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外旁路手术治疗高龄患者主髂动脉闭塞症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解剖外途径动脉旁路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解剖外路径动脉旁路术治疗的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33例(39条肢体),男性2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6.0±3.0岁(70~87岁),临床症状按照Fontaine分期为Ⅱb期5例(7条肢体),Ⅲ期22例(26条肢体),Ⅳ期6例(6条肢体),均为TASC C~D级病变.结果 腋-双股动脉旁路术6例(12条肢体),腋-单股动脉旁路术20例(20条肢体),股-股耻骨上旁路术7例(7条肢体).术后22例静息痛消失,5例患者间歇跛行明显改善,6例患者肢端溃疡愈合.踝肱比从术前的0.29 ± 0.11提高到0.66 ±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3/33),无30d内截肢和死亡病例.本组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内移植物一期通畅率89.7%(35/39),二期通畅率94.9%(37/39),肢体救治率92.3%(36/39),死亡率6.1%(2/33),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肌梗死及恶性肿瘤(胃癌).结论 解剖外旁路术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安全有效方法,术前心肺功能不全是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23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78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32例(13.4%)出现肝外复发.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血清甲胎蛋白(α fetoprotein,AFP)>1000 ng/ml、
中段胰腺切除(central pancreatectomy,CP)是治疗胰颈、体部病变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技术细节包括切除中段胰腺病灶、近端胰腺缝闭、远端胰腺行胰空肠或胰胃吻合[1]。
期刊
患者女,63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10余天入院.患者已绝经11年,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红,偶有右下腹隐痛,无腹胀腹泻,无畏寒发热。
期刊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相关基础学科对血管外科疾病本质的认识、现代影像学技术和腔内治疗等,将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各级医院均在开展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期刊
淋巴结状态是决定乳腺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指标.有研究指出阳性-检查淋巴结比例(positive-examined rate,PER)可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收集我院1989年至1995年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对PER与患者生存的关系作一讨论。
期刊
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患者和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均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CP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升高~([1-2])。
期刊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
患者男,47岁,2009年1月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在外院行肾移植术,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于术后第5天手术取出异体肾。术后3d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0℃~38.5℃,无寒战,并逐渐出现右下肢胀痛,无法下地行走,2009年2月外院CT检查发现“右髂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Fluency,8mm×40mm,Bard)行腔内修复术,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右下肢胀痛症状缓解。
肠扭转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症,及早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CT血管成像,提高了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期刊
本文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甲状腺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并综合国内同期相关报告,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期刊