼并没有标明FE 16-35mm 1:4 ZA OSS的防抖等级,实际拍摄中,可以降低2-3挡快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高像素相机来说,安全快门其实已经不再是焦距倒数。为了获得最佳画质,提高拍摄成功率,建议大家在开启防抖的情况下也尽量用1/60秒或更高速度的快门进行拍摄。另外,FE 16-35mm 1:4 ZA OSS在搭配A7II时,还可以镜头提供俯仰、摇摆补偿,机身提供平移、旋转补偿。
对焦速度
这次拍摄主要针对风景、建筑等静态题材,没有特别尝试跟拍快速运动物体。无论是搭配A7R还是A7II,对焦速度都令人满意。
小三元与大三元
我们通常将覆盖超广角(14-35mm范围),标准(24-120mm范围)、远摄(70-200mm)3个焦距范围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称作“三元”。如果这些镜头全部具有F2.8恒定光圈,则称为“大三元”;如果这些镜头全部具有F4恒定光圈,则称为“小三元”。有意思的是,这种说法也影响到英语国家——“大三元”是“Big Three Dragons”,直译过来是“三大龙”;“小三元”是“Small Three Dragons”即“三小龙”。
基本介绍
FE 16-35mm 1:4 ZA OSS的全称是Vario-Tessar T* FE 16-35mm 1:4 ZA OSS,产品型号为SEL1635Z。索尼E卡口全画幅镜头全部以“FE”作为前缀,以此区分于APS-C画幅专用镜头。E 10-18mm F4 OSS等镜头接装在A7系列全画幅相机上时,如果机内APS-C画幅拍摄选项设置为“开”或“自动”,成像区域会缩小至APS-C画幅,并且有效像素减少约50%、等效焦距延长1.5倍;如果机内APS-C画幅拍摄选项设置为“关”,取景和最终成像都会有一个明显的黑圈,需要后期裁切才能得到正常的画面。
熟悉索尼镜头的朋友想必非常清楚,索尼镜头有ZA和G两个高端产品系列。前者是索尼与蔡司合作开发的,后者则继承自美能达的G标志。FE 16-35mm 1:4 ZA OSS属于前者,它采用了“Vario-Tessar”结构,并且拥有蔡司独有的T*镀膜。
镜身设计及操作性能
FE 16-35mm 1:4 ZA OSS和FE 24-70mm 1:4 ZA OSS的外观非常相似,但体积略大一些,重量也达到了518g。当然,如果与单反相机的同规格镜头相比,FE 16-35mm 1:4 ZA OSS还是最紧凑、最轻便的。镜身上没有其他控制开关,AF/MF切换、防抖开关都需要在相机菜单内进行选择。
FE 16-35mm 1:4 ZA OSS的镜身包括对焦环、变焦环均为金属材质,机身侧部有一个蔡司小蓝标。它采用外变焦、内对焦设计。镜身长度在35mm时最小、16mm时最大;后组镜片在35mm时距离卡口最远、16mm时距离卡口最近。对焦过程中,镜头前端和对焦环均不转动,便于使用CPL偏振镜和插片式滤镜。FE 16-35mm 1:4 ZA OSS的滤镜口径为72mm,与已经发布的FE 70-200mm 1:4 G OSS相同,购买滤镜时不会太破费。在刚刚结束的CP 2015摄影器材展上,索尼展示了正在开发中的FE 35mm 1:1.4 ZA和FE 24-240mm 1:3.5-6.3 OSS,它们也采用了72mm口径。看来,索尼要把E卡口中高端镜头的滤镜口径统一为72mm。
最后,FE 16-35mm 1:4 ZA OSS具有防尘防滴性能。随镜头附赠的ALC-SH134遮光罩采用了金属、塑料的两层设计。尺寸比较小巧,不会对收纳携带产生影响。
光学设计与成像质量
FE 16-35mm 1:4 ZA OSS和FE 24-70mm 1:4 ZA OSS一样采用“Vario-Tessar”结构,具有10组12片光学镜片,并且使用了5片非球面镜片和3片低色散镜片。其中,位于镜组最前端的是一片高级非球面精品啊(Advanced Aspherical lens,简称AA镜片)。它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比较苛刻的生产加工工艺。AA镜片的作用是校正像差和畸变,提高镜头在整个成像区域上的画质表现;同时还能简化光学设计,让镜头更小巧更紧凑的功效。
畸变控制
对于一款超广角镜头来说,畸变控制是非常令人在意的,而FE 16-35mm 1:4 ZA OSS在这方面也有令人惊讶的表现:16mm端在未开启镜头校正的情况下也有非常不错的畸变控制;35mm端桶形畸变比较明显,在意的朋友可以通过开启机内校正或在Adobe Camera RAW、Lightroom中应用镜头配置文件来进行优化。
周边失光
超广角镜头由于光学设计原因很容易出现周边光量下降问题,而E卡口的超短法兰距又给镜头设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索尼在设计镜头时应该做了很充分的优化,结果是在全开光圈时,FE 16-35mm 1:4 ZA OSS的暗角程度与同规格单反镜头基本相当。但当光圈收缩到F16或F22时,FE 16-35mm 1:4 ZA OSS依然有比较明显的暗角,这时候就需要借助镜头校正或配置文件来进行优化。
色散控制
FE 16-35mm 1:4 ZA OSS的色散控制非常不错,收缩1-2级光圈后,通常不会有肉眼可见的紫边。
眩光控制
FE 16-35mm 1:4 ZA OSS虽然采用了T*镀膜,但眩光、耀斑控制还有待加强。
分辨率
在整个变焦范围上,FE 16-35mm 1:4 ZA OSS的中心分辨率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边缘分辨率也很优秀,只有35mm端稍差,建议收缩1-2级光圈。试拍过程中,笔者使用的是2430万像素的A7。如果更换为3640万像素、无低通滤镜的A7R,相信会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抖动补偿
索尼并没有标明FE 16-35mm 1:4 ZA OSS的防抖等级,实际拍摄中,可以降低2-3挡快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高像素相机来说,安全快门其实已经不再是焦距倒数。为了获得最佳画质,提高拍摄成功率,建议大家在开启防抖的情况下也尽量用1/60秒或更高速度的快门进行拍摄。另外,FE 16-35mm 1:4 ZA OSS在搭配A7II时,还可以镜头提供俯仰、摇摆补偿,机身提供平移、旋转补偿。
对焦速度
这次拍摄主要针对风景、建筑等静态题材,没有特别尝试跟拍快速运动物体。无论是搭配A7R还是A7II,对焦速度都令人满意。
小三元与大三元
我们通常将覆盖超广角(14-35mm范围),标准(24-120mm范围)、远摄(70-200mm)3个焦距范围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称作“三元”。如果这些镜头全部具有F2.8恒定光圈,则称为“大三元”;如果这些镜头全部具有F4恒定光圈,则称为“小三元”。有意思的是,这种说法也影响到英语国家——“大三元”是“Big Three Dragons”,直译过来是“三大龙”;“小三元”是“Small Three Dragons”即“三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