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3”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是建立现代化职教体系的重要一环,文章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实施“3+3”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前后的差异、课程体系的构建、构建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实现中高职的完美衔接。
  关键词:“3+3”分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实施“3+3”分类培养中中高职衔接前后的差异
  1.招生对象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没有经过专业课学习。而“3+3”分段培养模式实施后,招生面对的是中职生,中职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专业课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可以在培养目标上提升一个档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能力,弱化文科课程。
  2.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结构要求上的差异
  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是“3+3”分段培养模式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傳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学术维度,而 “3+3”分段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维度的能力的培养。
  3.课时与学时的差异
  传统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课程体系分为文化基础领域课、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三部分。“3+3”分段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中基本知识的细致学习,后续深入的学习放到学生进入高职以后加强。
  二、科学合理地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1)发挥办学优势,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学校要按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其充分发挥办学优势;要根据优势相应地承担教学任务,完成其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反馈系统,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中高职课程设置反馈系统,通过行业需求调研、研究行业标准、分析行业规范来设置课程。通过毕业生跟踪调研及企业评价、行业评价等多方面评价机制反馈到课程开发环节。经过反复调整最终构建一套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3)了解岗位职责,对接岗位需求。学校要根据本专业主要岗位的工作需要,确定中高职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确定所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并以此来推动课程标准的建立,使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真正融合,使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一体化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4)定期交流。学校要定期安排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开交流会议,并且安排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对中等职业学校“3+3”分段班的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技能,组织学生进入将要就读的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
  (5)科学考核。转段升学考核基本条件为:学生修完全部中职阶段的课程并且取得相应的学分,符合毕业条件,取得中等毕业证书;通过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取得60分以上成绩;获得该专业职业资格鉴定中级工以上等级证书。
  2.具体课程实施方案
  在具体教学中,实施方案如下:
  3.课程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1)制定中高职衔接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借助各级政府部门力量,将“3+3”分段培养模式作为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将“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与示范校建设、教学改革、评优评先等重大项目挂钩,促使中高职院校集中优秀的人才、力量,全力突破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2)健全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时间紧迫、任务重,需要各个院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来量化工作量,在评优、晋升过程中给予认可,也可以适当地给予经济补贴,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体系构建中来,确保课程体系构建始终保持高水平、高质量。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的热点,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点,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整体设计,分段实施,这是解决课程衔接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董佩燕.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动画电影中,空间是在一种虚拟空间状态下构建的“真实”的存在,它是故事人物活动的场所,饱含着人与自然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动画电影中,创作者绘制不同场景采用不同色彩气氛的对比手法来体现非具象空间的转变,并且渲染环境,文章从空间表现在动画电影中起的来探寻空间表现在动画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画电影;空间表现;水墨动画;动画场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一、幻想性  动画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的运用现状,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产生的教学效果等进行具体介绍以及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进步的基础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能够
摘 要:通过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不仅能够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还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但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制度规范、人员培养、技术等层面完善对勤工俭学大学生的管理,同时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勤工俭学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键词:图书馆;勤工俭学;大学生;管理  一、图书馆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职业卫生风险因素本身就存在众多的种类,分级与定性评估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诸如机制的释放与控制、危害源、暴露等,过程中需要对危害类型、使用时间、毒性以及使用数量等进
摘 要: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越来越迅速,在高校中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着重对“互联网+”在大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7月),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有相关调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着许多领域的进步,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让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可以更加有效、便捷,由此也衍生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翻转课堂模式下,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就高校英语翻转课堂下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提升做出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