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清醒安静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合并日间嗜睡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至4月在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
【机 构】
:
广东医学院附属湛江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清醒安静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合并日间嗜睡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至4月在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的OSAS患者410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每例都详细地询问病史和自评Epworth嗜睡量表(ESS),并将OSAS患者分为日间过度嗜睡组(EDS)和非日间过度嗜睡组(No-EDS);比较两组之间的人群结构特点及其睡眠参数.结果 176例EDS(ESS评分:15±3)与234例No-EDS(ESS评分:6±3)纳入研究,与No-EDS相比较,EDS组具有较大的体质量指数(BMI)(28±4比26±4,P<0.001)、清醒安静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93.4±4.3比95.5±1.9,P<0.001)、REM睡眠潜伏期缩短(99±65比125±80,P=0.011)、AHI明显增加(56±21比45±22,P=0.006);此外,两者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减饱和指数和觉醒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DS组清醒状态下平均SaO2(93.4±4.3比95.7±1.9)和重度OSAS患者清醒安静状态下SaO2(92.8±4.4比94.9±1.9)明显低于No-EDS组(P<0.001).结论 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是重度OSAS患者合并嗜睡重要发生机制,纠正低氧血症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嗜睡症状的重要手段.结合测定清醒安静状态下SaO2以及ESS评分,可以初步筛查和预测患者病情程度.
其他文献
虹膜黑色素瘤临床不多见,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因患者自行发现或常规眼部检查发现[1].通常不易和虹膜黑色素痣、虹膜囊肿、虹膜黑色素细胞瘤等良性占位病变相鉴别[2].
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小肠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近年来虽有一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小肠移植成为可能,但其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概率远高于肝或肾等器官移植.故如何尽
目的:建立HPLC测定菊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HPLC,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缓冲液[(15.6~1 000 mL),加入磷酸使pH 2.7](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Tourette综合征(TS)的关系.方法 根据美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CTSS)评分,将4l例TS患儿(TS组)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以同期健康儿童60例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自然进程的变化情况,评估性别、年龄、家族史、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对于AR进程变化的影响.方法电话随访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
目的观察红-9-(2-羟基-3-壬基)腺嘌呤(EHNA)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内源性腺苷水平的影响,了解HPH与内源性腺苷水平的关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烈性、强毒、传染性病原菌.由其引发的结核病极难治愈,普通的抗生素药物对其根本不起作用.究其原因是该菌通过一系列目前仍尚未阐明的逃逸机制逃脱了巨噬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SO2)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组织中SO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AT)体系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小鼠CXCR3基因的B16细胞株,研究CXCR3分子在肿瘤形成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MD19-T/mCXCR3质粒中扩增CXCR3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
目的 对3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患儿进行分型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OCA4产前基因诊断研究,为临床OCA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