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生物学科的特征,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育功能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共识。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同样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验目标的辩证统一。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改变高中生物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复性联系、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引导和倡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和体验探究。
关键詞: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实验教学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参与实验。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时刻处于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成为实验主人,教师只是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胆的放给学生,他们在整个实验制作过程中都会很投入。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操作实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发挥实验的魅力,在做好课本规定的实验外,同时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在实施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前,首先要求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配合,从落后的、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为探究性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具体实施途径如下: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需要创造思维,而创造思维又基于问题,因为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是从解决某个生物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催化剂。然而,在生物实验学习中,学生往往倾向于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不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生物教师要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 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②设置理论和实验探究,凸显探究性教学。理论和实验探究是自然科学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现有的结论或依据对问题做出的假设性说明,这样有利于刺激和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注意力,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去感受并探究问题。③对结论进行拓展探究,增强生物实验的探究性。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拓展运用,是有效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化,是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所以,生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更高层次、综合水平较高及灵活性较好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创造活动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高和发散,同时,在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点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当然,教师不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过多的限制和干预。例如:在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论继续进行实验,经过多次反复地调整层析液的比例,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察看哪种比例的层析液分离效果最优,当实验结果与生物课本所描述的不同时,要勇于挑战其权威,并设计出最优的实验方案。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极好的形式。首先,从探究活动本身或者其一般的过程来说,它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着对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其次,我们从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来说,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与假设是否相符?都有待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所提高,当然这种提高不是自发的提高、更不是“望天收”,而是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发现,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甚至于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科学探究实验就能解决,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失败。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大增,探究式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探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从中渗透本学科的方法和思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关键詞: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实验教学
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多是以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教材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固然对于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有必要。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参与实验。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时刻处于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成为实验主人,教师只是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胆的放给学生,他们在整个实验制作过程中都会很投入。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操作实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发挥实验的魅力,在做好课本规定的实验外,同时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在实施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前,首先要求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配合,从落后的、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为探究性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具体实施途径如下: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需要创造思维,而创造思维又基于问题,因为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是从解决某个生物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催化剂。然而,在生物实验学习中,学生往往倾向于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不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生物教师要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 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②设置理论和实验探究,凸显探究性教学。理论和实验探究是自然科学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现有的结论或依据对问题做出的假设性说明,这样有利于刺激和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注意力,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去感受并探究问题。③对结论进行拓展探究,增强生物实验的探究性。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拓展运用,是有效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化,是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所以,生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更高层次、综合水平较高及灵活性较好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创造活动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高和发散,同时,在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点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当然,教师不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过多的限制和干预。例如:在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论继续进行实验,经过多次反复地调整层析液的比例,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察看哪种比例的层析液分离效果最优,当实验结果与生物课本所描述的不同时,要勇于挑战其权威,并设计出最优的实验方案。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极好的形式。首先,从探究活动本身或者其一般的过程来说,它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着对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其次,我们从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来说,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与假设是否相符?都有待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所提高,当然这种提高不是自发的提高、更不是“望天收”,而是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发现,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甚至于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科学探究实验就能解决,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失败。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大增,探究式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探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从中渗透本学科的方法和思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生物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