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生长痛能长个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痛算是门诊很常见的主诉之一,发作大都在傍晚后,70%都痛在脚——小腿、大腿、膝盖等位置,双脚一起发作居多,也有单侧的情况。疼痛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长达一小时,且反复发作。大约20%的孩子曾经有这样的困扰。
  6岁的阿德,白天总是活力旺盛,晚上睡觉前却常哭诉“脚痛”。程度有时轻有时重,位置也不很固定,严重时可以在床上打滚加哭天抢地,直到妈妈拿万金油搓揉,要半小时才能够入睡。然而第二天又一点事都没有,到学校依然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向亲朋好友打听后,妈妈知道这是所谓的“生长痛”,欣慰了:阿德在同龄孩子当中不算高,生长痛正好让他发育更好,痛一痛也值得。
  如果生长痛真如阿德妈妈所认为的跟“长高”有关,那么全世界生长痛最严重的,应该就是奥尼尔或姚明等篮球巨星吧!
  事实并非如此。
  “生长痛”这个毛病,好发的年纪在3~12岁,高峰期大约是6岁。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儿童期生长最慢的时候;3岁前以及12岁之后的青春期才是生长比较快速的阶段。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生长痛其实与生长没有多大关系!
  生长痛时常发生在两种孩子身上:活泼、运动量大的儿童,以及特别爱撒娇、情绪化的小孩。而上述这两个因素,足以解释生长痛的起因。
  有人做过研究,将曾经抱怨生长痛的孩子分成A组,没有这个毛病的孩子归类为B组,接着进行一个用物体压迫四肢的测试,来考验孩子对于“疼痛”的忍受度。结果显示,A组的孩子很怕痛,而且爱哭,稍微一点重量刺激就嗷嗷叫,直喊救命;反之,B组的孩子就冷静许多,相对也比较耐痛。
  引起“生长痛”的神秘面纱由此解开。原来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因为白天在学校快乐地追赶跑跳,腿部肌肉频繁使用,造成了轻微的肌肉发炎和酸痛。但小朋友玩疯了根本没感觉。直到下午放学回家,甚至晚上快睡觉时,才进入情绪脆弱模式:疼痛感突然上升,开始哭闹,等着妈妈来抚慰。
  心灵脆弱的时候,哪里都可能酸痛。除了腿部之外,有些孩子还会喊手痛、头痛、胸痛、肚子痛,但不管是哪里疼,只要经过妈妈的温暖搓揉之后,几乎都可以自行缓解,隔天醒来,食欲正常,活力旺盛,完全就是健康的模样。我们医院有位同事说,生长痛应该正名为“妈宝症候群”,好像还挺贴切的。
  也就是说,解决生长痛问题关键还是从“心”做起,睡前对孩子温言软语,多多拥抱,让他内心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生长痛就会自动消失。
  当然也可借由触觉刷、冰敷、温和的纾缓药膏等等,辅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消除被夸大的疼痛感觉。
  许多妈妈因为担心,或者忍受不了孩子的哭叫,会要求医生给孩子开止痛消炎药。这种情况,偶尔为之倒也无妨;最怕的是过度使用,因为如果孩子并非生长痛,而是有其他疾病,则可能蒙蔽症状,延误就医时间。
  跟生长痛容易混淆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 疼痛的部位固定在某处;
  2. 疼痛永远只局限于单侧;
  3. 连白天也抱怨疼痛;
  4. 外观上有变化,如红肿、发热等等。
  若符合上述四项中的一项,就必须请小儿科医师查明,看看是否属于其他疾病。
其他文献
说到孩子的不讲理,几乎每位妈都有一本血泪账。  商场外,4岁的豆豆坐在饮料桌边,把最后一口冰淇淋的蛋筒塞进了嘴里,哦,又香又甜啊,真心不想走,还想再吃一根。  妈妈见势不妙,急了,一堆的道理涌上心头:  1.两根冰淇淋吃下去,晚饭就别指望了,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得胃病。  2.一根冰淇淋10元,两根20元,真不是一般地贵啊,持家不是这样持的!  3.男孩子要穷养,怎么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养成这样娇
孩子做家务会影响学习吗?恰恰相反。调查发现,不做家务的孩子统筹时间能力差,上学后经常需要写作业到深夜;由于归类整理的能力弱,很难在学习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高效记忆;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差,因为很少建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他人的劳动也少有感恩之心……而倘若根据不同的年龄,按步骤分梯度地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反倒能培养责任心和担当感。  认知的2岁:  边玩游戏边干活边干活  这个年纪的孩子手部小肌肉还没
我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3岁能帮我扔垃圾、4岁以后天天帮我开车锁、门锁;5岁能独自在家呆上两个小时;7岁能独自乘坐公共汽车上学;现在儿子8岁,已经能自行解决午饭了呢!  可是曾经,我也和许许多多的妈妈一样,对孩子的爱深切而沉重,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加倍呵护,不愿见他受一点点委屈。渐渐地,这种深切的呵护让我看到了自己母性的弱点,儿子在我的照顾下变得日渐依赖、怯懦起来,若不试着慢慢放手,只会越来
时近清明,年事已高的母亲希望我能代她回老家祭拜,顺便把5岁的安安带上,虽然外公外婆早已逝去,但安安依然是他们的曾外孙。  墓地在田间,汽车开不进去,阴雨天泥泞的小路让安安怨声载道;当我们在墓地前摆好祭拜的东西,想让安安好好地鞠三个躬时,他却怎么都不肯。  回程途中,我问他缘由,安安回答:“我不认识他们,我又没见过他们。”  就这样,一趟亲情之旅、寻根之旅尴尬结束。  安安的抵触让我认真开始思考:究
文文妈半夜被一阵咳嗽声惊醒,原来是独自睡在小床的文文正在咳嗽,文文妈赶紧让文文喝了些白开水。可是没过一会,文文又开始咳嗽,而且声音很奇怪,有点像小狗叫,跟以往咳嗽很不一样。文文妈赶紧摇醒文文爸,两人一商量,决定等天亮送孩子去医院,可是没想到天还没亮,文文就已经口唇青紫、大汗淋漓,送到医院时,医生赶紧给文文打点滴,并且开出了住院通知书。文文妈一看傻眼了,咳嗽也要住院?  孩子半夜咳嗽有时是一种极为可
《大树上的难题》开始很平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小弗,把一个普通的风筝卡在了一棵普通的树上。接下来,小弗当然像所有孩子一样,把自己的一只鞋子扔上去,想把风筝打下来,然后是另一只鞋……接着是一只小猫。  直到这里,也不过是普通的桥段,因为我们总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一再犯傻。孩子是这样,大人也如此;直到,我们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比如一架梯子。  我们以为小弗会把梯子竖好,一步一步爬上去,把风筝、鞋
周日与影楼约好,一家子外出去海滨公园拍照。为了让小睿积极配合摄影师,全程我不仅是妈妈,还是“逗引姐姐”。4点钟收工回家,除小睿精神抖擞,我们都已疲惫不堪。  回家后,我与小睿分工:我去买菜,她则拿着垫脚凳煮饭。6点钟,心急火燎的我才开始准备晚餐,突然想起忘了买葱,蒸鱼怎么办?想让小睿爸爸帮忙,可刚帮小睿洗完澡的他,这会儿还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碰巧小睿又在一旁可怜巴巴地问:“妈妈,我肚子好饿
对孩子而言,即便是去过100次的地方,若是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焦虑也照样难以避免。  入园给孩子带来的是双重挑战:陌生环境 亲子分离。常用的方式,包括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给孩子讲描述幼儿园生活的故事,甚至陪园,其实能做到的都只是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了解新的生活规范,但并不能消除亲子分离造成的焦虑——对孩子而言,即便是去过100次的地方,若是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焦虑也照样难以避免。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
炎炎夏日,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胃口不好,这不想吃那也不想吃;消化功能也变差了,便秘、腹泻轮着来,一不小心,还可能发生胃肠道疾患。一个夏天过去,孩子居然瘦了不少。  日本营养师手冢文荣在《大口吃出健康》给出了原因:气温每增高10℃,身体平均就会减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体所需热量降低,所以使人不觉得饥饿。另外,孩子较少主动喝水,而夏季汗液蒸发快,导致肠胃组织轻微脱水,也会影响食欲。第三,夏天容易口渴
带孩子去动物园的目的是什么?是开阔眼界,还是增长知识,抑或是情感教育?其实,哪怕什么目的都没有,孩子依然能从玩耍观察中收获快乐,体验童年。可惜,很多时候,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习效果,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体验,导致“去动物园”成了一件扫兴的事儿。    扫兴指数 ★★   四岁以下的孩子不带童车  孩子能走稳当了以后,爸妈带他出门就越来越懒得带童车了?去动物园的话,最好重新请出你家的折叠童车!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