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跟睡觉是一模一样的,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嗷。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嗷。”2009年春晚,一句经典的台词让亿万观众记住了这个首次亮相央视的新面孔——小沈阳。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将视线转向了赵本山的幕后推手——徐正超。徐正超是春晚小品《不差钱》的作者,赵本山的“御用编剧”,春晚小品《策划》、《火炬手》的作者。33岁的他,是本山传媒的副总裁兼创作总监,也是央视八套春节热播剧《关东大先生》的剧本改编、执行导演。2009年初春,徐正超的处女作小说《闯荡》火遍全国。
初次接触
2006年初,本山传媒集团与辽宁卫视合作一档电视栏目,徐正超被找去开策划会。能够参与这个会,徐正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此前他在辽宁的一台大型晚会上,给赵老师写过一个综艺小品——《慰问》,这部作品深受本山老师的喜欢;二是本山老师对他为辽宁电视台以往历届春晚创作的语言类节目印象不错;三是主抓栏目创办的刘流老师,恰好在当年的沿海五市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徐正超有过很好的合作,他非常希望徐正超能加盟这个团队。
那次会后,赵本山决定让徐正超担任栏目的主创,并请示了主管部门,将他从《时代商报》社借调到本山传媒集团。这个栏目就是现在的《刘老根大舞台》。《刘老根大舞台》有两大版块,实际上是两个情景喜剧——《刘老根办了个电视台》和古装戏《今日生堂》,徐正超负责剧本创作。
在第二期节目上,徐正超还参与了表演,和赵本山搭戏。那是迄今为止徐正超唯一的一次演员经历。令他意外的是,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他居然一点也没紧张,虽然表演生涩,但很松弛。在后来的合作中,徐正超慢慢琢磨明白了:赵本山很会营造一种随意的氛围,他的身上有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可以把你罩住,让你在那个时间和空间里忘掉自己,只有角色。在徐正超看来,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直播时,小沈阳和毛毛作为年轻演员,登台表演能够不乱分寸、张弛有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在舞台上锻炼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的师父——赵本山很会营造舞台上的忘我气氛:放下自己,与舞台、观众融为一体。
公鸡下蛋
2007年春晚小品《策划》里的台词“下蛋的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也!”红遍了中国。徐正超说当时这个本子的创作来源于《刘老根大舞台》栏目的《刘老根办了个电视台》版块,该版块是虚实结合形式的,其中有个采访奇闻异事的真实环节:“公鸡下蛋”是他们的记者从吉林的农村挖掘出来的真事。据说,下蛋公鸡的主人还要拍卖公鸡下的蛋,起价10万元。徐正超当时觉得这个事很荒诞,也很有趣,而恰好2006年被老百姓提得最多的词就是“炒作”,他就想,很有必要用“公鸡下蛋”的故事做个“梁子”,对“炒作”这类社会现象给予思考和批评。这样,就形成了《策划》这个小品的框架。而“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是徐正超在创作过程中想起了过去一款手机的广告语,篡改之后,用在此处,结果很合适,很有“笑”果。
台词红了,徐正超却没有红。他说:“没人关注创作的人,是意料之中的,这种情况很普遍。过去的小品也火过台词,观众一样不会想到作者。而且不仅仅是小品,包括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影视剧作品,都会有经典的桥段或台词,但绝大多数观众关注的是表演者和情节本身,不会想到它的初创者。不过,这个问题必须得从正面理解——演员确实进行了二度创作,通过肢体语言等表演形式,对台词进行了演绎和阐述,否则单纯地看文字版本,真就不见得有那么好的效果。”
“不差钱”代表着东北人的性格
创作的最初一定是独自思考,想好了点子、路子,再和赵本山老师商量。徐正超在与赵本山合作期间,一直遵循这个原则。他说:“赵老师会用他的审美标准对我提出的想法给予评价,决定用或不用,如果赵老师觉得有兴趣,那就会参与细致的构思;而在排练中,赵老师根据他的人生经验和表演特质对剧本进行打磨,也会迸发灵感,然后大家一起研究如何改动,也会在排练过程中找到一种相对更舒服、更流畅的台词叙述方法。”
“不差钱”是东北话,这三个字里有东北人的性格——好面子,有时候甚至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个故事同样来自生活。一次,徐正超去一家酒店,在点菜区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看起来很豪爽的大汉悄悄给了服务员100元小费,然后叮嘱:客人来了,直接进包房点餐,如果点贵的,就说没有。当时他觉得特逗,但细想,这里面包含了许多人性上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此事便被他记在了心上。
2009年春晚本来是要上另一个剧本,但因为审查的时候觉得那个本子语言包袱似乎不够集中,有关方面提出要增加笑料或者换个剧本,而赵本山也特别希望借这个机会让他的弟子——小沈阳登场,所以决定重新创作本子。当时距离春晚直播只有12天,在连夜聊思路的时候,徐正超就将“点贵菜,说没有”这个故事讲了出来。赵本山非常兴奋,并提出可以再找一个合适的载体,将小沈阳和毛毛的唱表现出来。于是赵本山想到了《星光大道》,这样,毕福剑到铁岭为节目选人,被急着要推荐孙女的老农民请到饭店的路子就出来了。徐正超觉得小沈阳的表演状态比较“婉约”, 服装上也需要配合,于是他想到了苏格兰的男士裙装。这样小沈阳表演形态上的合理性问题也就解决了。

直来直去
徐正超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情绪会比较明显地挂在脸上。面对熟人的时候,会放得很开。他说自己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一直也还算努力。做自由撰稿人、影评人的时候就和媒体比较熟悉。到报社工作,是因为他想有个组织可依靠,以方便采访活动。从新闻人到戏剧人,徐正超说这期间没有明显的过度,只是渗透式地进行。在报社上班时,他仍坚持自由撰稿人时期的状态。在业余时间创作杂文、评论、小说、话剧、小品剧本,而且基本上都发表和演出了,这对他成为职业编剧起到了一个积累作用。在本山传媒做副总裁,其实就是主管创作这一块,是他熟悉的领域,加上有过在报社担任重点报道部主任等工作的管理经验,所以这个工作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
徐正超是家中的独子,年幼时最好的伙伴就是书。上学的时候他很喜欢给大伙讲故事,他说那也许是最早的编剧启蒙。由于工作的关系,徐正超不经常在家,但妻子特别理解和支持他。女儿刚满一周岁。在女儿出生后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累计待在家里的时间还不到两个月。面对偶尔回家的徐正超,妻子总是会很开心,静静地陪着他,看碟、看书直到凌晨。
在《闯荡》的序言里徐正超写道:生活就是生活,周而复始,又不断生长新鲜……他说这不过是一种常态的轮回。在今后的创作上,他会坚持东北风格的小品创作,也会继续参与本山系列剧,但不仅仅是农村剧的创作。以后他会在做影视剧的导演上下更多的工夫,去学习和实践。在剧本的创作上,他会坚持和赵本山老师共同遵循的原则:故事一定要真实、好玩。
脸谱
徐正超,1976年出生,葫芦岛人。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后,做过自由撰稿人、影评人,后供职于《时代商报》任重点报道组主任。目前是辽宁省文化厅的专职编剧,并担任本山传媒公司的副总裁。2006年初和赵本山首次合作。2006年5月借调到本山公司担任编剧。是继何庆奎、宫凯波、崔凯、张猛等编剧后,为赵本山进行剧本创作的幕后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型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2006年辽宁电视台春晚小品《慰问》,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品《策划》,2008年央视春晚小品《火炬手》和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品《不差钱》。获奖情况:小品《火炬手》获得央视春晚演员一等奖、编剧一等奖 ,《不差钱》获2009年春晚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