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新生儿脓毒性休克转归和预后的因素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有关新生儿脓毒性休克转归和预后的资料相对缺乏。目的描述新生儿脓毒性休克的转归,研究与死亡或负面转归相关的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一所大学医院的三级NICU。对象6年期间所有符合下述标准的NICU患儿:证实或高度怀疑感染;伴低血压和(或)需液体复苏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干预无。测量指标和主要结果主要转归指标为28d病死率,负面转归定义为纠正年龄18个月时确定死亡或存在严重后遗症(脑瘫、严重发育迟缓、听力损害、致盲或短肠综合征)。共有4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46例在纠正年龄18个月时获得随访数据。结果发现,28d病死率为40%(19例死亡);24例在纠正年龄18个月时观察到负面转归(病死率为52%;死亡19例,严重后遗症5例)。总计28%的患儿存活且18个月时检查正常。有负面转归的患儿孕周、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发生脓毒症时的体质量、pH值均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更常见的负面因素包括革兰阴性菌感染、胎儿发育迟缓、低血糖和血小板减少。经多因素分析,对28d病死率和纠正年龄18个月时负面转归较有意义的预测因素是脓毒症发生时体重(OR值分别为0.14、0.21;95%a分别为0.03~0.55、0.06~0.74),以及革兰阴性菌感染(OR值分别为10.1、45.5;95%CI分别为1.5~65.7.3~637)。结论新生儿脓毒性休克的转归很差。研究结果强调极低出生体重儿对脓毒性休克,尤其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者抵抗力极差。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定于2009年1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召开第十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会议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就儿科各专业新进展、急重症诊治技术和经验进行讲座(讲座专家:桂永浩、宋国维、陈贤楠、丁洁、黄国英、封志纯、祝益民、秦炯、邹丽萍、王天有、王莹、洪建国、刘春峰、许峰、任晓旭、张育才等)。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参加会议。代表参
期刊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用于治疗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逐步成为肾替代疗法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用于儿童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可应用于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救治.本文主要讨论儿童ARF时的腹膜透析治疗。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成立于1953年,现开展床位60余张,主要诊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特色专业有:发育儿科学、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血液肿瘤等。
期刊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传导系统的改变.方法 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把77例新生儿分成3组:A组31例(胆红素342.0~427.5 μmol/L),B组29例(胆红素427.5~513.0 μmol/L),C组17例(>513.0 μmol/L),3组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3组患儿Ⅰ波及Ⅰ-Ⅲ峰间期异常率随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波、Ⅴ
目的 研究硫氧还蛋白(Trx)及其还原酶(TR)在早产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的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早产新生SD大鼠,生后第一天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64只.两组分别于高氧或空气暴露后第4、7、10、14天提取肺组织总RNA,采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rx和TR mRNA表达;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 病理学观察显
患儿,男,83 d,因发热12 h入院.入院查体:T 38.9℃,P 140次/min,R 30次/min,神清,反应差,时有呻吟,面骀色苍白,无皮疹.前囟平坦,约2.5 cm×2.5 cm.颈无抵抗,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期刊
婴幼儿期哮喘较年长儿哮喘的诊断难度明显增加,这已是全球业内人士的共识.诊断困难的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婴幼儿期气道的发育尚未成熟,在气道的生理、解剖及免疫等方面有其特殊性;(2)在婴幼儿期引起喘息的疾病种类繁多,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3)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自然表型在婴幼儿期尚未充分显现,是暂时性喘息还是哮喘尚需日后观察;(4)对哮喘诊断有一定帮助的辅助检查,如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呼出气N
期刊
目的 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对缺氧/复氧(A/R)乳鼠心肌细胞内钙的影响,探讨CaSR参与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的心肌细胞,建立A/R乳鼠心肌细胞模型(采用95%N2+5%CO2饱和2 h的低糖、无血清DMEM液孵育60 min,再更换成正常氧合细胞培养液孵育30 min的方法).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2)A/R组;(3)A/R+
目的 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氧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和北京市9家郊区县医院对107例因肺部疾患导致低氧血症新生儿和婴幼儿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脉搏血氧仪并结合临床观察对国产的CPAP氧疗仪和普通给氧方法 (面罩、头罩)在改善血氧饱和度的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CPAP治疗组46例,普通给氧组61例.应用CPAP后新生儿组在给氧后0.5 h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Clara细胞蛋白CC1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及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又按注射LPS后处死时间分为7个亚组).LPS组新生大鼠经腹腔注射5 ms/kg LPS,注射后按时间点收集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及测定肺湿/干重比值,并收集血清.另取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NS组及LPS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