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靖 吃素的冠军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赛结束那个晚上,我吃了好多肉,还肆无忌惮地喝了一瓶可乐,”一个呵欠涌到嘴边,武大靖努力想忍住,憋得眼睛湿漉漉的,传说中的长睫毛扑闪扑闪。
  
  2月22日,韩国平昌冬奥会500米速滑夺冠之后,新科奥运冠军离开冰场,开启了超强度的“场外拉练”,各种活动密密麻麻,已经排到了4月底。打开电视,他从体育频道穿梭滑行于综艺节目,甚至财经和少儿频道。
  去平昌之前,他设计过许多夺冠瞬间的庆祝动作,“拿冠军的时候,太紧张了,一片空白,设计的动作全忘了!”他也设想过成为奥运冠军后,会有多么受关注,“但完全没想到会忙成这样!”
  午觉是少年时代就养成的规律生活习惯的重要部分,“现在不要说午觉了,晚上都睡不好了!”又一个呵欠蓄势待发,他自觉难以抵挡,索性由它全速滑出。他揉揉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笑。
  于他而言,这是一个特别的假期,悠长多彩。密集的行程里有顶级职业运动员才能享有的眼界、人脉、商业机会,“我正在适应,我希望自己能过一个更平衡、更丰富的生活,能有机会去不同的场合,体会不同的角色,是好事!”
  但不论在哪里出席活动,他都不吃肉——怕有瘦肉精,并且坚持抵抗着碳酸饮料的诱惑。金榜题名、鲜衣怒马的得意之时,却始终守着面前一盘豆腐青菜,这个冠军可真是“吃素的”。

“哎呀,我不要回去!”


  出席活动时,常有主持人提议,“让我们重温一下大靖夺金的精彩瞬间!”
  “其实我真的不想看,不敢看!”他习惯性地咬一下嘴唇,挤出一个看似自信而又淡然的微笑配合气氛,“其实我腿都是抖的,到现在还是紧张!”
  他甚至怀疑镜头里那个刚勇无敌两破世界纪录的人压根儿就不是自己,他记得的自己“紧张得要死”,“心里发虚”,“腿也不得劲儿!”
  他和队友们原本抱着人人夺牌的万丈雄心抵达平昌,但裁判严格的判罚使得中国队成为犯规重灾区——第二个比赛日,四名选手在短短30分钟之内被判犯规出局,中国队痛失两个夺金点;2月17日,1000米项目上孤军奋战的武大靖在1/4决赛中被罚出局;三天后,女队在3000米接力决赛上又被判犯规取消成绩……
  中国短道队备战平昌冬奥会的微信群名叫“虎口拔牙”,这是李琰教练起的。在劲敌韩国队的主场作战,中国队有艰苦作战的预想,却依然没料到裁判的判罚如此严苛。
  气氛令人窒息,武大靖早就关了手机,健身房里的那台电视是他与信息世界的唯一通道,“金牌榜上中国代表团一直是零,一天像有48个小时,每一天都好漫长,一直熬啊,熬到第十三个比赛日……”
  “最后一天了,只剩我的500米和男队的5000米接力两个项目了,所有的夺金压力都压在我和接力的哥儿几个身上了!”
  “假如时光倒流,你还可以做到那么完美吗?”我的问题还没问完,他像被针扎一样,“哎呀,我不要回去!我不要回去!”
  “都说比的是心态,赢在心态好!其实要说谁心态好,我一定不相信!我拿了金牌,可我好紧张啊,我都紧张死了!”他捂着胸口,回忆也如同一场冒险——
  “从开幕到结束,一共瘦了将近十斤,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都这样。其实平时我算是一个心大的人,但那个时候真的也不行了。进奥运村之后,衣食住行我都是按照自己平时最好的一面在做的,比如说今天早上需要吃什么?需要摄取多少能量,我自己都有一个规划,一切都严格按照规划在做。但是裁判一句话,所有的准备都白费了,自己是这样,队友也是这样,那个情绪,把人往下拉。我的比赛还排在最后一天,一天天数着日子,盼着比赛快结束吧!
  上场之前头天晚上感觉压力好大,自己想快点睡觉,可就是睡不着。第二天在奥运村里边,遇到冰壶队的,她们跟我和队友们打招呼,我看见了,但我就当没看见,跟谁也不说话。到馆里,从休息室到场地上,我也没跟任何人说话,周围的一切好像都虚了。
  热身时,我羽绒服里就一个短裤,老师(李琰教练)问我怎么穿这个热身,‘馆里那么冷!’我说没事儿我滑开就不冷了,其实我都感觉不到冷不冷了,前几天的衣服我都不想穿,我觉得它们都没有给我带来好运,就剩一条短裤,那就穿它吧!
2018年2月22日,韩国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武大靖夺冠

  其实那天我的竞技状态回想起来也并不是太好,腿上的感覺跟状态好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心里还有些虚……当时就奔着拼去的,虽然起跑线上的人我都赢过,但是那个时候压根儿没想着能拿第几,就想着我1000米一轮就下来了,最坏不过如此,只要比1000米好,那就是好的结果。”

“超速啦!”


  李琰教练要求队员每天都带着领奖服到赛场,压力如山,她自己甚至每晚要吃两次安眠药才能稍睡片刻,可当着队员也还是只有一句淡定的提醒:“做好自己!”
  武大靖是她一手带出来的,“刚进队时候,我是最小的,现在我最大!”
  “我可笨了,老师也总说我理解力差,注意力还特别不集中,她说话时我总走神,回头又追着她问……”
  “笨孩子运气不会太差,”他想起李琰说他的这句话,乐了。
  冬奥会不是他第一次上演单骑救主的戏码。2014年世锦赛,在男子1500米韩天宇遗憾摘银、女子500米范可新意外丢金、中国队迟迟没有见金的情况下,不到20岁的他在男子500米项目中杀出重围,连续五轮比赛位居第一,彪悍地开启了自己的领军时代。   “我没啥天赋,开始的时候技术也不行,特别感谢老师把我选到国家队,她真是很有眼光。”成名多年,他却还是像个孩子一样看重老师的认可,夺冠后一个急停拥抱老师的时候,队友和观众的欢呼他一点儿也没听到,“就听到老师对我说,‘你很棒!你很棒!你很棒!’”
  他一轮比一轮滑得更快,预赛创造了新的冬奥会纪录,1/4决赛滑出39秒80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决赛时以39秒584的成绩,将自己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再次打破,拿到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首金以及中国男子短道历史上的首金。
  “这个成绩据说可以保持几年。”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骄傲得十分低调。网络上粉丝可没有这么含蓄,打出的标题是,“裁判如果再想判罚,只能判他超速!”
  夺冠后,经过媒体混合区,记者们也都激动不已,想要跟他合影,他怕后排记者被挡住,“我蹲下来跟大家一起拍吧!”
  这样一个周到、好脾气的人,为什么总能在硬仗中挺身而出?
  “我心气挺高的,好胜!在队里,我可能是拼得最凶的那个了!对手想超我,没那么容易!我就算贏不了,也不会让你轻易赢我的。
  体能是我弱项,这在队里也是出名的,都知道我跑步连女孩儿都跑不过。对我来讲,体能只能靠下笨功夫来补。反正我也笨,就笨鸟先飞吧!
  队里健身房里有重力自行车,我怵跑步,就多蹬车吧。刚好我的那辆车又是最笨重,他们都不愿意去骑那个自行车,他们都先去挑好了自己的车,贴上名字,我去的时候就剩那一台了,把最沉的留给我了,我每天都认真练,通过这个补自己的体能。
  跑步我也自己加练,最开始在昆明高原训练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再跑两趟我就要见到天使了……奥运备战期间每个星期我都要自己跑四次30分钟速度跑,进了奥运村后,一天一个30分钟,我拿不准大赛期间那样练对不对?也特别去问了,教练说,你只要能坚持就没问题,我从进村一直跑到500米和5000米比赛结束那天。”

“又跟丢了”


  作为一个“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的人,录制综艺或访谈节目时,他常常不自觉地走神儿,“其实我在队里也这样,老师总说我,‘瞅你,是不是又跟丢了!’”
  但他的舒展、自然,甚至是被主持人点名时猛一睁眼的呆萌,都给他加了分,“他们说我还挺有综艺感的!”
  因为夺冠后与女明星江疏影在微博上的互动,“迷弟”很快成为他的另一大标签——此前他曾经两次申请加入“江疏影粉丝后援会”,却因为人数已满而被拒。
  奥运金牌仿佛成了一支魔杖,不仅引得女神主动@他加油喝彩,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时,汪涵还拨通了江疏影的电话,女神邀他,“有时间一起吃火锅。”
  在通话后第二天,他应邀到上海作为颁奖嘉宾参加一个颁奖礼,接受他颁奖的正是江疏影。
  一个月之前,他还在全力备战平昌冬奥,每天既能感觉到自己在透支,又能清晰触摸到技术细节上的进步,世界隐退,他脑子里只有上场后的每一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步都关系到最后的成绩。”
  “没心思也没时间跟外面联系,”手机没电了也想不起来充,“有天手机掉床底下去了,我懒得去捡,就那么扔在床下三天。”
  参加活动的时候,他看着主持人和嘉宾们说说笑笑,自己跟着听会儿乐会儿再走会儿神,觉得时间怎么那么容易过,而在训练场上,教练从秒表里摁出来的时间那么重,要一毫秒一毫秒地“抠”。
  夺冠后到现在,他还没回过家,只在一个活动上跟爸妈见了个面,“我现在就想能回家好好休息几天,天天盼着!”经纪公司赢得体育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工作清单还在拉长,对于他和公司来说,这都是甜蜜的烦恼。
  拿到冬奥金牌的那个晚上,他一夜没怎么睡,“好多人跟我发微信祝贺,都要回!不能不回!我最不喜欢别人说我拿了冠军变了,我就是我,不会变也不想变!”跟爸妈微信视频,“他们都好激动,也都没睡!”
  最开始练滑冰的时候,他父亲是坚决反对的,“他们对我没有那么高的期待,我爸也不想让我吃那么多苦,就是后来我都练专业了,他也没想着我能拿世界冠军,就想着我有个体育特长,能上个大学,毕业了回到他们身边,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
  第一次上冰,他摔了107跤,这个数字一直记到现在。刚进国家队时,他跟不上男队,只能给女孩儿当陪练,“长距离周洋超我,短距离范可新超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怕一觉醒来,给发配回地方队。
  2016年他经历了成名之后的一个低谷期,“度日如年”,心里常有一个尖厉的声音喊着,“我跟不上了!就是跟不上了!”为了规避起跑犯规,他从站立式改为侧立式,“那个时候真的在起伏的状态里看不到希望,自己也钻牛角尖,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天天被动训练,多亏教练没有放弃我,她每天都跟我聊天,希望我真正地理解,接受她说的每句话……”
  “运动员重新认识自己特别关键,我第一次梳理自己是2011年,那个阶段对我特别重要。
  那年有个比赛,主力队员都出国参赛去了,就剩我们几个陪练。她们出发的时候,我们送她们上车,目送她们……你知道心里啥滋味吗?挺可怜的,人家都出去比赛了,不带你去。
  我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动了心思,我想要练出来,想要下次教练能带上我!我自己有了主动,自己尝试去改变,积极跟教练沟通,那时队里就剩助理教练在家看我们,我请他帮我录训练视频,我的手机、他的手机一起录,然后在电脑上把自己的视频跟高手比赛视频对照着看,抠细节,真正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教练也帮我挺多,一个一个技术帮我梳理。
  一边改一边练,你知道人一旦有改变,又有效果的话,就会一直一直去坚持,对,我当时就觉得,啊,自己还有机会,还有改变还有提升的机会!
  那个时候其实我能力也不好,技术也不太好。但是开窍了,愿意去琢磨,那时我弯道的时候圈还特别大,就一个小细节一个小细节地改,跟助理教练天天研究,自己画路线,通过视频找高手的路线,优化自己的动作和路线,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自己牢固的肌肉记忆。”
  “容易吗?”
  “不容易!”
  他自问自答,“我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也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假期,我配合大家的好意,体验一下生活的丰富。假期结束,我还是回冰场做好自己该做的!”
  “吃火锅!我也是吃素火锅!”他眨下眼睛,哈哈笑起来。
  (实习记者李艾霖、赵逸凡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畸零人、国家主义与恶棍,还有爱  有两类好电影,一种是任性妄为、空前绝后的天才之作,不可模仿和超越,是创造者和启发者;另一种是致敬传统、善用典故的诚恳之作,是处处令人会心的似曾相识者,却又散发着新意和趣味。  《水形物语》属于后者。但它却堪称电影史上两类好电影的嫡子:它有自己明确的致敬对象,即1954年的怪兽经典《黑湖妖谭》(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以及楼下
品牌持有方和实际操盘方内乱,“红牛”有可能成为市场弃儿  “红牛”功能饮料品牌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泰国两大富豪家族许书标家族和严彬家族围绕“中国红牛”的品牌归属展开的商业大战,残酷而激烈。1月中旬,严彬旗下的华彬集团称,对于红牛商标续约一事仍未有定论。许氏家族与严彬经过去年一年的诉讼拉锯战,双方并未恢复理性。  市场对于双方的诉讼已经有所反应。2017年,“红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到160亿,
9月15日,演员朱旭的儿子发出讣告:爸爸于凌晨2:20安详上天堂。两天后,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来这里悼念的,既有知名导演、演员,也有朱旭的剧迷和影迷。直到告别仪式结束,还有人坚持留在现场,“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再等等。”  1952年,北京人艺建院,22岁的朱旭正式成为其中一名演员,开始了他倾注一生的事业。几十年来,他在舞台上,从扮演《茶馆》里没有台词的过场角色,逐渐发展到次要角色,
2007年夏的一天中午,我短信易中天约拍摄,他回复:正在央视附近吃午饭,方便可以过来一起吃。我决定还是等他吃完饭。下午1点半,我们在军事博物馆附近见了面,他背着一个单肩皮包,手中拎着纸袋,留着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一边倒”发型,眼睛里充满血丝。他没什么架子,我们一路说笑着赶往录播厅,接下来他要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我在演播室紫红色的宫门背景前给他拍了照。  2013年5月,易中天推出新书《易中天中
2016年7月,为了做一篇洪水报道的配稿,我去了湖北荆州公安县。暴雨之下,全国各地汛情告急,我去采访的那几天,属于分洪区的公安县偏偏天气大好,居民的忧虑好像也随地面的雨水一道蒸发了。    那是我在《南方人物周刊》的第一篇报道,作为洪水报道的配稿,写的是分洪区里的人。一旦洪水危及武汉,为了保住省会城市,作为荆江分洪区主要组成部分的公安县将要开闸泄洪,区内几乎所有的田地和房屋将被洪水淹没。这个关于牺
是枝裕和像一个空的容器,或者一张白纸、一面镜子。  他不是那种咄咄逼人、控制欲强的导演,恰恰相反,他谦卑到几乎没有姿态。与他交谈如空瓶注水,或似白纸作画、照镜观己,在满足对方好奇的同时,他也在时刻试着去理解对方:你怎样想?你为什么这样想?是什么让你对这个感兴趣?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倾听才是他擅长的事情。他脸上总是挂着一副打量的神情,乍看叫人生畏,交谈后才明白,那是某种成人身上少见的天真,某种因好
英国导演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即将登陆内地院线,这场战争史上最有名的“失败”如何呈现,令人十分好奇。影片在北美票房成绩很好,基于对诺兰的信任,影评人也慷慨给予好评。但抱着看“撤军大业”期待的影迷却可能会有心理落差,因为已经有前方线报发来,这部电影并没有期待中的全景图,三条线索的叙事中,镜头对准的是一张张年轻幼稚的面孔,他们心怀恐惧、惶惶不安,乞求一线生机,并没有什么厮杀和勇敢的展示空间,甚至那些跟
从前有个王后对着镜子问,“世上最美的人是谁呀?”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她死了。后人于是吸取教训,对着镜子说话再不用问号结尾,都用感叹号,连杜德伟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的保养秘诀是每天对着镜子喊“25!25!”机场成功学大师喊的口号就更触目惊心了——“我最棒!”“我最强!”“一定成功!”“先赚一亿!”  这样对镜打鸡血,真的可以明目瘦身发家致富吗?  不能。2009年,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乔安妮·伍
我跟岳父话很少,即便一起生活了将近四年。通常我早上起床时,他已经起来几个小时了,喊一声“爸爸”,他回应一声“哎”。晚上同来,他没睡的话。再喊一声“爸爸”,他再回以“哎”。  岳父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只有两个字,“屙尿”,是在7月21日凌晨。当时他已昏睡几天,这是我们家人愿意看到的。老爷子肝硬化、腹水,并发一系列肾脏、胃部问题,睡着要比醒着舒服些。但他并没昏迷,因为疼痛,也因为要是撒尿,他会醒来,勉力
对于见多识广的银河系人民来说,四处飘荡的“霍金号”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流行的见解认为,很久以前,地球大限将至,留守于此的智能体们经过协商,决定顺安天命。与世诀别之际,他们发射了最后一艘宇宙飞船,作为给远方友邻的遗赠。这倒也并不令人意外。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喜欢向我们汪洋的星海抛掷纪念品的文明。然而,与他们此前竭尽全力送出太阳系的金属唱片、深空探测器、特斯拉跑车等玩意儿不同,担当起谢幕表演重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