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尽然,不乏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性教学 渗透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协调,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过分强调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落甚至缺失。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受分数制度的制约,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文本被教师肢解开来,按照字、词、句、段落、语法、修辞、逻辑来分析,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语文教学出现了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局面,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沦为考试机器。
  (二)人文教育出现泛化倾向。工具性和人文性同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然而在某些语文课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现了矫枉过正、人文教育泛化的倾向。语文的工具性被弱化,文本自身的意象美、情感体验、韵律节奏被忽略,人文主题被过度放大,语文课上成了人文课。
  (三)人文教育被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某些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政治思想的图解甚至传声筒,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实际。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形象性、情感性、内在韵律、审美境界、作家人格操守以及学生的个人体验。脱离了语言和文本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如对诗歌回环往复美的音韵美的忽略;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忽略等。
  二、高中语文人文性渗透的教学措施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课程标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语文的人文性是以汉语中的思想文化为起源的,因此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性,“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把学生作为有情感、有理智、有发展潜能的生命体,使语文学习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语文的文化价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人类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些对文化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例子,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三)关注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品味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到透彻理解,深刻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通过介绍背景、联系现实、交流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反复品味。学生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四)建构完善的人文评价制度性
  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这种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成了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在分数这个终极目标下,学生学会了患得患失,学会了破罐子破摔,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教师学会了拼命研究命题部门的“考纲”,学会了提前训练应试技巧,失去了教学的个性与激情。新评价机制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学生、教师的多元发展,为人文性的建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结语
  所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人文主义精神走进语文课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精神与教学的结合,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付清莲.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理论经纬,2009,9
  [3]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其他文献
钢结构具有经济成本低、坚固耐用、可反复拆卸等优点,不仅保证了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而且外观优美,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需求的提升,国内高层建筑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语文课比较显得枯燥、单调而抽象。况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依靠语言讲述的传统课堂教学,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学习效果自然不容乐观。而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网络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也定会事半功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激活小学数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15年2月最高检下发《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对广大女性的最高赞誉,充分体现了广大女同胞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妇女的这种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为充分发挥基层女工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学校女工委员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女职工的作用,成为新时期女工工作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那么,如何做好学校工会的女工工作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意识  女工工作实际就
搏击在世界各地的1200万浙商,是最勇敢最坚强最富有时代感的弄潮儿.rn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投资数量不断增多、项目层次越来越高……rn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发出浙
期刊
在海西的港口布局中,厦门港是不折不扣的龙头港,它是福建省和厦门市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点所在.根据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福建省将大力推进厦门湾港口资源一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施工技术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土木工程事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关键词]质疑;探索;创设;感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1993年在湖州南浔经济开发区成立的浙江南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rn2015年,该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严重资不抵债等问题而向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